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中国银行保险从何而来?李鸿章:150年前,我干的

导读:招商局集团(简称“招商局”)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总部位于香港,业务主要集中于交通、金融、城市和园区综合开发运营三大核心产业。本文主要描述:1872年,李鸿章创立“轮船招商局”,开启民族金融业、银行、保险的故事。共计5410字

历史上,中国银行保险从何而来?李鸿章:150年前,我干的

【孙某人财经】(作者 振林)在国运衰微的19世纪6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精英人物,倡导开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在这场历时30年的改良运动中,洋务派先后创办了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汉阳钢铁厂等,旨在"求强求富"。而其中轮船招商局的创办,正是洋务运动中极为重要的一件大事。

这一件沉甸甸的大事,却不得不从好天气说起。

公元1873年1月17日(清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九日),雨霁天晴,风和日暖。

这一天,上海洋泾浜南永安街(今永安路)的一栋洋房前,车马盈门,宾客络绎,来者有上海地方官员,有各界豪绅富商,有洋行买办,有报社记者,还有外国官兵。

在一阵热闹的爆竹声和祝贺声中,聚会的主人——朱其昂、朱其诏兄弟,在众人的簇拥下,将一块刻着"轮船招商公局"六个金色大字的招牌高高悬挂在门前。而在当时,普通的上海市民只会意识到,这是一家有朝廷背景的新商号,这家新商号要做的生意,是当时几乎被洋人和洋行垄断的轮船生意。

历史上,中国银行保险从何而来?李鸿章:150年前,我干的

上海外滩轮船招商局大楼

史料记载,从"五口通商"到1873年的短短30年间,中国的长江、沿海及远洋航线,几乎全部被外国资本的轮船所垄断,仅1862年,长江航线就有将近20家洋行投资运营。洋行设立的专业轮船公司,在中国的江海上展开激烈的竞争,获取了巨额的利润。

当时的人们可能意识不到,招商局的诞生对于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社会发展史和近现代中国航运史、金融史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这一系列意义要等到130多年之后的今天,人们才会去发现、研究、总结。

真正关注招商局开业并懂得其中奥妙的,则是那个时代中一群绝对堪称精英的人物。

这些精英人物当中,包括"同光名臣"、洋务运动的开创者曾国藩、李鸿章,有"中国留学生之父"美誉的容闳,淞沪巨商朱其昂、浙江富商胡雪岩、上海钱商李振玉、买办商人唐廷枢,还包括津海关道陈钦、津海海关委员林士志、天津河间兵备道丁寿昌、江南道员吴大廷、知府道员盛宣怀以及在招商局开创时期极为重要的另两位人物——徐润、郑观应

历史上,中国银行保险从何而来?李鸿章:150年前,我干的

李鸿章

由此,招商局这艘民族工商业的巨轮,在"国人之重托"下,开始了它迄今130多年的风雨航程。

-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

1873年上半年,"轮船招商公局"虽然已经挂牌成立,但由于主事的朱其昂缺乏足够的实力和经验,在招商入股、筹集资金方面遇到了困难,7月,李鸿章启用了唐廷枢成为了名义上"招商局"的第一任"总经理",并且在这个位置上唐廷枢一座就是十年。

历史上,中国银行保险从何而来?李鸿章:150年前,我干的

香山三杰

唐廷枢(1832—1892),字建时,号景星,广东香山县唐家村(今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人。他与另两位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徐润、郑观应,被当时的人们并称为"香山三杰"。

不久,李鸿章又委派徐润、盛宣怀、朱其昂、朱其诏为"会办"(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经理"),其中徐润负责招商募股和客货揽载,盛宣怀襄理局务,协助漕运和招商两项,而朱氏兄弟则只主管漕运。

唐廷枢确实也没有让李鸿章失望,在他掌舵招商局的十多年里,发生了许多大事,创下了许多"第一",如1877年收购美国旗昌洋行,创下中国历史上第一宗对外资企业的兼并收购案例;

1881年,建成唐山至胥各庄铁路——这是中国第一条专线铁路;

