HomePod卖不出去,“人机对话”是不是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在软科幻的世界,你是不是曾经幻想过有一天有一位专属你的AI管家,用尽千般技能帮你处理各项难事,那种感觉就像“蝙蝠侠”中十项全能的迈克尔凯恩,又或者像是“她”中谈起甜甜恋爱的斯嘉丽。

HomePod卖不出去,“人机对话”是不是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时间已来到2021年,这种幻想似乎有了些成真的端倪,没有人能够否认人工智能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它可以是手机、是智能音箱,是智能语音助手,是智能穿戴设备,也可以是整套智能家居。

于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各大厂商铆足了劲将自己设想中的智能交互带到发布会上,带到那些看起来很硬核的PPT上。仿佛下一秒“人机对话”就会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一片虚幻的繁荣中,厂商看到了“钱景”,用户实现了幻想。

然而,受制于传统的设备包袱以及怎么看都来不及赶追的生态发展,这项涉及未来的前沿技术,直到今天好像也没有走上清晰的道路。尽管大多数厂商不会放下这串钱袋子,但肉眼可见的,在今年的新品发布上已经很少有厂商再去提到语音助手、提到智能交互。举个例子,2019年Q1季度智能音箱的出货量达到了一千多万台,同比暴涨了787.2%,什么意思?大概是只要与科技相关的企业都想插足,这项数据放在今天看还是令人咋舌。但与之相对的惨剧随后就出现在了HomePod上,占据全球消费电子尖端市场的苹果大概从来没有拿出过这么失败的产品,这项曾剑指智能家庭中枢的产品由于封闭生态的影响,出现了史无前例的、最大规模的滞销。而另外一项让苹果引以为豪的当家语音助手,Siri的使用率也只有可怜的19.6%。

HomePod卖不出去,“人机对话”是不是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虽然语音助手的覆盖面几乎涉及了各行各业,但使用率并没有让人满意。

为什么呢?

智能语音助手这项发于手机,在智能音箱领域大显身手的功能带来的最大落差就是没那么聪明。

尽管,我们不止一次的憧憬语音助手的善解人意,但回头来看,落地生活场景中的人工智能总有点人工智障的意味。

目前手机是语音助手中普及最为广泛的设备,然而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完成指令的手机似乎并不需要智能语音的从旁协助,这似乎也使我们意识到Siri使用频率过低的不足为奇。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棒子打死“人机对话”带来的便利,当我需要打电话、发短信、播放歌曲时这种接地气的交互体验还是友好的,尤其在一些手机厂商根据生活场景调制功能后。前提是,我在足够私密的场景里。

虽然功能足够丰富,体验逐步提升,但使用场景的有限、得到指令后的效率不高以及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那不得不提的三分钟热度,注定“人机对话”将逐步走向悲剧。

作为一名含蓄的中国人,虽然上下班的通勤道路如此之长,但我们还是很少看到有人在公共场合大喊一声“你好,siri”,这种场景如果真的发生无异于公开处刑。即便有人神经大条,但也要考虑到隐私问题。另外看看那些把siri当傻子使得段子是不是也从侧面感受到了语音助手的无奈。

所以,针对目前的刚需,智能语音助手出现最多的场景应该是私家车以及更为私密的家庭环境中,仅仅用来设置导航的人机交互体验或在车内打电话的场景使用其实还是非常出色的。(这里尚且不提一开口说话就不能打断的车载AI)

HomePod卖不出去,“人机对话”是不是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其次,从AI的角度,智能助手最重要的是能听得懂,毕竟智能语音不能像人类一样听得懂你说话的中心思想。比如你想设定一个9点的闹钟,助手并不能从你的语境中判断是今晚的9点还是明早的9点,这就涉及到效率问题,如何要解决这个问题,是各大厂商要面对的严酷考验。我希望未来的发展中,我们与智能语音助手之间是打破壁垒,是可以随时插话的。但这种双通道的打通很难迭代。

HomePod卖不出去,“人机对话”是不是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不能打断的智能语音助手,无疑还处在学步阶段,对于这种略显智障的“人机对话”,甚至很多时候还需要用户去迎合指令进行操作,这可能也是当下“人机对话”离我们越来越远的原因之一吧。

假设有一天智能语音助手真的可以读懂语境,成为最懂你的“人”,那才真是梦想实现的一天吧。

图源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人机   智障   语境   人工智能   指令   音箱   语音   助手   场景   厂商   幻想   功能   智能   设备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