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少、地位低,每年补贴5000元,能挽救中国的职业教育么?

每个补贴5000元,就能挽救中国的职业教育么?

最近,人社部和财政部等五大部门印发了一份文件,表示对从事职业技能培训的学徒,每人每年补贴5000元钱,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工资少、地位低,每年补贴5000元,能挽救中国的职业教育么?

五部门联合印发文件

恰好最近,各地的中考成绩陆续出炉,很多学生面临着人生中的第一个重大选择—能否考上好的高中。要知道,好的高中基本上就是好大学的保障,如果你考上了当地的重点中学,别的不说,本科是最起码的,在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氛围下,985、211也不是一件难的事情。

工资少、地位低,每年补贴5000元,能挽救中国的职业教育么?

考上北大清华,才是大部分家长心中,自己子女的理想归宿。

但是如果考不上高中呢,你就得去选择另外一种教育,那就是“职业教育”。

“低人一等”的职业教育

在很多人看来,职业教育是低人一等的代名词,是那些所谓的“差生”“不读书的人”去的地方,学习氛围差,社会层次低,出来也难以找到高大上的工作。比如,我之前从事过的证券投资顾问岗位,报告的最低要求就是本科学历,也就是说,如果是你大专学历,都不具备报考资格,从事投资顾问业务是不可能事情,大专都不行,更别提职业教育了。

工资少、地位低,每年补贴5000元,能挽救中国的职业教育么?

职业教育是低人一等么?

其实,就算是本科学历毕业,也过得不容易,根据目前的就业数据看,2021年应届毕业生的春季招聘薪资为6112元。

如果你是学计算机的,可能工资高一点,能够上万,但是如果你是土木啊、生化、机械等等冷门专业,说不定还没有6000块钱,这还是在上海,如果是在三四线城市,6000元更是高不可攀,大部分都只有3000-4000元左右的水平。

工资少、地位低,每年补贴5000元,能挽救中国的职业教育么?

上还是平均薪资6378元

一边是本科不断扩招,毕业=失业,而另一边是国家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各种政策和补贴不断的印发,看上去,似乎中国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工人已经迎来了黄金时代。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并不是,中国职业教育虽然比之前有所起色,但是明显低于正统的本硕博教育一等。

这就有一个问题了,五部门每年给5000块钱,真的能够挽救中国的职业教育么?

正统教育的“傲慢”和职业教育的“偏见”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看到引起职业教育偏见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 在于职业教育的生源以及办学水平较低。

目前,大部分职业教育学院的生源都来自于上不了高中的“落榜中考生”大家只要是能够上高中的分数线,一般不会主动选择职业教育,我所在的浙江四线小城市就是这样的情况。这就导致生源素质相对高中要差一些。其次,很多高职的学校也只是“走过场教学”,学校里学的东西,根本就是落后于社会生产所需要的,产学别说融合了,跟本是脱节的比较多,很多人都觉得学校是骗学费的,而不是真的在教书育人。

工资少、地位低,每年补贴5000元,能挽救中国的职业教育么?

学校学习的技术和社会脱节

第二, 社会就业制度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较低

比如说,公务员报考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职业学校出来的就考不了公务员而大部分的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谁也不想自己的儿女读了书,结果成为了“普通劳动者”,这样还不如直接去“社会大学”深造。

而且,在各种单位的面试中,就算是大专学历都难以得到认可和承认,而高职的学历就更加不用说了,投100份简历,估计100份都会被拒之门外,在本科生都难以找到工作的时代,高职毕业出来的学生,就业难度会更加大。

工资少、地位低,每年补贴5000元,能挽救中国的职业教育么?

本科都难找工作,别说高职了

第三社会地位较低。

在上面两点的原因之下,职业教育人才的从事的工作一般并不是所谓坐办公室的“高大上”的工作,他们一般都和苦活累活打交道,从事的也是一些较低低级的制造业工作。这才是社会歧视职业教育的原因。

但是一切,都开始发生了转机,原因在于,中国制造业不重不断降低,看似庞大的中国制造,其实一直处于威胁之中。

工资少、地位低,每年补贴5000元,能挽救中国的职业教育么?

电子厂打工,流水线作业是大部分人的归宿

这是为什么呢?

在过去,中国走的是美国路线,中国的发展更加侧重于发展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这就让咱们的制造业比重不断降低,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的比重从31.77%一直下跌至2019年的26.77%,惊人的降幅使得中国会出现产业空心化的危险。

工资少、地位低,每年补贴5000元,能挽救中国的职业教育么?

中国制造业管控新华

在这种情况下,加大对制造业的投资,为制造业培养人才就成为了重点,中国开始不再盲目推崇服务业对GDP的贡献,我们放弃了走美国发展服务业的道路,反而开始像德国学习,加大对职业教育,对技术工人的培训力度。

工资少、地位低,每年补贴5000元,能挽救中国的职业教育么?

德国是典型的工业兴国的大国

但是从目前得到的状况来看,刷屏的依然是XX中考状元和高考状元,职业教育的成果和突出事迹并没有得到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也就是说,职业教育以及技术工人的社会定位和关注度依然没有得到提高。

那么,应该怎么做才能够为职业教育正名,让技术工人挺直腰杆?

首先,政府机关和国企要转变用人导向什么时候招聘启示出现了“有职高经历优先”或者对职业教育不做歧视,能够报考公务员等,那就走出了破冰的第一步。

工资少、地位低,每年补贴5000元,能挽救中国的职业教育么?

美国技术工人的工资普遍较高

第二,给予职业教育高级学位同等于本科的地位。用人单位不歧视、国家能够承认,各项考试中不做限制,才是社会承认和认可职业教育的第二步。

第三, 提到高级技术工人待遇要知道,名誉和地位是可以塑造的,但是口袋里的钱才是真的实打实的,如果作为一个走职业教育上来的学生,在走入社会后能够赚得比本科毕业的同学多,那么我想,会有更多务实的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主动走职业教育这条路,从而给中国制造业和技术工人提供更多优秀的接班人。

工资少、地位低,每年补贴5000元,能挽救中国的职业教育么?

幸福的德国工人

为什么德国工业这么强大,那就是因为德国的技术工人不仅赚得不比大学教授少,而且社会地位也非常高,大家认可了,所以德国的制造业就强大了。

说到底,由于高考制度的存在,目前的中国社会依然是看中985 211的“学历社会”,而如果想要提高技术工人的地位,就得去掉“文凭神圣”的光环,从学历社会向能力型社会不断转变。

在中国进行转型,不断向制造业大国和强国继续靠拢的今天,继续提高技术工人数量和质量,提高他们的待遇,培养有利于社会的针对性人才,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

-----------------------------

【樱狼财经】探寻热点背后的真相,欢迎转发、点赞、评论。图源来自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职业教育   中国   德国   生源   美国   制造业   大专   学历   本科   地位   工资   中国制造业   原因   高中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