1882年,创办中国近代第一家大型煤矿企业——开平矿务局……

也正是唐廷枢主政期间,招商局开创出了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保险公司。

历史上,中国银行保险从何而来?李鸿章:150年前,我干的

清朝光绪时期票号

回顾当时的金融业,在那个年代的中国,钱庄和票号是"银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官商结合"之下,山西票号对"金融业"进行了垄断。

它们包揽了汇兑京银、河工经费、赈灾款、庚子赔款、"四国借款"等业务,还不时向入不敷出的清廷提供借款用于各省和税关应急、鸦片战争赔款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起义......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仓皇西逃,山西商人也捐献银子几十万两。

历史上,中国银行保险从何而来?李鸿章:150年前,我干的

慈禧太后

也正是由于"官商结合"的畸形繁荣,清政府将晋商视为政府财源,凡财政不足之时,皆是首先想到晋商。由于多次向朝廷捐输,有些富户家道中落,甚至赤贫如洗,再也榨不出钱来了。同时,山西票号也因为其本身的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的文化,越来越衰落了。

更直接的威胁来自于外资银行的冲击。19世纪40年代末起,外资纷纷在华设立银行。现代银行的经营方式比票号先进,中国土生土长的票号斗不过外国的洋币外钞,山西票号之利也多被外资银行所夺

中国保险业的历史更是一片空白。列强入侵之前,生活在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的中国人只有"耕三余一"(积蓄每年三分之一的粮食收获以备灾荒,三年便可余出一年的产量)、"养儿防老"等模糊的保险意识,并没有专门的保险行业来承担社会、经济生活中防范天灾人祸的功能。

新生的事物要被国人接受是需要过程的,而这个过程往往还不短。1795年,清政府规定广州为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伴随着洋商在广州的海运贸易越来越频繁,1805年,在近代西方业已产生的保险业开始进入中国。

但是一直到了1875年(光绪元年),70年后的一次偶然的恶性事件才使得招商局自办保险的意愿变得越发迫切起来。

历史上,中国银行保险从何而来?李鸿章:150年前,我干的

4月4日,招商局"福星"号轮船途经"黄海"水域时,在雨中与迎面驶来的英国商船"澳顺"号相撞,"福星"轮沉没,招商局共有63名船员丧生,船上的货物悉数沉没,肇事的"澳顺"号却安然无恙。

海难发生后,时任招商局"总经理"唐廷枢提起赔偿诉讼,结果,英国领事百般包庇,推卸责任,最后判定由"澳顺"号船主布朗赔偿白银1.1万两。

而为了海难善后,招商局单是向遇难船员家属发放的抚恤金一项,就支付了2.4万两白银。而且由于布朗逃匿,结案后招商局没有追回分文赔偿,两年之后,才追回赔偿金3600两。

招商局没有足额的轮船保险,这次海难的损失无法补偿。唐廷枢为此痛心不已,他意识到,一起海损事件,就有可能把招商局大半年的利润都赔进去,招商局自设保险已经是刻不容缓。

1873年,在唐廷枢的极力邀请下,同为"香山三杰"之一的徐润婉拒了旗昌洋行总买办的职务,接受李鸿章的委任,担任轮船招商局会办(副总经理),主管招股、揽载工作。

1875年,两人召集招商局国内12个分局的局董到上海总部开会。众人讨论三日后,决定仿照各保险行章程,在上海设立保险招商局,由唐廷枢和徐润主持。同年9月,徐润出面,提出招商局自设保险局的上奏,旋即得到批准。

招股完成后,保险招商局于1875年12月28日正式在上海成立,业务也进展顺利。保险招商局经营半年后,业务日渐步入正轨,但由于承保能力有限,仍不得不依赖外商保险公司分保。

历史上,中国银行保险从何而来?李鸿章:150年前,我干的

招商仁和人寿源于1875

于是,在1876年7月,唐廷枢、徐润与商人陈树棠、李积善合议后决定在保险招商局的基础上,将股本扩充为25万两,重新设立一家保险公司,公司定名为"仁和保险公司",就这样仁和保险公司成为中国人学习西方模式、试办新式金融业的第一例。

