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革自己命做品牌」的海尔,营收再创新高,凭哪般?

不断「革自己命做品牌」的海尔,营收再创新高,凭哪般?


美国《商业周刊》早在2006年在《不可思议的中国青少年消费群体》一文中分析80后的消费特征:


追逐时尚型的青少年集中在大城市中,他们具有强烈的品牌意识,更信赖科技力量,追逐金钱财富,对自己的身份地位也十分在意。


中国无数品牌的成功都是基于这一独特市场

尤其「海尔」,几乎踩中了每一个消费升级的关口。


3月30日「海尔智家」财报发布,从平面媒体到社交媒体,从中央媒体到自媒体,无不哗然


「原来海尔品牌影响力这么大,营收已经悄然超了格力,海外市场毛利率更是压力美的一头」。


01.



在中国敢革自己命做品牌的企业家不多,但「海尔」张瑞敏绝对算一个。


「海尔」之所以叫海尔,其实充满了时代先锋色彩。


张瑞敏所在的厂在80年代引入了一条名为「勃海尔」的生产线。


如果按当时的命名习惯「地名+品牌」,如我们如今熟知的「北京吉普」「北京现代」,「勃海尔」生产线产出的电冰箱应该称为「琴岛利勃海尔」。


听起来是不是很「洋气」。


张瑞敏偏不这么认为,大手一挥「名字太长了,消费者能记住吗?我们就叫‘海尔’吧」。


这在当时无疑是叛逆且先锋的行为。


正是这无心插柳之举,让「海尔」成了日后提及民族品牌就不能饶过的「另类」。


02.


革自己命做品牌


如果说中国市场什么时候有了品牌意识,我想就是——张瑞敏砸冰箱。


当时「勃海尔」生产线上出来的冰箱,有些是不合格的次品。在20世纪80年代,因为物资短缺,次品是可以出厂并且销售的。


什么是次品呢?


这部分冰箱功能正常,也能制冷,但上面可能被划过两刀,或者轮子里面短了一截,拿两张报纸一垫就平了,这种有瑕疵但并不影响使用的叫作次品。


当时所有的中国五交化公司,卖冰箱的商场,分正品柜台和次品柜台。


不过张瑞敏明确表示「次品不能出厂」,一口气砸了76台电冰箱。


不断「革自己命做品牌」的海尔,营收再创新高,凭哪般?

当时不少人认为这是在革自己命,有钱不赚。


甚至到1988年12月,海尔获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枚质量金牌,一举奠定了海尔冰箱在中国电冰箱行业的领军地位。


还有人认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渠道跑通,把量做大。


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就出现了一个词叫作「产能过剩」。


更大规模的冰箱生产线被引进了,绝大多数厂家都能够生产合格的冰箱了,甚至很多人都去学张瑞敏砸冰箱了,但他们发现——就是卖不过「海尔」。


原因无他,没有品牌,消费者就没有认知。


有人总结,过去商品经济时代,围绕生产线,生产合格的商品就够了。而到了市场经济时代,你得有品牌,你得做广告。


但很快光做广告也不行了,到了1996年、1997年中国家电市场爆炸了,首次出现了内战和外战。


内战就是国内这些企业之间品牌的竞争,外战则是很多国外的公司也杀了进来。


你名字还和他高度类似,花同样的钱,你是买「北京吉普」、还是「吉普」?买「北京现代」还是「现代」?


这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张瑞敏当年的先锋之举、革命之措有多先锋。


03.

再次革自己命做品牌


面临内忧外患,怎么才能杀出重围?

此时单做渠道、生产、品牌已经不行了,要打价格战,除了能够卖东西以外,还要卖得便宜。


当年能活下来的家电品牌都做对了几件事:


第一,规模越来越大,寻求边界效应;

第二,挤水分,提高渠道效率和生产线效率。


但打到了2000年,这些活下来的家电企业发现一个问题——市场饱和了,谁也吃不下谁,怎么办?


正式从2000年开始,我们家电企业开始出海,到越南去、到印尼去、到美国去,跟他们短兵相接。


「海尔」再次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技术迭代、组织变革与全球化并购并重之路。


每一条都凶险无比,堪称革自己命。


尤其是在外界不看好的情况下,完成对美国GAE(通用电器)的整合,让其走上一条不一样的路。


不断「革自己命做品牌」的海尔,营收再创新高,凭哪般?

2016年6月6日,张瑞敏在GEA交割仪式上


其财报显示,「海尔智家」在国内市场稳步增长的同时,海外市场增长迅猛,海外营收成了其翻盘的重要手段。


不断「革自己命做品牌」的海尔,营收再创新高,凭哪般?

海尔海外业务毛利率力压美的、格力

不断「革自己命做品牌」的海尔,营收再创新高,凭哪般?

海尔海外业务营收快速增长


而支撑其业绩增长的核心逻辑是——技术迭代。


显示屏从LED到OLED了,原来是背投,现在是液晶;冰箱里面可以放传感器,冰箱的拉门可以变成一个购物界面;现在更是做智能家居了。


最近看了一个关于「海尔智家」的采访,里面有这么一个镜头:



张瑞敏问员工「冰箱能不能不用压缩机?」

员工答「我们做了30年冰箱了,有哪台冰箱不用压缩机的呢?」


张瑞敏接着问「那为什么特斯拉里面可以没有发动机?如果冰箱里没有压缩机,那么它的成本将被重构,它的功能会被重构。」


张瑞敏问「什么是冰箱?冰箱是用来干吗的呢?只能用来放鸡蛋、牛奶吗?」

没有人敢回答。


张瑞敏自问自答「冰箱不是有个界面吗?这就可以做人机交互。比如,当鸡蛋剩下两个的时候,冰箱就可以提醒我。」


下一个镜头就切换到,张瑞敏解散了海尔研发中心。他向全世界招标「做出一台没有压缩机的冰箱。」



甚至海尔解散了能解散的一切部门。


别人看到的是海尔在进行大规模裁员,其实这是「海尔」的第三次革命,通过这次组织变革,张瑞敏把整个组织结构打散,海尔内部每个人都可以创新、创业,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蜂窝式组织」,员工通过文化认同、以资金、基础形成的生产线,不断创造出「脑洞大开」的产品。


不断「革自己命做品牌」的海尔,营收再创新高,凭哪般?


后来我们看到「海尔」打造了全世界最贵的冰箱「卡萨帝」而且成功了,它通过所有人都看不起的微商在朋友圈中卖产品,卖得还不错,它还完成了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并购。


甚至「海尔」已经跟全国多家农副产品配送公司构建了供应链关系,甚至它通过租赁投资的方式成了中国鸡蛋最大的投资商。为「海尔智家」消费者服务,完成他们对品牌、对科技、对生活的想象。


不断「革自己命做品牌」的海尔,营收再创新高,凭哪般?


而冰箱正在通过供应链的方式成了一个家庭的膳食入口,这就是这家30多年的白电企业对冰箱的重新想象。


海尔通过不断革自己的命,重新定义了冰箱,也刷新了品牌高度。


不断「革自己命做品牌」的海尔,营收再创新高,凭哪般?

编辑:谢筱白


不断「革自己命做品牌」的海尔,营收再创新高,凭哪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海尔   品牌   北京吉普   毛利率   次品   先锋   电冰箱   美国   压缩机   中国   新高   生产线   冰箱   全世界   海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