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开发票屡禁不止,新系统之下终将无处遁形 | 财智观察



税务总局网站近期曝光了全国各地的8起虚开发票违法典型案例,本次曝光的案例中主要违法手段包括:通过控制多家空壳公司虚开发票、异地开票、利用疫情期间办税便利措施钻空子、利用“富余票”额度、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骗取财政补贴等。

虚开发票屡禁不止,新系统之下终将无处遁形 | 财智观察


以本次曝光案件当中涉案金额最大的重庆“4.01”增值税发票虚开案为例,2020年5月重庆税务联合公安部门打掉涉及的7个跨省虚开发票团伙。该案中的团伙就是通过注册若干空壳公司的方式,对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共计金额71.8亿元。


同样在2020年,山东省也曝光了同样利用空壳公司虚开及伪造发票,涉案300亿元的重大虚开发票案,查获的涉案用品包括印章、营业执照有数千件,摆满一整个篮球场。

虚开发票屡禁不止,新系统之下终将无处遁形 | 财智观察


为什么近年来虚开发票案件频频曝光?在监察手段日益先进的今天,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不法分子顶风作案?

其实虚开发票违法案例一直以来层出不穷,在过去更是有明目张胆兜售假发票的情况,在获取高额不法收入和逃避纳税的利益驱使下,违法分子抱有侥幸心态。而近年来虚开发票案件频频遭到曝光,一方面是实名制、大数据为追查此类犯罪创造了便利;另一方面税务部门加强了对虚开发票整治和查处力度。

从多部门联合出击、官方网站曝光的举措,体现出税务机关对落实税收征管改革和维护税收秩序的决心及力度,也对维护依法纳税主体的权益、震慑违法违规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税务部门近年来对于整治纳税秩序、防范虚开发票行为,又做出了哪些制度与信息系统设计?





虚开发票屡禁不止,新系统之下终将无处遁形 | 财智观察

整治力度升级,信息系统、电子化助力



随着税务部门对虚开发票的治理和预防手段不断提升,虚开发票违规行为事实上已经得到了一定好转,这主要有赖于税务部门近年在以下方面的信息系统升级和电子化办税的推广举措。


1.推广金税三期、金税四期税控系统。税务总局自2005年起部署实施金税三期项目建设,2013年开始在国内各地区陆续上线,在2019年实现了国税、地税两套金税三期系统数据库的合并,实现覆盖国税、地税各级机关及其他政府部门的互联,逐步建成基于大数据的纳税服务平台。


当前使用的金税三期税控系统能够基于大数据技术手段,实现对企业通过虚开发票、隐匿收入等手段偷逃税的监控和稽查。


通过大数据追踪企业的票据流从而发现虚开发票。以纳税识别号作为企业的唯一身份,通过追查某企业对应纳税识别号下的进项税发票和销项税发票,便可以发现企业虚开发票、购买假发票入账的行为。


分析财务数据以判断收入是否异常。金税三期可以对企业成本费用与销售收入的配比、分析企业所开具发票对应的商品销售情况、查询下游企业相关采购数据等方式,发现企业隐瞒销售收入。


而在今年1月,税务总局也明确了金税四期的部署,相信今后税控系统会更加强大,也对税收规范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虚开发票屡禁不止,新系统之下终将无处遁形 | 财智观察


2.落实实名办税。通过对纳税人的实名认证信息进行身份甄别,建立税收诚信记录。实名制办税便于对涉嫌虚开发票等违规行为的纳税主体进行监管,实名之后对于虚假发票能够根据实名信息进行溯源,从而快速找到存在违规行为的纳税主体并对之进行处罚,,这便有利于防范和打击虚开发票等违法违规行为。


3.加强发票管理。税务部门一直强调做好发票开具、使用等相关政策知识宣传工作,加深纳税主体对发票使用规范、识别及防伪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违反相关规定的处罚措施。


近年来电子发票的普遍推行是加强发票管理的最重要举措之一,自财政部2012年提出关于推进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的方案,电子发票在我国已历经了9年的发展(详见《电子发票发展历经9年,企业如何应对全面电子化趋势?| 财智干货》)。


