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可持续发展报告:机器人与智慧工地 引领行业安全革命

6月28日,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碧桂园)披露了其2020年度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将公司2020年在经营业绩、多元化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方面的规划和业绩详尽的展现了出来。

碧桂园可持续发展报告:机器人与智慧工地 引领行业安全革命

图:碧桂园2020可持续发展报告,来源:碧桂园官网

这一年,碧桂园的经营业绩稳健增长,权益合同销售额达5706.6亿元,权益合同销售面积也达到了6733万平方米,分别同比增长3.3%和8%,向投资者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这一年,碧桂园在规模排名上也十分亮眼,不仅登上了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还登上了2021年《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榜单,排名分别为第147位及第140位。

作为中国城镇化战略的坚决拥护者,碧桂园仍在这条路上坚定前行。截至去年底,碧桂园已在全国31个省及1350个区县落地了项目,为超1400个城镇带来了现代化的城市面貌,超450万家庭带来了好房子和好服务。

发力绿色建筑

引领健康品质生活

站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成为了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推动绿色发展方式转型意义重大。

在“绿色发展”领域,碧桂园一直走在行业前列。2020年,碧桂园新增64个满足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设的项目,累计发展绿色建筑总建筑面积超过了2亿平米,为业主带去了更健康、更环保的绿色生活。

不止于此,碧桂园还在2020年对可持续性建筑展开了系列性研究,研究主题涉及绿色建筑、健康建筑、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等。为了让绿色发展理念更深入人心,碧桂园综合内外部机会对员工展开了可持续建筑的培训,从而使员工对内更熟悉了可持续性建筑的相关知识,对外更熟悉行业的最新动向。

在绿色建筑领域,如今的碧桂园可谓成果颇丰。截至去年底,公司满足LEED认证标准建设的项目约有6个,面积约3.9万平米;已建设海绵城市项目约111个,占地面积776.82万平方米,累计满足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设的项目936个,面积达21201万平方米,位居行业前列。

碧桂园可持续发展报告:机器人与智慧工地 引领行业安全革命

图:碧桂园在绿色建筑领域的相关成绩,来源:碧桂园官网

机器人与“智慧工地”

引领行业安全革命

作为建筑智造领域的先行者,碧桂园此前成立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之时,就蕴含着集团创始人的“安全”寄托,"要始终将安全和质量放在第一位,一定要围绕'零伤亡'目标谋划所有的事。"

从测量机器人、楼层清洁机器人、智能随动布料机、地坪研磨机器人外墙喷涂机器人、智能施工升降机,到地库抹光机器人、室内喷涂机器人等,碧桂园机器人揽下了大部分繁重、危险、重复的劳动,大幅提升了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以实际行动实践着既定目标。

以博智林研发的外墙喷涂机器人为例,该产品可应用于高层住宅或商业建筑外墙面的自动喷涂作业,通过用机器人进行作业,大大降低了高空作业坠落的安全隐患,最大喷涂效率可达300m/h。

在业内看来,如今的碧桂园正积极与其旗下的博智林机器人公司联手,通过“建筑机器人+BIM+装配式”的模式解决行业发展痛点,引领行业安全革命。

去年9月,首批建筑机器人在顺德碧桂园凰桐花园项目交付使用,博智林打造的以建筑机器人为核心的人机协同作业施工体系也同步投用。截至2021年4月,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已经有18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14个省份50余个项目累计应用施工超百万平米。

尽管已达到了行业高标准,但碧桂园并不满足,继续推出了施工现场管理一体化平台"智慧工地"。这个涵盖了人脸识别、AI智能摄像头、VR安全体验、塔式起重机远程安全监控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功能的app,可以多维度的监督工地生产的全过程。

截至2021年4月,碧桂园已在54个项目推行"智慧工地",app整体上线率已达100%,上线项目填报率达87%,工地事故发生的概率得到了明显降低。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产业+乡建”助乡村蝶变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这一年,我国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

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碧桂园的表现可圈可点,在全社会的捐款额累计超过87亿元,全面帮扶16省57县,超49万人成功脱贫。此外,其还成功探索出了“4+X”扶贫帮困新模式,形成了一套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在党建扶贫方面,碧桂园累计培训村支书等乡村人才约3.5万人次,选聘140名“老村长”,间接覆盖贫困人口约6.6万人次,助力1400名深度贫困户实现脱贫。

在产业扶贫方面,碧桂园累计帮扶超10000名返乡扎根创业青年,间接带动近40000名贫困人口增收,累计销售扶贫农产品约1.9亿元,帮助超11.8万名贫困户增加收入。

在教育扶贫方面,碧桂园累计投入约20.24亿元,惠及贫困学子10.33万人次,连续三年开展“心愿100”助学行动,共筹集善款3880.04万元,帮扶16省57县贫困生14338人。

在就业扶贫方面,碧桂园累计培训96283人,实现就业55257人,联动碧桂园内部子公司及外部合作单位共梳理了超10000多条岗位需求信息,为贫困户就业纾困。

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碧桂园先后在广东英德市连樟村等28个县47个行政村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335户、48587人直接受益,27019户、124534人间接受益。一系列令人惊喜的数据不胜枚举。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迈向新生活的起点。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第100周年,以及“三农”工作重心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变的关键时期,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也在思考着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计。

如何推动乡村振兴?于此,碧桂园给出的答案是,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五大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实施可持续产生效益的产业模式及公用事业类乡村振兴项目等不同档次的项目,继续探索可造血、可持续、可复制的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要振兴,重点在产业。在这方面,碧桂园此前已在陕西省铜川市马咀村有过成功的实践。马咀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1997年村民的人均收入仅有700元,全村大部分群众靠吃救济粮、喝土窖水生活。

去年,碧桂园耀州扶贫项目部加入马咀村帮扶项目,根据当地特色提出通过集装箱改造打造特色民宿的想法。按照“企业+村集体+党建+贫困户”模式,特色民宿的营收利润,一方面将按照一定比例分红村民,另一方面则将按比例直接注入政企共管账户,作为区内专项扶贫资金。

截至2021年4月底,马咀村特色民宿共接待了1500多人次,带来营收20余万元,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的整体收入,也为一部分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帮助村民实现了顾家、赚钱两不误。

如今来看,碧桂园正持续用实际行动推进产业提档升级、稳定就业增收、完善公共服务,以进一步确保此前的帮扶成果长效可持续。展望未来,碧桂园将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社区零售、物业服务、机器人等产业资源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工地   贫困户   行业   作业   可持续   外墙   党建   可持续发展   机器人   村民   乡村   机器   智慧   特色   领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