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东送: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

提到我们中国,第一印象就是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资源非常丰富。但也正因为幅员辽阔,使我国的资源分布不均衡现象异常突出。

比如,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东部地区的一次能源资源匮乏、用电负荷相对集中。这种能源资源与电力负荷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我国实行西电东送的必要性。

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工程量最大、投资额最多的重点工程,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有利于西部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减轻了环境和运输压力,对于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能源结构、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电东送势在必行

西电东送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当时我国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总结了一些经验,但由于电网建设水平不高,电网结构比较薄弱且相互独立,大规模的西电东送还难以进行。

四川二滩电站作为雅砻江和金沙江上游水电资源开发中的首个大型项目,总装机330万千瓦。按照设计,该电站1998-2000年三年内可发电量为322亿千瓦时,但三年实际发电量只有132亿千瓦时。电站1998年刚投产就面临亏损,大半生产能力竟然以弃水的方式白白浪费掉。

西电东送: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

在时任国家领导人的过问下,二滩弃水成为加快西部电力向外输送与改革电力体制的重要动因。

2000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春园、钱正英、王思齐、袁国林、潘家铮五位同志提出了“关于开发西南水电,实施西电东送”的提案。

4月中旬,由国家计委牵头,有关部门、省区和企业参加,召开了西电东送发展战略研讨会。与会代表大都认为,西电东送应结合电力“十五”规划和长期发展规划,统一规划,优选项目,加快开展前期工作。

会议结束后,国家计委进一步展开研究并征求各方面意见,向国务院报送了实施西电东送战略的请示。请示提出,西电东送应建设南、中、北三条大通道,南通道主要将云南、贵州、广西的水电和火电向广东输送;中通道主要将长江中上游干支流的水电向华中和华东输送;北通道主要将晋陕蒙宁的火电和黄河上游部分水电打捆向华北输送。至此,西电东送已由初步设想演进为系统的开发规划。

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十五”计划纲要,西电东送正式纳入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


构筑南中北三大通道

2000年,随着亚洲金融危机过后的经济回暖,广东电力需求大幅增加,部分地区开始出现拉闸限电现象。广东省向中央提出,由于电力供应不足,迫切需要建设新的电源点,以支撑经济发展。是在广东新建火电厂还是依靠西电东送来解决供电缺口,成为当时讨论的焦点。

广东区域环境容量有限,一次能源缺乏,大批量新建燃煤火电厂不仅会使区域环境更加恶化,还会造成交通运力紧张。而西部地区有大量待利用的水电资源和煤炭资源,部分地区由于区域用电消费水平较低,甚至出现水电弃水、火电长期降负荷运行的现象。西电东送既能带活西部经济,又能保证广东电力需求,减轻环保压力。

综合全局考虑,国务院领导表示,广东省内不能再建电站,要求国家计委2005年前通过西电东送工程完成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的目标。

中央作出“十五”期末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的决定,全面拉开了西电东送工程南部大通道建设的序幕。随着红水河、澜沧江等流域水电以及众多大型火电站的建成投产,南部五省区真正搭建起了区域能源合作的大平台。西南大地,江河两岸,一座座电站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东西两域的天空,构成了绚丽壮美的景观。

西电东送: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

解决东部地区的电力需求问题,仅靠西电东送的南部通道还不行。中部通道主要以三峡为核心,通过长江中上游干流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确保向华中和华东的电力输送。2002年底,国务院批准了新的三峡工程分电方案:三峡电站供电区域为湖北、河南、湖南、江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八省一市。有人形象地说:三峡水电站就是全国电网的中枢,像位于中部的一颗心脏,众多的输电线路犹如一根根大动脉,把强大的电力输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华北电网保障着首都及周边地区的稳定安全供电,在我国各区域电网中有着特殊的意义。随着西电东送中、南部通道建设步入正轨,北部通道的建设工作也逐步提上议事日程。2002年7月,北部通道第一批电力项目开工,开启了西电东送工程全面建设的进程。北部通道内蒙古西部和山西煤电向京津唐电网、河北南部电网及山东电网的送电,为华北地区特别是京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电力保障。


两张名片的1+1

西电东送的南中北三大通道,如同粗壮有力的电力大动脉,向我国东部地区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强大动力。但远距离送电,电能的损耗不可避免,特高压输电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答案。

特高压输电技术是指交流1000千伏、直流±8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技术,与较低电压输电方式相比,具有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节约土地资源的优势。

2009年1月6日,我国第一条特高压输电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电力输送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世界各国引起强烈反响。

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特高压建设历经十余年推进,已经建成“十二交十四直”共26条特高压工程,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已经全面覆盖我国电网。

以前我们总是说,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和煤炭资源。如今,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西部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被充分发掘出来。

西电东送: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

西部地区面积广阔、日照充裕,资源上的优势,使得光伏产业在西部地区得到更好的发展。各省都出台鼓励政策,建设光伏发电基地、光伏产业园等,形成“蓝色的海洋”,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增加了当地人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光伏发电与风力发电、水力发电互补,形成清洁能源一体化发展,推动当地的能源转型,创造了更大的价值。

如今,光伏产业在应用规模、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消纳利用、政策体系、国际影响力等方方面面,都遥遥领先全球,成为我国的“新名片”。

当特高压输电与光伏发电这两张名片结合在一起,为我国的西电东送带来质的飞跃!特高压输电技术解决了我国电力跨区域远距离输送的难题,为大规模开发西部风光水可再生能源创造了条件,是我国能源革命的标志性技术成果和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大突破。

2020年12月30日,世界首个新能源远距离输送大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面建成投运。这是为支撑青海新能源大规模开发规划建设的第一条特高压输电通道,也是全世界第一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输电大通道。作为我国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青海-河南工程年输送清洁电能400亿千瓦时,约占河南省年用电量的12%。

西电东送: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

鉴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西电东送将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政策。有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加持,“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将成为中国能源和电力发展的新常态。

如今,我国正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指引下,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这既是为本国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同时也是在为推动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维护全球能源安全作贡献。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西电东送被赋予更多的现实意义,将担负起输送清洁电力、推动能源转型的历史重任,推动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南中   国家计委   水能   广东   电网   电站   水电   清洁   通道   能源   电力   西部   我国   工程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