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学不会巴菲特?

为什么我们学不会巴菲特?

抄大佬们的作业到底靠不靠谱?

奥玛哈他位于美国中西部内布拉斯加州,奥玛哈这个名字的含义是逆流而上的人们,这里距离纽约1854公里,距离洛杉矶2123公里,就是在这样一个美国小城居住着全世界最受人尊敬的投资人亿万富翁沃伦巴菲特。


为什么我们学不会巴菲特?

就在这里奥马哈一个安静的街区,1958年28岁的巴菲特花了31,500美元在这里购买了一栋房子,当时的这笔钱大概相当于今天的25万美元,至今他依然住在这里,当被人问及为什么没有办到更奢华的地方时,他的回答是我在这里很快乐,除非我找到更快乐的地方我才会搬走。


1973年巴菲特的20位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东借用了公司收购的国民保险公司员工食堂召开了第1次年会,到1985年有250人参加,到1989年人数已经突破了1000人,再到1998年人数已经上升到了1万人,后来在2015年的时候这个人数已经上升到了4万人,这让巴菲特股东大会显然变成了全球价值投资者的嘉年华盛会,如果仅仅是从他谈话的内容来看,其实完全没必要大老远来这里开会,因为每次股东大会巴菲特和老搭档芒格的内容都差不多,比如每次都强调护城河能力圈,不懂的公司不投资,虽然每年都有特定的经济环境,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2014年的欧债危机,2017年谈贫富差距等,但是这些都不必大老远跑过来,但是每年还是有大批的投资人来这里朝圣,因为这似乎变成了价值投资者的宗教仪式。


在1989年世界市值排名前10的公司名单,里面有超过半数都是日本公司,如果扩大到前20,会有更多的日本公司,但是在2021年同样的名单已经面目全非,我们再也找不到一家日本公司,在前十大公司中有7家来自美国,有两家来自中国,这是今年刚刚过去的巴菲特股东大会所展示的数据,它一方面给我们展示了投资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还说明了投资其实就是投国运,他不止一次强调永远不要做空美国,听着他的陈述看着他的幻灯片,让人不禁联想到了中国未来会不会有更多的公司进入到前10前20,我想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中产阶级群体的快速扩大,这大概是大概率事件,这就是为什么著名的投资人张磊重仓中国的原因。


变化无论是在人生中还是在投资中,似乎永远都是不变的基调,怎样去应对不断的变化,怎么快速敏锐的作出调整去适应变化,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在1989年前10的公司里有半数都是银行,但是今天前10名的公司中有8家都是科技公司,这似乎也接受了投资的另一个重要内涵,也就是与时俱进顺应趋势,巴菲特的股东大会,大家都非常期待股神会告诉我们新的观点,新的投资标的,新的投资方法,但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观点并不多,很多事情还都是老生常谈。


但是就是在这老生常谈中却孕育着大量的哲理,他本人的投资逻辑也非常简单清晰,但是很少人可以真正做到,说白了就是我们常说的,知易行难,这就好像你知道锻炼身体,减轻体重有利于身体健康,但是就是做不到,我们找出各种理由逃避,比如没时间没精力或是在想各种各样的捷径来达成目标,比如喝一款新的减肥茶,再比如买一款新式的健身设备,这样让我们更省劲更省时,但是往往简单枯燥的信息是最有用的信息,比如管住嘴迈开腿,成功投资的过程就是克服知易行难这个诅咒,这个过程要我们从实践中不断修炼成长。

如果你还在每天关注公司股价的变动,股价上涨时你欣喜若狂,股价下跌时就郁郁寡欢,那么对不起,你还处在投资的最低级,面对投资的不确定性,巴菲特已经再三强调,对于大多数普通人,如果你不想学习没时间学习或者学不会,那么最佳的投资方式就是指数基金,这又是老生常谈。


但是极其有道理,其实巴菲特我们大多数人永远也学不会,首先就连他自己都建议普通投资人不要学他,而是去投资指数基金,因为如果你不具备相应的知识。不去深入的研究行业与公司,选择个股长期来看是一场失败者的游戏,就连他本人也是在不断的学习进步,要知道她第1次买股票的年龄是11岁,他从最早买股票时的迷茫,到后来遇到恩师后的顿悟,从最早投资烟蒂型股票,到遇到老搭档芒格开始,以合理的价格投资优秀的公司,再到重仓消费科技公司,这显示出它的风格在不断的引进,在现在的持仓中有一半都是苹果公司,这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像巴菲特这类大佬的作业,虽然我们可以抄到,但是成功的却不多,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根本不了解他们购买和卖出一只股票的真正逻辑,有时他们会买入公司做风险对冲,还有的时候由于资金量过于庞大,他们会被迫去选择大象级别的公司,所以我们看到的永远是表象,最后我们看到这些大佬们的持仓都是有延迟的,有的时候时间或许是45天甚至更久。或许有些大佬已经出手了,我们才开始买进,或者是相反,当然我们也没有排除再牛的投资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犯错在投资中是无法避免的。


巴菲特曾经说过,我的财富来自于生活在美国有着幸运的基因和复利作用的组合,这句话其实非常有道理,要知道在2021年市值最大的前10家公司中7家都是美国公司,关于基因他还是孩子的时候,送报纸挣的钱就超过了他的老师的工资,长大之后挑选公司阅读财报是他的最大的爱好,再有就是复利的作用,他本人99%的财富都是在他50岁以后所积累的。


巴菲特我们可能永远也学不会,因为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个人的兴趣和能力完全不同,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跟随他追寻普世智慧,因为怎样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怎样找到并且从事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怎样健康长寿,或许更值得我们学习,最后通过几十年间各国国力与公司市值的不断变化,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大胆预测中国的优质资产,会越来越有吸引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苹果公司   大佬   知易行难   复利   老搭档   老生常谈   作业   日本   美国   投资人   市值   股价   中国   人数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