1877年年初,并购了旗昌公司的轮船和码头、栈房之后,招商局规模迅速扩大,承载着保险事宜的仁和保险公司一下子压力剧增。同时,仁和保险公司成立时就定性为水险公司,经营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招商局码头、栈房和货物的火险不得不向洋商投保。这样的状况不仅使得保费大量外流,还得忍受洋商的百般敲诈和勒索。

为维护权利、扩大经营范围,1878年(光绪四年)3月,徐润与唐廷枢等人商议,进一步在保险招商局的基础上,重新招股20万两,成立"济和船栈保险局"。1878年4月,济和船栈保险局进行了第二次招股,并改名称为"济和水火险公司",保险业务扩大到保客货兼保船险。至此,唐廷枢才有了底气将招商局所有轮船一律收回自保,彻底解除了与洋商保险公司的船舶承保关系。由于新公司资金实力雄厚,竞争能力大为增强,洋商也被迫接受既成事实。

1881年,济和保险公司增开了新加坡、旧金山等处的保险业务,在此后的经营中获利甚丰。保险招商局-仁和保险公司-济和水火险公司,在几年时间内,招商局自办船舶保险走过的一段并不平坦的道路。仁和、济和实力逐渐雄厚,足以满足自我的承保需要,也完全有能力与外商保险公司一争高下。

-合并保险公司-

1883年1月12日(光绪八年十二月初四),"红顶商人"胡雪岩开设的上海金嘉记源号丝栈突然倒闭,此前的胡雪岩,不仅是中国的大钱商,还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丝商。

历史上,中国银行保险从何而来?李鸿章:150年前,我干的

"红顶商人"-胡雪岩

胡雪岩的破产引发了更大规模的钱庄倒闭,"倒账风潮"在1883年冬以空前的规模席卷整个中国,所谓"倒账",指的是商家拖欠钱庄巨款无法归还,导致钱庄资金周转困难,进而倒闭。一家钱庄的倒闭引发恐慌,存款者纷纷挤兑,引发更多的钱庄倒闭,进而酿成巨大的风波,

现在来讲就是“金融危机”!

1881年前后,上海即已产生二级股票市场交易,轮船招商局、仁和保险、济和保险、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上海电报局等股票的发行和企业经营的成功,出现了"股票热"。"金融危机"出现后,银根紧缩,市面不振,商品价格暴跌,股票市场亦受到牵累。

1883年9月,招商局股票开始暴跌。最后跌至34两,与1882年9月相比,一年时间股价平均下跌87%。

1886年2月,仁和与济和两家保险公司召开董事会,经协商,决定将仁和、济和合并为"仁济和保险公司",资本金为100万两,重新推举8名董事。

新公司名义上实行独立,实际上仍按照原来所订章程,"由商局代办",股份仍存招商局,"听商局挪用"。也就是说,新合并而成的仁济和保险公司事实上仍隶属于轮船招商局。

1886年6月,经李鸿章批准,道员朱极仁奉派驻招商局,专门办理仁济和事务。

-中国第一家银行-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随着"五口通商"后中外贸易日趋繁盛,外资银行陆续进入中国。19世纪60年代,汇丰银行在上海开设分行。以英资银行为主导,在随后的60年时间里,法、日、德、美、俄、比、荷等国银行纷纷在华设立分行。截至20世纪初,已有15家外资银行在中国营业。

历史上,中国银行保险从何而来?李鸿章:150年前,我干的

外滩12号,上海汇丰银行大楼

这一时期,外商还与华商组建了许多合资银行,如美丰银行、震义银行、中华懋业银行、义利银行、华法银行、华威银行、中华汇业银行等十余家。这些外资银行与合资银行在各地纷纷设立分支行,使得中国各大商埠外资银行林立,形成一个庞大的金融网络,垄断了国际汇兑业务,操纵着中国的外汇汇率,谋取了巨额利润。

不仅如此,外资银行还以中国市场为对象,各自发行钞票,这些钞票都可以在中国境内畅行无阻地流通使用,成为列强操纵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工具。