电子发票的电子签名技术,使收票人便于验证开票人的身份并能够防止发票被篡改,对于虚假发票起到了一定的发现和防范作用。


虽然电子发票的形式本身并不是杜绝虚开发票的利器,但其具有便于查验真伪、便于追踪来源的高效性,切实起到了对发票管理的提升作用。在大数据办税的背景下,电子发票的普及,将能够改善税务相关凭证管理的追溯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总体来看,税务机关在整治虚开发票方面的趋势,正在从事后打击转向事前预防。而大数据税控系统的应用,为税收违法行为的事前预防提供了技术基础。


此外,通过信息系统建立对纳税主体的诚信记录、对违法行为向社会公示、加强税收违法的惩罚力度等,也体现出税务机关正在增加不法纳税人的违法成本。





虚开发票屡禁不止,新系统之下终将无处遁形 | 财智观察

虚开发票如何妨碍税收秩序



《发票管理办法》中规定:虚开发票行为包括为他人、为自己虚开发票,或让他人、介绍他人开具与实际经营情况不符的发票,以及非法代开发票。


从虚假开具发票的主体角度来看

一方面可以通过为他人虚开发票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牟取不法利益。例如通过将未开票销售部分的发票(“富余票”)开具给其他企业,从而收取手续费获利。另一方面公司可能由于面临经营业绩压力、融资需要而虚开发票,以此虚增收入。

从收取虚开票的企业角度来看


对收取虚开发票的企业而言,最主要的目标为逃税。企业使用虚开的发票入账,增加企业成本、费用进而减少本期利润,便可以降低企业所得税,而当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时,还能够抵减企业的增值税销项税,对企业更是“一举两得”。


虚开发票实质上是通过虚构发票相关交易事项、主体、金额等,达到虚增成本/减少利润从而偷逃纳税义务、虚构交易以融资、骗取补贴款等。

可见虚开发票引发的结果会直接减少国家税收,严重妨碍税收秩序和经济环境,因此税务部门一直加大整治力度,严厉打击虚开发票违法行为。





虚开发票屡禁不止,新系统之下终将无处遁形 | 财智观察

企业应如何加强自律,防范风险



企业为什么要杜绝参与并防范取得虚开发票?

首先从企业方面来讲,诚信经营、依法纳税是应尽责任。而发票作为企业的主要税前扣除凭证,如果取得不合规的虚开的发票会导致进项税无法进行抵扣,或发票不能进行所得税前扣除,从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因此企业不仅要加强自律,不参与虚开发票,更要提升防范意识,预防虚假发票给自身带来损失。


1.成本方面


加强供应商管理,考察供应商的经营范围、业务规模是否与采购内容相符,选择行业中信誉度高的供应商可以有效降低风险。


建立严格的采购、付款内控制度,对供应商结算使用与其增值税发票上一致的银行账户,避免使用个人账户进行交易的情况。


收到发票对票面相关信息与供应商信息进行比对,对存在疑虑的发票应当及时向税务部门核实。


2.费用方面


建立严格的费用预算管理制度和标准,发挥内部审计、审批授权制度的监管作用,避免使用替代发票入账情况。


通过引入先进的财务、费控软件优化费用报销流程,提升发票核验效率。近年费控报销领域软件的进步,不仅极大提升了财务、业务部门的效率,也有效防范企业取得虚假发票的风险,对企业乃至税务部门的发票管理及税务规范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费控报销软件易快报,就能够实现在发票防伪方面的自动进行验真和查重。得益于易快报的发票税号智能校验系统,报销时只需扫描发票上的二维码,即可实现发票税号、抬头信息的自动验证,无需人工核对校验,同时还可进行发票的验真和查重,防止伪造发票和重复报销。


手机端的便携性、即时性,使得许多功能可以随时随地服务于企业和员工,能够在取得发票的第一时间对其进行验证。这便能一定程度使企业降低取得虚假发票的风险以及潜在损失。



企业和个人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者,有责任参与维护税收秩序,对虚开发票行为杜绝参与、及时检举,这也客观上有利于为我们自己营造良好的生活和营商环境。


虚开发票逃税、骗税行为严重危害市场公平,在税务部门多年来的持续努力下,情况已经取得好转,而未来在大数据税控系统、与日俱新的软件技术加持下,虚开发票的不法分子将更加无处遁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发票   屡禁不止   系统   税收   虚假   秩序   主体   税务   手段   作用   供应商   部门   情况   数据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