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不需要眼泪——一个常宁人在深圳闯荡二十多年的故事

口述/吴言 文/月下西楼1108


深圳不需要眼泪——一个常宁人在深圳闯荡二十多年的故事

深圳风光

一、出生

我叫吴言,公元1976年的一个冬天出生在湖南省常宁市西岭镇的一个农村。父母和亲人们在我降生时是欣喜若狂的。因为,在我出生之前,我家已经五代单传,我的上面有八个姐姐,从中可以看出父母对拥有一个男孩是多么的渴望!所以,后来没有什么文化的父母给我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吴小九。吴小九这个名字叫了好多年,因为老是被人嘲笑我有八个姐姐,直到上初中的时候,我才把名字改成今天的名字——吴言。两年后,我又有了一个弟弟,父母终于心满意足了!

深圳不需要眼泪——一个常宁人在深圳闯荡二十多年的故事

深圳风光

二、短暂的学生生涯

我的小学生活是在常宁市西岭镇的一个乡村小学度过的。因为我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再加上有一个亲戚在常宁七中做老师,于是,我初一时就转学到了常宁七中做了插班生。三年的初中时光很快就过去了,在这三年里,我的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到了中考的时候,因为我们是农村的孩子,父母希望将来早点出来工作赚钱养家,再说那时候上中专国家包分配,属于国家干部编制。1991年,我不负众望考上了湖南株洲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老师很高兴,家里人更高兴,世世代代务农的家庭终于要出一个国家干部了!拿到录取通知书以后,家里人还特意请人在村子里放了两天电影。

深圳不需要眼泪——一个常宁人在深圳闯荡二十多年的故事

深圳风光

三、毕业了

转眼之间,就到了1995年,我中专就要毕业了。这时候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由学校直接分配到工作岗位,叫做一次分配;另一种是回到自己的原户籍所在地,由各地组织部门统一分配,因为那时候中专生属于国家干部,由组织部门管理。

我决定不回家乡常宁了!因为那时候的毕业生,回来后大部分都是分配在乡镇机关工作,我感觉在农村乡镇工作会让我耐不住寂寞,我要做一个远走高飞的人!那一年,我们班的毕业的同学一共是39个人,有20个人联系好了工作,或者是他们决定回家乡了,不需要学校分配了,只有19个人需要从学校一次分配工作。

深圳不需要眼泪——一个常宁人在深圳闯荡二十多年的故事

深圳风光

那时候的毕业季,学校里的橱窗里到处都贴满了宣传标语。上面是这样写的:“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边疆,无私奉献”、“服从分配,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等等。看得我热血沸腾!我决心去边疆地区了!

深圳不需要眼泪——一个常宁人在深圳闯荡二十多年的故事

深圳风光

毕业分配那天,老师把所有需要毕业生的岗位全部写在教室的黑板上。要人的地方多,而毕业生少,我们可以自由选择。工作单位有不少大城市,北京、天津、南京、杭州、长沙、邯郸、苏州等等,还有不少不太出名的地级市。选择工作单位时,是有顺序的。为了体现公平,班主任把四年来八个学期这19个学生的总成绩进行了排名。按排名高低先后顺序选择工作单位。我因为决心去边疆,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

终于毕业了,同学们聚在一起吃了一餐饭,然后抱头痛哭一场,就这样散了各奔东西。因为我去了边疆,那时候有一个补贴,叫做“出省费”,当时是八十元钱,我去学校财务室领取了出省费后,就到株洲火车站购买了去齐齐哈尔市的火车票,到工作单位报到去了!

深圳不需要眼泪——一个常宁人在深圳闯荡二十多年的故事

深圳风光

四、辞职下海

齐齐哈尔市是一个靠近边境的美丽城市。自古以来,人人都是有远大的理想的,可是坚持并实现自己的理想的人并不多!我就是一个在理想面前选择放弃的那个人。到了齐齐哈尔的工作单位以后,在这里一切挺好的,就是有三点不习惯。

一是这里的冬天太冷了,冬季寒冷而又漫长,常常零下几十度,我一个南方人真的不耐寒。第二就是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人生地不熟,离家乡太远了!那时候没有高铁,只有普通火车,回一次家还要中途转几次车。逢年过节票也难买,光路上就要花三五天的时间,所以回常宁很不容易,我就非常想家。第三就是饮食习惯不同,吃惯了家乡的味道,口味很难改变!