盛宣怀于1885年7月被任命为招商局督办(总经理),1896年,他又在张之洞和北洋大臣王文韶的推荐下被任命为全国铁路督办。

历史上,中国银行保险从何而来?李鸿章:150年前,我干的

盛宣怀

此时的盛宣怀,已经是集全国轮(招商局)、路(铁路)、邮(参与大清邮政创办,1911年被任命为邮传部尚书)、电(天津电报局)、工(华盛纺织总局)、矿(汉阳铁厂、大冶铁矿)企业的管理大权于一身的要员。

上任后,盛宣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接手张之洞所倡议的卢汉铁路。为了给卢汉铁路招集商股,解决资金问题,盛宣怀向张之洞和王文韶提出了先开银行的建议。

在其就任铁路督办后不久,盛宣怀就获得了向皇帝专折奏事的权力。1896年11月1日,盛宣怀上疏光绪皇帝,阐述了其关于开办银行的观点,时值甲午战后,光绪皇帝亟思变革,盛宣怀的奏请很快得到批准。

盛宣怀接到谕旨,旋即着手组织成立银行董事会,初步确定了8位董事;之后是召开董事会,将招股计划定为500万两,将即将诞生的银行定名为"中国银行"(后更名为"中国通商银行")。

但众人所不知的是,盛宣怀创办中国通商银行,除了要解决英、俄、法、奥等国采取的不同手段,极尽其能地干预和阻挠,还面临着自己所在的洋务派的内部斗争。

历史上,中国银行保险从何而来?李鸿章:150年前,我干的

其中,最大的麻烦来自于洋务派大佬张之洞的不同意见

盛宣怀创办银行的主张与张之洞早已在从事的铸币实业发生了利益冲突:早在任两广总督时,张之洞就创办过铸钱厂。1893年,他又建成湖北银元局,所铸龙洋通行湖广和江浙一带。按照盛宣怀的方案,新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将总行设在上海,且计划铸造银元,这势必对湖北银元局造成冲击。于是,1896年,张之洞在盛宣怀创办银行的过程中,屡次发出不同意见。

面对这样的情况,为了挽回局势,盛宣怀采取了迂回的斗争策略,一方面利用当时的政界要人李鸿章、翁同龢、王文韶等的支持并从中加以疏通;另一方面以退为进,以从此不管银行之事为要挟。

最终,因张之洞的反对,中国通商银行丧失了铸造银元的权利。所幸,在盛宣怀的努力和洋务派的支持下,银行的"开业"并未受到毁灭性的影响。

真让人不由得感叹: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纷争啊!

1897年5月27日(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对于中国民族银行业来说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日子,这一天,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诞生了

然而,随着清廷的崩落,对于招商局的第二任总经理盛宣怀来说,后面的剧情就比较狗血了......

1900年后,袁世凯把持大权,加紧了对招商局的接管,1902年将盛宣怀驱逐出局,1903年派杨士琦出任招商局总经理。

1907-1909年,盛宣怀多方周旋,再次夺回了对招商局的控制权。经过多年的内部斗争,加之经营不善,招商局营业水准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袁世凯接管之后,招商局轮船产值和栈务净收入下降到创办以来的最低点,连续多年出现巨额亏损。

自20世纪初开始,随着华商保险事业的兴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仁济和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即逐步下降。1928年,在南京国民政府清查整理轮船招商局的背景下,仁济和保险公司几经抗争,终于获准脱离轮船招商局的控制,变身为完全独立的商业保险公司。

历史上,中国银行保险从何而来?李鸿章:150年前,我干的

纵观历史,在招商局成立至今的150年里,曾经出现过三度辉煌,

一是1872年创立以后至1911年清朝灭亡;

二是1978年新中国改革开放到1999年新世纪开始之前;

三是2000年新世纪开始至今,招商局正在创造自己的"第三次辉煌"......


关注【孙某人是谁】,阅读更多精彩。

每日一文,版权共享,欢迎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光绪   洋商   香山   洋务派   中国银行   票号   银元   钱庄   洋行   招商局   轮船   上海   中国   保险公司   外资银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