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连续5次拒绝降息!高层12字回应,楼市迎来寒冬

01 央行连续5次拒绝降息

9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最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

央行连续5次拒绝降息!高层12字回应,楼市迎来寒冬

这意味着:从4月份降息之后,LPR报价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不动了。

LPR,由18家银行每个月进行报价,包括大型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外资行和民营行,这些银行向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提交报价,于每个月20号9时30分公布,遇节假日顺延,大家想看报价的,当天可以央行网站查询。

LPR报价有两个,分别是1年期LPR和5年期以上LPR。

我国的银行,主要贷款类型有4种,分别是:对公贷款、按揭、信用资金、其他个人贷款。

因此,1年期LPR报价,对应的是短期贷款参考基准,5年期以上LPR报价,是个人房贷的参考基准。

LPR的风吹草动,会对市场形成极强的“风向标”作用。

举个例子,央行在今年2月份和4月份两次降息,上半年降准、降超储利率各种大招都用上了,楼市闻风而动,深圳、杭州、宁波、东莞等地,正是在4月份之后加速上涨,楼市对“宽货币+宽信用”极度乐观。

央行连续5次拒绝降息!高层12字回应,楼市迎来寒冬

本应滴灌到实体经济中的信贷资源,被企业和炒房客用于金融空转、投机套利,正是因为看到市场气氛如此浮躁,央行才果断从5月份开始“踩刹车”,连续多月坚持不降息,在6月份《坚持不降息!央行定力太强了!》这篇文章里,蓝白曾详述过央行不降LPR的背后意图。

此一时彼一时,这一次,LPR已经第5个月纹丝不动,近半年的时间里维持利率不变,尤其是在2020年这个特殊时期,已不能用打击金融空转来解释了。

02 不降息的先兆

当然,市场对不降息是有预期的,9月15日,央行开展1年期6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为 2.95%,与上月持平。

央行连续5次拒绝降息!高层12字回应,楼市迎来寒冬

一般来说,MLF利率不变,LPR报价就不会变,当然,二者的点差可能会缩小,方向却是完全趋同的。

MLF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给银行提供借款的参考利率,代表了银行体系从中央银行获取中期基础货币的边际资金成本,由于央行掌握基础货币供应,政策利率必然是市场利率定价的基础,也是LPR运行的中枢。

上文提到的18家银行,就是在MLF的基础上进行加点得出的报价,等到LPR公布后,各家银行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在LPR报价基础上再进行加减点。

MLF俗称“麻辣粉”,LPR俗称“驴皮肉”。

或者,你可以这样理解:麻辣粉是配料,驴皮肉是主菜,配料加的越多,肉的口味吃起来就越重。

此次续作6000亿MLF且利率不变,除掉对冲9月17日2000亿元MLF到期后,超额投放达到了4000亿元,远超市场预期。

很奇怪是不是?一边政策利率不变,另一边央行又开始间接“撒钱”。

背后当然有深层次原因。

03 银行缺存款了

注意,最近几个月,银行出现了“负债荒”。

蓝白以前跟大家说过,银行是靠息差赚钱的,银行的资产是放出去的贷款,而银行的负债有4个部分:居民和单位存款、同业负债(包括同业存放、拆入以及卖出回购)、债券发行和对央行负债。

央行连续5次拒绝降息!高层12字回应,楼市迎来寒冬

显然,只有银行有足够多的负债,能找来更多的存款。

借来更多的钱,才能放出去足够多的贷款。

现在,存款成了银行最头疼的问题。

这事还要从几个月前说起,在6月中上旬,据媒体报道,部分大中型银行收到了监管的窗口指导,要求银行在9月30日前,压缩结构性存款规模至2019年年末三分之二的水平。

结构性存款,一般是与利率、汇率、指数波动挂钩的衍生品,是银行高息揽储的重要角色。

根据粤开李奇霖的测算,用全国性大型银行信贷收支表的数据粗略来看,2020年5月份,结构性存款规模是4.23万亿,2019年末结构性存款规模是3.41万亿,银行需要压降1.95万亿才能达到监管的要求。

1.95万亿,这么多存款都被压没了,银行没有足够多的负债怎么办?

