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干泥鳅,你还记得吗?

人间四月天,油菜花开出漫山遍野的金黄;紫云英镶出大块小块的紫地毯;苦萝卜花绽放出细碎的白花;天地间洋溢着融融暖意,春耕开始了。


小时候的干泥鳅,你还记得吗?

春分过后,水牛开始下田。几代人耕作过的稻田,蓄满了水,犁几次,耙几次,重新焕发生机。


伴随着春耕的开始,野生泥鳅也开始了产卵,清水流的浅滩,水田、池沼、沟港是它们产卵最喜欢的地方。


往往在雨后、夜间或凌晨的某个时间,黏附在水草、石块上,两天即可孵出泥鳅苗。


同样的,这会也到了干泥鳅的时候。

小时候的干泥鳅,你还记得吗?


所谓干泥鳅,就是一种最简单的捕捉方式。一个水盆就是干泥鳅的全部工具。


干泥鳅这活儿,要反应敏捷,眼疾手快,稍有迟疑,泥鳅尾巴一抖,钻进淤泥中,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重新找寻……


通常是在一个太阳还未落山的午后,选择一个好的沟渠,这一点,非常关键,更考验经验。庄稼人对此早已轻车熟路,往往看一眼,就知道此处是否有货。


小时候的干泥鳅,你还记得吗?

选好沟渠,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就要把沟渠两端用泥巴围起来,开始浇水。一盆接一盆,把沟渠里面的水往外倒。


渐渐地,淤泥慢慢地显露出来,小孩们光着屁股,在淤泥里面踩了踩去,不时的故意大叫一声“泥鳅”,换来的肯定是大人们装模作样的斥责,同时他们也开始了最关键的一步,把手伸进淤泥里面开始摸起来。


说是摸,其实应该说是漫无目的的找寻,双手在淤泥里面一遍一遍地揉搓,但是,肯定也是收获满满。大人们不时的站起身,将手里的一团淤泥丢进事先准备好的盆里,这一个连串的动作说明刚刚已经有泥鳅到手了。


运气好,还能摸到甲鱼、虾、黄鳝之类的。


到了晚饭时间,干泥鳅也差不多要结束了,印象中,大人们还没有那次空手过,再不济,整一碗泥鳅肯定是没问题的,好的话,干得多,还可以连续吃上好几天。


那时候,物质条件不丰富,一顿泥鳅不知道馋哭了多少孩子。


拿回家后,自然是一顿清洗,一条条泥鳅在盆里活蹦乱跳,连家里养的小猫也时不时的跑过来,围着盆子转圈圈,嘴里发出低沉的呜呜声,一看,无从下口,转身离开,又有些不甘心,再次转回来,徒劳,往复多次……


待一切准备完毕,就要起锅烧油了,将清理干净的泥鳅倒入锅里,瞬间,香味弥漫整个小屋,随着那袅袅升起的炊烟,飘散到远方。


我最喜欢泥鳅煎炸的酥黄,伴着辣椒直接将骨头咬碎入口,那叫一个爽。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免不了要偷偷地咽一下口水。


小时候的干泥鳅,你还记得吗?

最近我问母亲,现在是不是还有干泥鳅的习惯?母亲说,现在水质变了,哪里还有泥鳅?


闻之,心中念想,已然将要熄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泥鳅   池沼   紫云英   庄稼人   小猫   眼疾手快   目的   下口   万里长征   黄鳝   淤泥   沟渠   小时候   说是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