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二选一”、抽成过高 网约车司机“出逃”头部企业现象加剧

以网约车为典型代表的交通运输新业态蓬勃发展,为行业带来了新活力。然而随着行业“一超多强”格局逐步形成,隐形“二选一”、抽成过高等乱象也逐渐引发关注。

新华财经上海5月10日电(记者胡洁菲)以网约车为典型代表的交通运输新业态蓬勃发展,为行业带来了新活力。然而随着行业“一超多强”格局逐步形成,隐形“二选一”、抽成过高等乱象也逐渐引发关注。

近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企业责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发布的《2021年中国一线城市出行平台调研报告》显示,目前一些互联网出行平台野蛮生长,并形成垄断的倾向。短期看,这一现象表现为对司乘话语权和选择权的削弱;长期看,此举既会加速用户“逃离”头部企业,也不利于行业创新发展。

报告显示,半数以上平台司机驾驶车辆为非自有车辆,其来源于所属出租车公司或者平台合作的租车公司,每月需交纳一定“份子钱“或租金。“份子钱”平均为6000元/月,有些租赁环境更好的车辆,每月租金则可能高达近万元。

此外,网约车司机群体整体工作负荷较重。有49.21%的网约车司机每日出车8至12小时,27.38%的司机每日工作12至16小时,4.37%的司机每日工作16至20小时,每日工作4小时以下的司机占比仅2.78%。

报告认为,司机高负荷工作一方面是为了补贴成本,另一方面则是受限于平台规则。平台在不断占据市场份额中,逐渐拥有较大话语权。有司机表示:“如果不出车分会掉,分掉了就会影响接单,因而需要每天都跑”。值得一提的是,各平台对于防止司机疲劳驾驶有所规定,但司机们认为“要求强制休息的要求很鸡肋,因为20分钟无法真的休息,有时只能在路上空跑”,实际上与规定初衷相悖。

此外,隐形“二选一”条款也事实存在。报告指出,对于自有车辆,平台并不限制其加盟其他平台的数量,然而司机们表示,平台在派单时会对合作较深的专车有所倾斜;对于对公司机,租车公司出于与平台进行的合作,往往会通过一些隐性条款强制其进行“二选一”。

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10月,滴滴全国订单量是6.24亿单,其中滴滴出行月订单量为5.62亿。业内人士认为,相较于一线城市约1亿的活跃用户,滴滴显然已经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但此种现状下,尽管滴滴仍然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但在访谈过程中,司机从滴滴“出走”到其他小众平台的案例屡见不鲜。

词频分析结果显示,订单数量和接单速度是司机考虑平台加盟的重要原因之一,“谁接单快就加盟谁”。其次,不少司机表示滴滴和美团等大平台虽然单子多,但是抽成也高,因此更偏好于加入新平台,因为新平台“补贴多,奖励多”。

而就乘客端而言,这一趋势也同样存在。以滴滴为例,尽管滴滴早期的知名度优势为其赢得了大量订单,但随着其逐步发展壮大,实际计费与预估车费存在较大偏差、高峰期响应速度慢、大数据“杀熟、杀贵”、安全事件频发等问题,也使得乘客考虑尝试新兴的打车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词频   司机   份子   蓬勃   租金   头部   乘客   格局   交通运输   订单   车辆   现象   小时   行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