深圳不需要眼泪——一个常宁人在深圳闯荡二十多年的故事

深圳风光

我在齐齐哈尔呆了五年,就决定辞职不干了。家里人知道了,都纷纷劝我,你放弃干部身份出来再找工作就是一个普通打工人,太可惜了!单位领导也找我谈心,对我进行挽留。可是,我的心已经飞到了深圳!

深圳不需要眼泪——一个常宁人在深圳闯荡二十多年的故事

深圳风光

五、有苦有乐的打工人

我主动离职之后,到了深圳,就成了个一无所有的人。首先是学的专业用不上,我以前学的专业很冷门,根本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其次是到深圳,也是两眼一抹黑,无所依靠。唯一的优势是还算年轻,才24岁,年龄成了唯一的资本。

深圳不需要眼泪——一个常宁人在深圳闯荡二十多年的故事

深圳风光

在深圳,我干过的工作太多了,什么玩具厂、电子厂、服装厂等等我都是常客。不过每个厂呆的时间都不太长。我在一家电子厂打工的时候认识了一个湖北的姑娘叫阿梅,她比我小两岁,初中一毕业就出来打工了,在电子厂是一个老员工了,当时是我的主管。

阿梅是一个很勤快、性格开朗的女孩,长得也不错。不知道她后来为何喜欢上了我,每次见到我跟我说话时脸上总是红通通的,后来,她就成了我的老婆。

深圳不需要眼泪——一个常宁人在深圳闯荡二十多年的故事

深圳风光

我在深圳的电子厂呆的时间最长,后来不想做了,因为自己年龄也不小了。这时候,有一个在深圳华强北做小生意的常宁老乡建议我也去租一个摊位卖电子产品。于是,我就回去跟阿梅商量。她也支持我的想法,就这样,她继续留在厂里上班,我做起了小摊贩。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那时候华强北的电子产品生意非常的好,一年下来,赚的钱比在电子厂强多了。我也就好好经营着这家小门面,一家人过着普通人家的小日子!

深圳不需要眼泪——一个常宁人在深圳闯荡二十多年的故事

深圳风光

六、创业

在深圳呆的时间长了,人缘也就有了一些。又加上我在电子厂做过,现在又销售电子产品,所以,对这个行业有了比较深的了解。

有一次,一个朋友邀请我同他一起去做一家小型电子产品厂,专门生产市面上比较流行的数据线、充电宝、鼠标、手电筒之类的产品。当时,我也是有顾虑的,毕竟我的门面生意还不错,就不太想再去折腾。回去把这件事跟阿梅说了,阿梅却很支持。她认为我们有销售渠道,自家店每年出货量也不少,边上不少商家彼此间互相认识,也能帮忙销售一部分。

深圳不需要眼泪——一个常宁人在深圳闯荡二十多年的故事

深圳风光

听了她的话,我终于下定决心,同朋友创立了一个小型电子厂,现在有员工五十多人。厂虽然不大,但是船小好掉头,市场上什么电子产品比较好卖,我们就生产什么样的电子玩具,毕竟,这些小玩意科技含量有限容易生产。

深圳不需要眼泪——一个常宁人在深圳闯荡二十多年的故事

深圳风光

2010年的时候,趁着房价不是太贵,我在深圳买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终于结束了租房的生活。2020年,我的儿子考上了中山大学,他终于替我圆了一个大学梦。如今,我们一家人过着普普通通的日子,生活在一个自己喜欢的城市,我已经非常的心满意足了!每当空闲的时候,我会带着全家人回到常宁小住一段时间,聊以慰籍自己的乡愁!

深圳不需要眼泪——一个常宁人在深圳闯荡二十多年的故事

深圳风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深圳   齐齐哈尔市   齐齐哈尔   株洲   常宁市   边疆   电子厂   家里人   电子产品   分配   多年   风光   眼泪   父母   单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