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印都已申请,中国公开可入驻空间站的17国名单,唯独没有美国

日印都已申请,中国公开可入驻空间站的17国名单,唯独没有美国

中国航天局公布准入名单,至少17国项目获准

中国天河空间站核心舱已于2021年4月29号发射升空。核心舱中包括资源舱、生活控制舱、节点舱三大部分,由中国长征五b遥二运载火箭承载,完美发射至指定位置,在不久的将来就将入驻宇航员。

同时,由于天河实验舱有很多个模块和接口,具备向外扩展能力,一共有17个国家向中国申请了入驻空间站。在中国载人航天器发射前的发布会上,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向新闻媒体针对中国载人航天的国际合作情况进行了说明。

他表示自中国航天空间站项目立项以来,在包括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员选拔等多个领域与包括俄罗斯、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航天机构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中国航天部门还与欧空局、联合国外空司合作

日印都已申请,中国公开可入驻空间站的17国名单,唯独没有美国

季启明强调截止至目前,至少有17个国家的9个项目入选中国空间站的“合作实验项目”,涉及基础物理、空间天文、航天医学等多个领域。

在这份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印度及一些对华不太友好的国家都已经获准进入中国空间站开展合作实验。正在中国以开阔胸怀广泛与其他国家进行空间科学交流合作时,唯独美国缺席了。

日印都已申请,中国公开可入驻空间站的17国名单,唯独没有美国

美国为何缺席,为了面子还是中国不让?

目前,人类对太空的认知仅像是牛顿所比喻的:海边拾贝的孩子,想要认识整片大海。空间站就成了如今最重要的空间科研基础,是一种可供多名宇航员巡访、长期工作和居住的大型载人航天技术,相关人员可以在空间站长期从事各种科研活动,是人类认知太空必不可缺的实验站。

目前唯一在轨的空间站是由美、俄、日、加等六国的主要太空机构联合推进的国际空间站。中国在初期在寻求加入国际空间站项目无果以后,开始潜心研制自己的空间站,按照计划,中国的空间站被命名为天宫,将于2022年左右建成并运行十年以上。

一旦国际空间站按计划在2024年退役,中国空间站就将成为太空中唯一的空间站为人类提供空间科研场所。空间站作为国之重器,其研发难度与需要消耗的资源十分巨大,能够发射自己的空间站,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

日印都已申请,中国公开可入驻空间站的17国名单,唯独没有美国

目前除中国外,还没有包括美国在内任何一个国家五年内有发射合作或独立空间站的计划,对于这些国家来说,一方面,发射空间站是成本巨大且对航空产业链完整度有着极高要求的;另一方面,根据资料,中国空间站基本构型有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室,额定乘员三人,乘组轮换时最多可达六人

此次发射的核心舱天河全长16.6m,最大直径4.2m,发射质量22.5吨,可支持三名宇航员长期驻留,完全有条件满足多国同时开展空间项目。对其他有着空间实验需求的国家来说,加入中国空间合作项目无疑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美国之所以缺席入驻申请名单,不是因为中国故意设关卡,究其原因,是美国自己给自己下绊子,拒绝和中国合作。

早在2011年,美国国会就出台了“沃尔夫条款”,该条款禁止美国航天部门(NASA)与中国航天机构、学者进行任何的交流,否则将不能收到来自国会的拨款。因此,在NASA每年的经费预算中,该“沃尔夫条款”都被引用,以说明来年没有任何与中国航天局的合作计划。

日印都已申请,中国公开可入驻空间站的17国名单,唯独没有美国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美国航天局不会出现在申请进入天河空间站,更不会进入空间站与中国展开合作项目。现在看来美国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国会颁布沃尔夫条款原本是想通过切断一切中国从美国获取航天及太空技术的渠道,妄图通过这种方法封锁中国空天技术的发展。

另美国没想到的是,短短十年间,中国已经有能力依靠自己的技术搭建体量不下国际空间站的“天河”,并且由于国际空间站以及其他国家太空站的相继退役,天宫空间站即将在几年内成为太空中唯一的人类空间站。

如果在此时更改条款,国会元老们的面子往哪搁?而继续沃尔夫条款,反而是美国的空间实验将面临至少三年的中断,美国航天局更是有苦说不出。

日印都已申请,中国公开可入驻空间站的17国名单,唯独没有美国

“天河”空间站是什么水平,美国错过了多少?