没办法,只有从同行那里借钱了。

央行连续5次拒绝降息!高层12字回应,楼市迎来寒冬

近段时间,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持续上行,股份银行的同业存款发行利率,甚至已经超过了1年MLF利率。

从这个角度来看,央行超量续作MLF的目的,就是要让MLF利率变成真正的“锚”。

如果在银行缺负债的环境下,央行还把MLF利率降下去,那银行的其他负债端利率,就会超过MLF利率。

一旦MLF失去了“锚”的作用,就会破坏LPR的定价机制。

超量,意味着给银行提供更多流动性,别老是从同行那借钱了。

利率不变,意味着央行要维持MLF的中枢地位。

简而言之:5-8月不降息,是为了打击金融空转和投机套利。

9月份不降息,是为了呵护银行的流动性,维持OMO——MLF——LPR货币传导链条的稳定性。

等到银行不为存款发愁,存款利率、高息揽储产品规模又压降到低点,再考虑降息不迟。

04 房地产迎寒冬

这对楼市来说,是一个“雪上加霜”的消息。

目前货币乘数已经创出历史记录,银行只要存在负债荒,就意味着货币不会再继续大幅宽松。

广发周君芝指出,因为上半年频繁降准,(1月6日普降,3月16日、4月15日和5月15日分别三次定向降准)。7月货币乘数录得历史最高值7.15,8月货币乘数达到7.17,再创历史新高,若以同比来观察货币乘数变化节奏,今年6、7两月的货币乘数同比增速分别在12.8%和12.3%,同样为历史较快增速。

央行连续5次拒绝降息!高层12字回应,楼市迎来寒冬

当货币乘数创出历史记录时,代表商业银行货币派生能力过强,接下来银行的信贷投放必然会放缓。

此外,7月份以来几十个城市纷纷收紧调控,还有房企面临“三道红线”的财务考核,相当于货币大环境、调控政策风向、融资渠道收紧对房地产形成了“三重挤压”。

换句话说:银行尚且自顾不暇,谁都不是慈善家,都这个时候了,还能顾得上给房地产输血?

楼市归根结底是要靠钱来撬动的,银行就是房企的财神爷,拿地、盖房、还债,样样都要花钱,没了钱,接下来地产商的日子会更难过,以价换量,势在必行。

假如你计划要买房,未来几个月时间,不妨看看开发商打折力度有多大,再考虑出手也不迟。

05 央行不降息的底气

今年,全球货币宽松的力度史无前例,美联储已经投放了超过3万亿美元,欧洲央行议息会议决定把债券购买计划扩大到1.35万亿欧元,无论股市还是楼市,全球都迎来了一轮资产升值狂欢。

中泰证券前段时间有个报告,今年前5个月,美国、英国、韩国房价涨幅均超3%。

央行连续5次拒绝降息!高层12字回应,楼市迎来寒冬

美国市场:标准普尔/CS房价指数20个大中城市的同比增速,从去年底的2.85%持续上升至3.92%;10个大中城市同比从去年底的2.37%持续上升至 3.38%;

英国市场:平均房价同比从2019年12月的1.41%,持续上升至3.72%。

韩国方面,根据NARS周一发布的数据,去年的房价收入比达到了12.13,这意味着普通首尔家庭需要不吃不喝攒钱超过12年,才能在首尔买一套均价房,今年以来房价同比涨速也已经超过了3%。

看来,地球人都爱买房。

我们也不例外,松货币(降准降息)+宽财政(提高赤字率、专项债扩容、发特别国债),这几个大招使下来,1-5月,百城住宅价格同比从前值2.93%小幅上升至3%,一线城市地产价格则从2019年底的0.71%小幅上升至1.19%,深圳已经飙到历史高位,眼瞅着北上广房价也要摁不住了。

但是,我们能跟着欧美日韩随便“撒欢”吗?

显然不能。

今年,美国欧洲增长率会跌到-10%,日本会跌到-6%,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如此凶猛的印钞,是逼不得已,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们没有选择。

央行连续5次拒绝降息!高层12字回应,楼市迎来寒冬

反观中国,我们一季度GDP是-6.8%,复工复产后,二季度迅速反弹到了3.2%,8月份出口甚至达到了11.6%,全年达到2%-3%的增长率几乎没有悬念,完全不需要着急忙慌的放大水。

垂危的人,只能“死马当活马医”,要一直下猛药。

一般的头疼脑热,只需要调养身体机理就行,优化银行负债结构,给楼市降温,货币政策从宽松——稳健——中性——边际收紧,再考虑适时退出。

正如央行高层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的那12个字,就是目前不降息的最佳回应:要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

在这句话背后:是中国单年超700亿件快递的强大物流体系,是6个月出口1500亿只口罩的强大生产力,是14亿人用8个月时间赢下的宝贵时间窗。

所以,央行才有底气,不让水放的那么快,不让老百姓手中的票子变毛了。

正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2020年一样,庆幸自己还能工作,孩子还能有学上,3个月之后还能和家人一起跨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央行   楼市   乘数   欧洲   结构性   美国   同业   寒冬   利率   存款   货币   高层   贷款   房价   银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