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没卖出“稀”的价格只卖出了“土”的价格,未来将如何发展?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1日指出,中国稀土没卖出“稀”的价格,卖出了“土”的价格,就是因为恶性竞争、竞相压价,使得这种宝贵的资源浪费掉了。肖亚庆表示,今年1月份,工信部发布了《稀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发布这个条例,主要是根据稀土长期发展的战略和市场需求,以及在实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一些规范。这个规范的目的,就是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在维持市场秩序中也要发挥好作用,该放的放,该管的要管住。那么在未来又怎么把稀土的价格卖出“稀”的价格呢?如何看其未来发展?

1、稀土行业的政策背景及其发展周期

简而言之:稀土是十七种元素的统称,即镧系元素(15种)+钪、钇。正是如此,稀土元素性质相近,想得到单一的元素化合物或者金属,就需要高难度的分离技术。这也为稀土行业的格局发展埋下伏。

稀土没卖出“稀”的价格只卖出了“土”的价格,未来将如何发展?

元素周期表-稀土元素

全球稀土工业经历了三个发展周期。

(1)20世纪40~60年代,世界稀土供应由欧洲主导,主流工艺为烧碱法处理独居石。稀土供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稀土价格指数整体处于高位;

(2)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美国芒廷帕斯矿(Mountain Pass,简称MP)实现工业生产,美国开始主导全球稀土供应,主流工艺为氟碳铈矿氧化焙烧-盐酸浸出;MP投产带来大量供应导致价格指数持续下跌,随着需求回暖,价格进入震荡期;

(3) 我国关键分离技术的突破,重塑全球稀土产业格局: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稀土进行研究开发利用,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随着包头矿第三代酸法的开发成功和串级萃取理论(归功于稀土之父-徐光宪)的建立与应用,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打破了国外在稀土提取,分离技术和产业的垄断,中国的稀土行业开始取代西方,走向历史舞台,国内稀土产品成本远低于海外,技术迅速推广,产品冲击全球,美国钼业公司(MP)被迫关闭,日本,欧洲稀土产品毫无竞争力。发展至今我国已建立起较完整的稀土采,选,冶,材料加工及应用产业链和工业体系,成为全球最大的稀土资源国,生产国,出口国和应用国。可以说,时至今日,我国的稀土分离技术仍然居于世界之巅,贡献全球超过85%的稀土供应量。

稀土没卖出“稀”的价格只卖出了“土”的价格,未来将如何发展?

全球稀土1949-2010年产量和价格指数

2、稀土管理条例出台,供给侧有望出清

国家从新世纪之初开始意识到稀土行业问题,频出政策治理,但是为什么稀土行业一直价格低迷,行业盈利能力差,企业竞争力弱呢?最大的问题就是稀土供给端弹性太大,巨大的利益使得黑稀土屡禁不止,低成本产品无序冲击市场,监管部门近年来屡次打黑已经收得成效,黑稀土已经大幅减少,与此同时开采指标相应增加。

稀土没卖出“稀”的价格只卖出了“土”的价格,未来将如何发展?

稀土氧化物开采指标(单位:吨)

工信部出台的稀土管理条例意义深远。这是稀土行业首次立法,条例对行业开采指标、储备、非法产品、追溯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规定,专门为稀土行业出台相关条例本身就体现出政府对行业的重视以及行业的重要性。立法将使得行业经营有法可依,管理更加规范,真正保障稀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一定意义上,这是稀土行业二十余年来发展问题的终结,是行业发展史的标志性事件!同时也加速行业非法产能的出清,行业的供给端进入良性健康发展期,政府能够精准指导市场,行业供给井然有序,这对低迷数十年的稀土行业至关重要!

稀土没卖出“稀”的价格只卖出了“土”的价格,未来将如何发展?