天河空间站是中国迄今为止研制的最大航天器,它的成功发射,将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太空领域合作的桥梁。航天项目最大特点是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机制。近年来,国际经济态势一度走低,一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状况逐年看低,无法再分出大量资金投入太空领域。

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就更不用说了,受世界经济的影响,维持国民生活质量发展,国家持续建设是重中之重,哪里还有闲钱构建产业链进军太空?走都走不进去,就更不用说从开发太空中获利了。

而反观中国,在太空合作方面一直比较积极,尤其是近年来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太空合作同样广泛而深入,不仅仅是和俄罗斯,和一些西方国家的合作也持续向好的一面发展:在走入月背的嫦娥四号中就有四台来自国际合作的载荷系统,分别来自沙特、荷兰、德国和瑞典。

日印都已申请,中国公开可入驻空间站的17国名单,唯独没有美国

天宫计划自一开始就已经为合作敞开大门,中国一方面以积极、开放的态度和各方合作,另一方面也主动为彼此间的国际合作提供助力和空间。如果将来中国和各方在太空牵手成功,那么对于帮助中国提升国际定位、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将大有裨益

长久以来,世界都在美国所制定的体系中运行,很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和美国打交道的过程中都多多少少吃了不少哑巴亏。我们常说美国是世界警察,利用其自身的影响力在国际社会上作威作福,这一点大家都只能默认,但在太空中,还是美国说话好使吗?

我们不妨作进一步的分析,目前人类对于太空的开发其实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前面也有提到,就如同海边拾贝的孩童一般。关于太空,我们知之甚少,这就导致了很多相关的规则和制度还处于空白阶段。而在未来五到十年间,中国的“天河”空间站很有可能是人类在太空的唯一栖息之所!

日印都已申请,中国公开可入驻空间站的17国名单,唯独没有美国

从申请名单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空间站从核心舱、实验舱到服务舱都是由中国制造,而入驻的各国开展的各项空间实验也被注明是和中国的合作项目,各国加入空间站后进行各自实验项目的先后顺序,乃至各国航天员休息、生活的场所也由中国一手安排。大家都听出来了,这是一种国家话语权的体现。

美国缺席了与中国的空间站合作项目,实际上就是在未来五到十年内缺席了太空!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内,太空中没有美国的身影,这就造成了权力的真空期。如今进入空间站的这些国家,当人类下一次在太空领域技术突破,能够真正将两只脚全部迈入太空之时,都将参与太空领域国家地位的重新洗牌。

到时候,由于中国在2020-2030这段探索时期对于太空站规则和研究秩序等方面的突出建设以及美国在国际太空研究领域的长时间缺席,必将形成美国式弱,中国式强的局面。

日印都已申请,中国公开可入驻空间站的17国名单,唯独没有美国

到那时,美国就算凭借自身实力不会被挤出前三,但很有可能会被中国压上一头。但要注意,中国四海纳百川的做法与当年美国将中国排除在于国际空间站项目之外的行为将造成完全不同的局面。

美国是想构建一个在美国为超级国家领导下的世界各国组成的世界,而中国是想与世界各国共谋发展,努力构建一个相互尊重,合作共通的世界准则。

所以在二十年后,太空中的各国实力就不再是仅由美国、俄罗斯、中国三家独大的局面了,而是强者林立的“江湖”,各个国家实力之间有差距,但相差都不大,同时各个国家之间技术手段的交流将更加频繁密切。

到时候美国如果还保有一家独大的心思,将会被其他各国反对、打压。这是中国最希望看到的局面,我们的目标是构建多元的世界,所有想要称霸,独大的国家都终将被淘汰!

日印都已申请,中国公开可入驻空间站的17国名单,唯独没有美国

这些虽然只能说是推测,但并不是没有依据的。从“天河”太空站中就可见一斑:根据中国航天局的设计,空间站内国外入住的航天舱一共有三个。

第一实验舱由中国和欧洲航天局共同建设。中国提供空间舱,欧洲航天局提供舱内的设备;

第二个实验舱由巴西、巴基斯坦、印度、日本提供设备,中国提供航天平台;

第三个航天舱完全由俄罗斯单独完成。由于中国空间站采用的是标准化接口,俄罗斯在平台中安装完自己的设备,再由航天基地发射进入太空后接入中国空间站。

从这种安排上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航空局的实力在17国中最强,而欧洲航天局和日本都有很强大的潜力,能够独立提供太空设施和研究设备,只是之前在NASA的光环照耀下没有什么存在感。

日印都已申请,中国公开可入驻空间站的17国名单,唯独没有美国

我们通过“天河”空间站将世界各国都聚集在一起,强者自强,但弱者也可以合作,一起努力追赶强国;而在先进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又留有交流的渠道,共同进行实验和科学研究,长期下来就会发生技术交换。这就是中国想在未来构建的太空秩序:合作共赢,不独大,共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空间站   美国   中国   太空站   天河   航天局   国名   俄罗斯   合作项目   航天   太空   条款   项目   国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