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外曾祖父万承紫的淮安清江浦生涯

#红色百年话江苏#

万承紫(1775—1852),字荔云(或作俪云、荔畇),号渊北,原籍江西南昌,清嘉道年间因任职于南河而迁居清江浦。万承紫生于官宦之家,父万廷兰,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官终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知州。万承紫子万青选为周恩来外祖父。


万承紫排行十二,生于直隶保定,幼年时随生母返南昌,嘉庆中期随其五兄万承纪至江苏。万承纪先于嘉庆十六年被南河总督陈凤翔延为幕僚,不久改入两江总督百龄幕。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百龄以熟悉河务为由奏准将万承纪留于南河以同知即补,已捐纳候补布政司理问衔的万承紫乃随其兄一同进入清江浦南河衙门任职。万承紫先于道光元年任主管海阜厅十巨汛的阜宁县丞,两年后改任江都知县。道光四年任邳北河务通判,一年后又改任中河通判,其间曾兼署外南同知三个月。道光六年九月在中河通判任上被免职。后经南河总督张井安排,曾于道光十三年暂署桃北厅印。


周恩来外曾祖父万承紫的淮安清江浦生涯


万承紫被免去中河通判的过程颇具传奇色彩。金安清《水窗春呓》卷下《河厅奢侈》条载:“衙参之期,群坐官厅,则各贾云集,书画玩好无不具备。昔琦侯为两江,赏一手卷,乃元人王野云《龙舟图》,中绘数千人,面目无一同者,已还价一千五百金,次日询之,则中河厅万君以二千金购之去矣。琦遂劾万,终身以此废弃焉。”查《道光朝上谕档》,万承紫确在中河通判任上被琦善参劾罢官。从此事中可见道光时两江总督对江南河工事务的介入、江南河工的奢侈之风,以及南河官场的文化氛围。

道光四年高堰十三堡溃决后,运道梗阻,乃于道光六年试行漕粮海运。此时黄水高出清水过多,不敢再行借黄济运。万承纪于该年(1826年)创立灌塘济运法,恢复了清口段运河的通行。据段朝端《万筱庵先生七十寿序》,灌塘济运法为时任外南同知万承纪与中河通判万承紫兄弟二人“商立”。道光十一年至十二年,万承紫还承担了水利史经典《续行水金鉴》的监刊工作。


周恩来外曾祖父万承紫的淮安清江浦生涯


万承紫任职于南河之时,正是南河工程经费最多的年份,被称为“金穴”。万承紫尚风雅,收藏甚富。所藏《宋赵子固水仙卷》和《宋郑所南墨兰卷》,“以一匣双贮之,炎宋遗风可称双绝”。郭麐嗣子郭桐“后主万氏还读书室,昼夕临摹其所藏,阅三数年,于画理益邃”,万承紫的藏画数量从中可见一斑。万承紫时期的万公馆是一座园林建筑,名为还读书室,画家钱杜曾仿元代倪瓒《师子林图》绘有《还读书室图》《还读书室消寒雅集图》。沈蓥、郭桐曾长期寄居于此,钱杜、郭麐、改琦、齐彦槐、沈彦曾、梁章钜等曾下榻于此,曾在此雅集的还有龚自珍、戈载等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龚自珍参加了万承紫召集的延秋会,这也是有记载的龚自珍暴卒前参加的最后一次文人聚会。沈蓥《秋霁》词序:“寓馆延秋,同集者为华亭朱蔗根、仁和龚定庵、旌德江春舲、泰州程小松,主人则南昌万渊北也。”


周恩来外曾祖父万承紫的淮安清江浦生涯

周恩来亲自主持淮河流域规划工作

原籍南昌的万家因河工而移居于南河治理中心清江浦,万承紫子万青选、孙万立钰也精于河工。民国《南昌县志》记:“廷兰(万承紫父)子孙不由科甲出身,然均擅风雅,习于河工,多才能,而未致大用。已数世居清河,以宦为家云。”万家三代的治水经历也对周恩来产生影响,任总理期间特别重视水利事业。周恩来曾对水利系统的同志说:“我的祖上也有治水的。”


(作者单位:市市志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清江   周恩来   嗣子   旌德   阜宁   嘉庆   河工   淮安   曾祖父   南昌   原籍   江南   道光   总督   风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