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个经济学思维,居然完美解释了身边所有的事情?

查理·芒格说:每个人要理解这个世界,需要找到自己的心智模型,这些模型应该来自不同学科和方面,大概80到90个模型就可以帮你处理90%以上的问题。

这5个经济学思维,居然完美解释了身边所有的事情?


今天,分享5个非常有用的经济学思维,这些原理都能完美的解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也能帮你建立自己的心智模型。

这5个经济学思维,居然完美解释了身边所有的事情?

一、折现

折现的意思是,今天能拿到的一百块钱和下个月才能拿到的一百块钱是不一样的。把未来的收益折合成今天的价值,就叫做折现。如果有一个人和你说,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100天后给你一颗糖,另一个是101天后给你两颗糖。

你很可能会说,当然是101天后给我两块。但如果这个人和你说,是现在马上给你一颗糖,还是明天给你两颗糖,你也许就会犹豫了。甚至很可能你就选择了现在就先吃一快糖。

谁等得了什么明天啊。人们会仅仅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改变自己的选择。因为快乐是有折现率的。即时愉快的吸引力总是超乎人们意料,人们也总是会今朝有酒今朝醉。

我明天再健身,我今天先放纵一下;我明天再看书,我今天先玩个手机;我明天再思考这个问题吧,今天就想瘫着。

这5个经济学思维,居然完美解释了身边所有的事情?

二、机会成本

巴菲特有个曾为四位总统开过飞机的私人飞机师Mike,他让Mike写下对他职业生涯最重要的25件事。

Mike花了一些时间写完了。然后他又让Mike从中圈出最最重要的5件事。Mike非常犹豫,花了更长的时间,纠结的圈出了5个。这时,Mike有了两列清单,左边一列是最最重要的5件事,右边一列是剩下的也非常重要的那20件。

巴菲特说:“这左边的5件最最重要的事情不用我说什么了。但我想问你,现在你会如何处理右边的那20个目标?”

Mike说:“我当然会把最重要的那5件事作为优先项目,然后再用更少的时间做后面的20件事情。”巴菲特说,你错了!这20件事,应该是你“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去做”的事情!

这些事情永远不能占用你的时间精力,直到你先完成那5件事为止。“机会成本”的意思就是,为了得到一个你喜欢的东西,你必须放弃其它你喜欢的东西。

上天最公平的是什么?就是让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个小时。你真的能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但是你永远不可能做所有你想做的事情。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什么时候该舍呢?

雅虎新上任的CEOMarrisaMayer(注:2012年6月上任,2017年6月从雅虎辞职)工作非常拼,能每天加班到凌晨,周末去办公家常便饭,还敢在办公桌底下睡觉。

她说,我们为什么会感到精疲力竭。因为我们为了工作放弃了其它,我们心里很珍视的东西,所以我们感到愤怒。

1、比如每周二和老同学的聚会;2、比如儿子的足球比赛;3、比如和妻子一起享用的周六晚餐。工作是要拼,但工作之外,只要这些东西得到了保护,你就不会感到疲惫。

什么时候舍,什么时候得,什么是需要坚持的,什么是可以放弃的。每个人都必须有一条线,而且必须是自己来划这条线。

这5个经济学思维,居然完美解释了身边所有的事情?

三、边际效用递减

第三个经济学原理是“边际效用递减”,是什么意思呢?当你吃第一个冰激凌的时候,你觉得它非常美味,可如果还让你多吃一个,你就没有吃第一个的时候那么想要它了。

如果继续不停吃下去,每多吃一口给你带来的满足感会越来越少。可能吃第五个的时候,你就会难受起来。日本大导演北野武在出名之前发誓,哪天有钱了要买辆跑车!

成名之后,他买了保时捷,却发现感觉没那么好。因为“看不见自己开保时捷的样子”。于是他让朋友开,自己打个出租车跟着,还和司机说“看,那是我的车哦”。

我们需要多少钱才能幸福?普林斯顿大学的学者发动50万美国人进行了调查。答案是:生活水平一旦达到了“舒适标准”,再多收入也不能带来幸福。

这个“舒适标准”在不同国家不一样,美国是7.5万美元。另外,当一个人他的年收入从能体面生活的2.5万美元提高到中产的5.5万美元的时候,他的幸福感并没有翻了一倍,而是仅仅提高了9%。

为什么?因为金钱跑车大豪宅、鲜花掌声镁光灯,所有这一切东西的边际效应都会递减。如果你追求的仅仅是这些东西,得到了之后你会失望的。

这5个经济学思维,居然完美解释了身边所有的事情?

四、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已发生的无法收回的成本,它是过去的成本,不应该影响当下和未来的决定。如果你丢了一张电影票,你会再买一张依然走进电影院,好好欣赏电影吗?还是你会觉得这样等于掏了两倍的钱,赌气不看电影了?

心理咨询里有一个叫“摇椅法”。想象自己已经90岁了,在自家门廊的摇椅里躺着晒太阳,你回想过去一生的选择,那些做了的或者没做的,什么是你后悔的...所以,现在就去做那些不会让你未来后悔的决定。

这5个经济学思维,居然完美解释了身边所有的事情?

五、复利

创业公司的定义是什么?它指的不是刚刚被创立的公司,也不是拿到融资的公司,也不是和互联网或高科技沾边的公司。创业公司=增长。

增长率最可怕的在于,它有复合式的力量。如果每周的增长率是1%,一年是1.7倍;每周2%,一年2.8倍;每周5%,12.6倍;每周7%,33.7倍;每周10%的话,一年就能达到142倍。这就是“复利”。

每个创业公司都有那么一个他们每年每个月每周每天盯着的增长率。比如,每周5%的流水增长就是我们唯一的目标了,所以公司里任何大的小的问题都有了行动指南。

这个会我们要开吗?开了的话我们这周能增长5%吗?我要去参加那个行业会议吗?去了我们这周能增长5%吗?我要写那篇PR文吗?写了我们这周能增长5%吗?我们要多招一个采购吗?招了我们下月能继续增长5%吗?

我要花三个月的时间挖来一个厉害的运营主管吗?找到了我们明年能继续增长5%吗?只要把问题换了一个问法,答案就变得简单了。那么把自己一个人当成一家创业公司呢?

任何一个角度,如果我每周都做到比上周好1%,明年的我就会比去年的我厉害1.7倍。如果每周都做到比上周好2%,明年的我就会比去年的我厉害2.8倍。

如果每周都做到比上周好10%的话,明年的我就会比去年的我厉害142倍!唯一要在意的就是自己的成长。像一个创业公司那样,尽可能让自己的增长率更大,而且尽可能把增长的时间拉长。

你就是你每日重复做的事情。今天分享的五个经济学原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保时捷   事情   复利   机会成本   边际   增长率   经济学   模型   厉害   思维   成本   明年   身边   明天   东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