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检测你的认知边界?你的情绪,暴露了你的认知

如何检测你的认知边界?你的情绪,暴露了你的认知

01 你看到的,就是你认知的

妻子坐月子期间,说想吃榴莲,丈夫整天忙于工作,好几天下班回来都没见他买。有次吵架了,妻子冷战,为了哄老婆开心,丈夫第二天就买了榴莲回来,妻子也感觉到对方是在努力缓和双方的关系。

然而榴莲不是那么好,准确地说是坏的,根本没法吃。然后妻子看袋子上的价签上打印着特价水果。妻子心里一沉,原来在他看来我只配吃特价水果,我在他心里就这么廉价。坐月子都舍不得花钱给我买点好东西吃,妻子越想越气,越想越悲伤。

丈夫下班回来,妻子还陷在气愤和悲伤的情绪中。丈夫一进门家里的老人就说,以后不要买这种水果了,都是坏的。丈夫说:“啊?是吗?那天店里只有这种,平时都没有,所以我才买了这个。”丈夫诧异又真诚的表情不像是在说谎。

妻子这才意识到是自己误会了。你看,妻子的伤心失落都是自己的认知造成的,丈夫并不是舍不得钱给她买,而是急着买但店里就只有这个,所以没得选就买了。

你所看到的一切,并非世界本身。而是经你的认知,重新解构过的。

在妻子的认知里,爱就是舍得为自己花钱,想吃什么想喝什么,对方都记得并且会及时买给自己吃。所以当发现丈夫买回来的是已经坏掉的特价水果,妻子的解读和反应是上面那样,就理所当然了。


如何检测你的认知边界?你的情绪,暴露了你的认知


02 你的认知,决定你的情绪和行为

认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可以说是信念,也就是一个人相信的观念,不论其是不是正确或理性。在情绪ABC理论里面是有这个说法的。

情绪 ABC理论中:A(activating event )表示诱发性事件,B(belief)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情绪ABC理论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信念(B)所直接引起。

人们通常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你有没有发现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两对夫妻,同样是丈夫忘记结婚纪念日,一个人觉得无所谓,另一个却黯然神伤。

为什么?就是对这件事的看法、解释的B在起作用。一个人可能认为:忘记就忘记吧,反正我也懒得过,踏踏实实过日子最重要。另一个可能认为:特殊的日子里要有特别的仪式感,这么重要的日子他竟然忘了。于是不同的B带来的C就大相径庭。

懂得了这一点,你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一些人爱钻牛角尖,一些人总是动不动就生气上火、蹬鼻子上脸,一些人是生活中总是有特别多烦恼?

因为他们的B,也就是信念,也可以说是认知,固化了,就那么窄,所以看待和评价事物就认死理,不懂得换个看法或解释。

而观察那些生活中少烦恼、有智慧的人,你会发现,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和解释都是很宽泛的,是多角度、多元化的。


如何检测你的认知边界?你的情绪,暴露了你的认知

03 情绪,是检测你认知边界的探测器

雾满拦江在《谁的成长不是险死还生》一书中写道:

“认知固化的人,总会把事情弄到非此即彼、非活即死的地步。只有放开认知,拓宽边界,才知道在两难之间,始终有着第三条路。”

认知范围越宽,包容性就越强,越能体恤别人,思考就越是迅捷。认知固化的人,大脑就像笔直的公路,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一旦前路堵死,就走不过去了。

所谓弱者,只是认知的固化度较高,拒绝接纳新生事物,拒绝改变,认死理。所以“你弱,你有理”。只有不断扩大认识边界,认知越宽,格局越大,心越通明,渐行渐长才会一步步升级认知。

如何扩大认知边界呢?很多人连自己的边界在哪儿都不知道。首先要知道如何检测你的认知边界。

前面说到,一个人的认知会影响情绪。那么同样,情绪也是检验自己认知边界的探测器,生活中不妨留意这些感受和情绪:

1.你最瞧不上眼、最不屑的人或事,往往踩在你的认知边界上。

2.最容易让你失态、陷入愤怒或者抓狂的人或事,也有可能就是你的边界。

我们之所以愤怒、失态,是因为外界出现了否定性信号,证明了我们认识不足。而固化的认知又拒绝变通,由此而生出压力等我们思维紊乱,失控失态发作起来。

3.看你听人说话的态度。

对方的话有价值你就用心学习,若对方的话不入自己的耳,也要找着是不是自己的认知不足。

如何检测你的认知边界?你的情绪,暴露了你的认知

04 如何克服情绪,扩大认知边界?

每当遇到上述三种情况,保持觉知,不要任由自己的认知,停留在原始的条件反射区。遇事只有情绪,而且错把情绪当认知。这时候人会异常固执,哪怕所有道理和道路都明明白白摆在面前,人还是会执意抬杠到底、钻牛角尖。

正确的做法是,放慢思维的速度,不要急着判断或下结论。先摆脱情绪,让你的思想从愤怒、抵触或怨天尤人的情绪化中走出来,走向对规律的认知。穿过表象,寻找原因,看到变化,明晰机会,发现规律。

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容易,甚至有点反人性。

作为人,我们内心总有一些比较隐私的痛苦的部分,那些让你失态、抵触、陷入愤怒的人或事,每想起一次,都可能让自己受伤一次,还怎么可能改变对这件事的认知呢?

可以的,我们可以让自己从中剥离出来,只关注事实部分,这个方法就是苍蝇效应。

当每一次想起那些痛苦和愤怒的事情时,就想象着自己是一只趴在墙壁上的苍蝇,用苍蝇的视角来看待发生的那个场景,这样你就从中剥离出来了,用第三者的视角去看这件事是如何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这样就能只关注事实和规律了。


无论我们走出多远,始终走不出自己的心,始终走不出自我的旧认知。唯有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终身不懈地追求高质量生命,才有可能摆脱固执、僵化的认知,才有可能与生命深处更优秀的自己相逢。

法国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说过:“真正的探索之旅,并不在于发现新的景色,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

作者 | 厦九九:上市公司品牌总监,90后职场二宝妈,厦大中文系毕业,头条号职场领域签约作者,写作教练,《撑过去,你终将成为更好的自己》作者。每天分享职场、个人成长和写作干货,欢迎关注我@厦九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边界   认知   情绪   死理   榴莲   钻牛角尖   失态   苍蝇   信念   愤怒   规律   妻子   丈夫   水果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