工信部发布《稀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3、需求端:新能源汽车磁材发力

按照价值量计算,磁材占据稀土需求75%。稀土是十七种元素的统称,各品种价值差异较大,如氧化镧大约9000元/吨,但是氧化铽却高达885万元/吨,价值相差接近一千倍。所以,只看绝对量并不能体现出真正的消费结构,如果考虑各品种的价值量,发现磁材则是最大的消费领域,价值量占比高达75%,催化领域占比20%,抛光、发光以及储氢领域合计占比5%,除了磁材领域,其他领域基本保持稳定。所以说,稀土的需求主要是看磁材的增长。

稀土没卖出“稀”的价格只卖出了“土”的价格,未来将如何发展?

稀土消费结构(按照价值量)

磁材需求主力是新能源汽车。特斯拉Model 3和绝大部分国产电动车应用的都是永磁同步电机,单车耗用钕铁硼磁材3kg,考虑到60%损耗,折合毛坯量为5kg。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如火如荼,国内和海外市场都具备良好的增长前景,2025年预计全球电动车产销量突破1200万辆,渗透率突破10%。对应磁材的消耗量有望从2020年的1.2万吨增长至2025年的6万吨,复合增速35%+。其他领域的磁材消费增长,包括变频家电,风电,工业机器人,消费电子,工业电机,汽车EPS等领域,发现新能源汽车贡献磁材消费增量的60%。

稀土没卖出“稀”的价格只卖出了“土”的价格,未来将如何发展?

磁材消费增量结构(2020-2025)

所谓稀土永磁,指的是钕铁硼,化学式Nd2Fe14B,应用范围广,发展速度快,综合性能最优的磁性材料.主要成分为稀土元素钕(Nd)、铁(Fe)、硼(B),其中稀土元素主要为钕,为了获得不同性能可用部分镝(Dy)、镨(Pr)等其他稀土金属替代,大致含30%镨钕、1%镝铽、1%硼以及65%左右的铁。所以说,镨钕镝铽是需求增长最快,格局改善最明显的稀土元素,也是我们我们经常所提到的稀土永磁。

4、本轮稀土涨价的特点

(1) 价格上涨可持续性强,利于龙头公司释放业绩:本轮稀土涨价始于2020年5月,持续至今时长已经达到8个月,且没有结束迹象,这明显不同于之前的快涨快跌。回顾2017和2019两次涨价,时间一般小于半年,速度较快,价格迅速冲顶,但是此次稀土价格稳步上涨,非常扎实,截止到2021年1月22日,主力品种氧化镨钕涨幅70%左右。价格稳步上涨可持续性强,有利于行业龙头公司修复资产负债表,释放业绩。

稀土没卖出“稀”的价格只卖出了“土”的价格,未来将如何发展?

氧化镨钕2008-2021年涨跌成因(单位:元/吨)

(2) 不同以往,本轮涨价驱动力更多是来自于需求侧。此次涨价过程中,并没有相关重磅政策或者供给端的扰动,更多的驱动力是来自于需求侧,如:新能源汽车、风电装机、变频家电、工业机器人等领域景气度提升迅速,构成需求主力军。同时,钕铁硼磁材产量自2020年6月份同比快速走高,正好与价格走势相契合。数据显示,2020年6月开始,钕铁硼磁材产量(可以作为主力稀土品种-镨钕镝铽的需求指标)快速走高,6-12月磁材产量达到132285吨,同比增长30%,期间月度环比走高趋势明显,Q4同比增长50%,12月单月产量达到21255吨,同比增长60%。

(3) 氧化镨钕:需求增速大于供给增速,缺口显现。展望未来,新能源汽车将充当磁材主要需求,从而拉动镨钕等稀土品种需求,根据前文分析,随着稀土管理条例的出台,稀土供应显性化,叠加其他地区供应节奏,预计氧化镨钕的需求增速将大于供给增速,缺口有望加剧。测算发现,2020-2023氧化镨钕缺口分别为994/1246/3536/5812吨,占比当年供应量分别为1.6%/1.9%/5.2%/8.2%。

相关个股:中国稀土(00769.HK),北方稀土(600111.SH),盛和资源(600392.SH),厦门钨业(600549.SH),中科三环(000970.SZ)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稀土   永磁   稀土元素   价值量   价格   新能源   管理条例   元素   品种   需求   领域   未来   我国   全球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