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如何平息印度农民的怒火?|最忠平论

文/宋忠平

凤凰卫视评论员 主持人 教授

铁钉、铁丝网、临时围墙……印度德里设置上述一系列路障,将数千名抗议的农民抵挡在外面。一些农民表示这像是“战争”一样。德里与临近的北方邦已经在抗议现场部署了警员和无人机,并且开始封锁抗议区域,阻断农民进入城市的道路。与此同时,在德里与哈里亚纳邦的边界上,警方已经用大混凝土块封住了道路,并且在通往抗议地点的路上布下了铁钉。

为了遏制持续不断的农民抗议活动,印度哈里亚纳邦政府切断了当地的网络服务。然而,当地农民想出一个可以继续抗议喊话的“妙招”,用寺庙里的大喇叭继续宣传抗议,向村民们传递信息。

不仅如此,就连今年的共和国日阅兵仪式也是隆隆的拖拉机开到了红堡,让国际社会大煞风景,也让莫迪丢尽了脸。所有这一切都是民粹总理莫迪惹的祸。莫迪连任总理后越发变得激进,轻狂不羁,导致莫迪2021年开年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并非中印边境冲突之类的外交矛盾,而是从前一年底开始的农民抗议。


莫迪如何平息印度农民的怒火?|最忠平论

(来源:路透社)

印度各地的农民反对政府去年11月通过的农业改革方案,在不同农会的组织下,发起了已经持续两个多月的大规模抗议,要求政府收回法案。要知道印度国内本就问题多多,如此一来更是乱上加乱。首先说疫情,有医学机构预测印度有半数人口感染了新冠病毒,仅新德里的检测就是一半人确诊,如今示威游行不断只能加剧疫情扩散。同样,疫情和社会矛盾加剧导致经济越来越糟,印度2020年的GDP增速是-7.7%,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此时此刻,莫迪挑起来农民的怒火,要搞农业改革无疑是火上浇油,也成为莫迪执政6年来最大的内政挑战之一。

印度农民持续抗议的原因是什么?下一步莫迪政府会采取什么手段?印度农民会如何选择?

印度拥有世界1/10的可耕地,是世界粮食生产大国,也是世界人口大国。印度农村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2%。但工业化进程让印度农民日益陷入整体危机的境况。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印度40%以上的劳动力在从事农业劳动。但自从上世纪60年代实行的政府干预的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利益,但阻碍了印度农业市场化、规模化进程。这是印度农业的短板。而近年来印度没有官方公布的农村家庭收入数据,但有农业工资(农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9年的增长率都在放缓,而通货膨胀率超出了收入增长。

尤其是利润率低,印度公共和私人对农业的投资近年来一直在下降。但在过去3年中,农民承担的平均债务额增加了一倍多。关于负债农民是否应该获得债务减免的政治辩论在印度早已持续很久,但没有结果,让印度农民愤怒不已。

虽然城镇制造业增长吸收不少农村剩余劳动力,但在新冠疫情之下,失业率创纪录高涨。而很多失业的打工人口返回乡村,在小农经济中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很迷茫。面对农业部门对印度GDP的贡献不断下降,誓言实现印度大国梦想的莫迪决定改革,希望以此来实现农业的市场化,提升印度农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理想是美好的,可现实是骨干的,莫迪政府妄图利用执政党在议会的多数席位,在缺少与农民、农会等主要利益相关者协商的情况下,强行于2020年11月通过了农业市场化的3项法案。

对于印度的农民而言,如此大幅度的改革突然降临,将对他们的土地、农产品出售以及许多农民所依赖的政府农业补助造成冲击,影响其生计。尤其是农民担心,按政府的改革方案,他们很快就会被印度新兴的农业企业也就是中间商吞噬,政府不管农民了,只能让中间商挣得盆满钵满,让农民被盘剥压榨。

于是示威活动很快蔓延到全国各地区,农民们封锁公路和铁路,限制了包括农产品在内的人员和货物的流动。与此同时,农民和农会代表也在通过法律程序挑战政府决定。可怜的大批农民冒着冬日寒冷示威游行,露天宿营,结果导致数十人被冻死。

2021年1月12日,印度高等法院做出裁定,这些有争议的农业三法案暂停执行,直至高等法院做出新的规定。但农民不依不饶,表示抗议活动仍将继续,要求政府坚决撤销农业三法案。政府事后弥补与农民举行的11轮谈判均以失败告终,农民完全不买账。完全的市场经济让印度农民无法接受,毕竟政府不管农民,农民完全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莫迪政府后来决定搞双轨制,部分计划经济加上部分市场经济,政府负责收购部分农产品,农民农会依旧不依不饶,不能有市场经济的想法,一丝一毫都不行,要完全撤回农业三法案,方可善罢甘休。


莫迪如何平息印度农民的怒火?|最忠平论

(来源:AP)


在2021年1月下旬,来自印度北方邦、旁遮普邦以及哈里亚纳邦的一批农民开着拖拉机,月底前在首都德里附近集结,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拖拉机抗议。不少抗议的农民冲到了市中心,拖拉机还开到了德里具有政治标志性的建筑红堡,农民团体将旗帜插在红堡广场前的旗杆上,并与警察对峙。

抗议中,一小批开拖拉机的抗议农民违反约定好的抗议路线,与警方爆发冲突,一名农民在冲突中死亡,包括警察在内的至少数百人受伤。所幸的是,大多数抗议者和警察都保持了克制,遵守了抗议示威的规则。抗议组织者白天的集会晚上散去,首都的交通阻塞也有所缓解。但这些冲突也是印度在近期历史上最致命的暴力抗议。

红堡事件后,印度媒体的社论开始严厉批评反农业改革抗议出人意料地演变成暴力冲突的局面,称农民的抗议活动已经失去合法性。尽管参与抗议的农会领导人也谴责了暴力,并将混乱归咎于本来和平游行中的一小批“流氓分子”,但依旧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至于印度尴尬局面下一步究竟如何进展,比较危险的信号是,经历了红堡的暴乱冲突后,已经同意将农业改革法案搁置18个月的印度政府有可能拒绝再向农民让步。而主要是来自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的农民在抗争了两个多月后,也不愿接受被认为抗议失败、返回家乡,对峙不下。当然,印度政府也有可能利用联邦预算出台的机会推出更多让步和吸引农民的措施;还有一些示威者认为反对派应该在议会中为抗议者争取更多的权益,利用好议会政治的权利,加强对话和磋商似乎是打破目前对峙,加强双方信任的唯一出路。如果谁也不让步,僵持下去只能让印度社会越来越乱。相信莫迪也深刻体会到了一点,改革不是那么容易的,没有坚定的意志,蛮干是不行的,要多点智慧,多点沟通,多点尊重,少点愚蠢,少点鲁莽,少点感性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印度   德里   旁遮普   抗议者   农民   农会   法案   疫情   拖拉机   议会   怒火   农产品   抗议   冲突   农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