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生巨变 中国“特大城市”人口迎来全面大洗牌

突生巨变 中国“特大城市”人口迎来全面大洗牌

突生巨变 中国“特大城市”人口迎来全面大洗牌


女性上浮,男性下沉,中国的大城市们,为什么对男同胞充满了“恶意”?!


自从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七普的结果后,有一种说法就流传于网上,引发了相当激烈的讨论: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城市,女性人口的数量会反超男性?


这是个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很复杂的问题,不仅仅涉及到区域性人口流动,似乎还和男女婚嫁脱不了关系。


这种话题一说就刹不住车的,社会性原因说来就来。立马可以快进到男性买房苦,女性路子野(指依靠男性上位,方式多元化)这样两边不讨好的结论。


然而,就地球文明而言,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


2005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Lena Edlund就发过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叫《Sex and the City》,致敬欲望都市之余,还用易懂的语言去解释一个问题——为啥在工业化世界中,城市中的年轻女性会比男性要多。


47个西方国家被拿来做样本,通过研究分析后,她的结论非常清晰(简略来说),那就是城市区域薪酬比乡村要高,往往可以给予女性更好的就业市场,同时,还可以给她们一个更好的婚嫁市场。


是的你没看错,一个更好的婚嫁市场!


因为婚姻实际上也更像是一种合同,男性索取的,是女性与生俱来的繁衍能力,而作为交换,男性就得满足女性这边的要求,就比如,收入。


就是因为两个市场的存在,来到城市的不仅仅是有能力的女性,工作能力不太行的也可以来,毕竟收入怎么说也更高,而“上嫁”的几率也高很多(另一个研究中有提及大体上男性择偶的要求没有女性的高)。


所以,城市中年轻女性的数量会超过年轻男性。


讲得好!那是不是国内大城市女多人少的问题就解决了?


并没有!因为国内大城市的人口,其实还没有到这一步,至少目前,还没有。


互联网就像一个巨大的传话游戏,话是转着转着,就偏了,实际上开篇问题真正的写法是:


为什么中国17个特大城市的户籍人口中,大多呈现女性高于男性的状态?


户籍人口一出,问题等于又转了一个方向,这是有别于“常住人口”这种偏向于统计劳动力流向的另一种口径。


那么,男性户籍人口比女性少,是因为中国的大城市们就是这么充满恶意,想着法子不让他们留下,还是另有原因?


突生巨变 中国“特大城市”人口迎来全面大洗牌

比例问题上 高等教育已经“放飞自我”快10年了......


先来看一波17个特大城市户籍人口男女比例的情况(这里常住人口就不提了,男多女少的情况并没有被动摇):


突生巨变 中国“特大城市”人口迎来全面大洗牌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年鉴


这里使用的是各地统计年鉴的数据,因为年鉴会非常细致,相比公报会更加具体。


女性为100,比例低于100的都是女多男少,那这样看的话可以确认13个城市,北上广深、天津、东莞、成都、南京、杭州、苏州(是真离谱,从几十年前开始几乎就一直如此)、沈阳、青岛还有济南都是小于100的,也就是的确是女性户籍人口要多于男性。


剩余四个中,重庆、武汉、西安一直看到18或19年的数据,男性户籍人数依然是多于女性的,至于郑州,我没找着,哪位知道可以留言补充一下。


从这图可以看出,虽然不至于全员女多男少,但大趋势的确如此,除去四个中西部城市外,剩余无一幸免。


参与方式:点击下方专栏卡片,即可加入。限时特价109元,记得领取优惠券哦~


啥情况呢?因为房价?


人来打工,工资买不起本地房子,娶不起老婆,回老家潇洒去,女性相对好些,只有娶不起没有嫁不起的,找个人凑合问题不大,甚至还有些歪门邪道,比如前阵子杭州那个单身90后女生,为了买房直接“卖身”。


听起来跟真的一样,原因多少占点吧,但绝非主要,因为从图中可以看到,男女比例颠倒的年份,并不统一,与房价的爆炸式增长时间,也不符合。


现在比较主流的一个说法,讲的是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了,而大城市二三产都很发达,有职业技术或是单纯学历可以的女性,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就业开放度和收入上反而好过自己老家。


看一看国家教育部13年的各级各类学校女生数的统计中,普通本专科中女生人数已经占比51.14%,硕士占比达到50.89%,虽然差距不大,但是很明显,女学生的量,占优了。


到了20年6月的统计,这个数字再次扩大(这个事情没有好坏,美国教育先进,也一样经受着学校内阴盛阳衰的洗礼,这应该和男女特性有关)......


突生巨变 中国“特大城市”人口迎来全面大洗牌

数据来源:国家教育部官网


那从这些数字来看,女性高学历人才,的确更多了,而大城市在接纳务工人员时,学历的确是一个门槛,这一点从各地落户政策的细则就可以看出来,这些都是相互关联的。


有人可能要说,工业啊基建啊什么的行业,女性想就业很难的。


没错,但相同的,大城市三产发达,各类企业文职人员的岗位也对女性也算是青睐有加,尤其是那种需要充门面的,女性求职者有着天生的优势。


那看来没错,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大城市本身的产业结构,对男女比例的倒转,多少有些影响。


突生巨变 中国“特大城市”人口迎来全面大洗牌

女多男少的背后 老龄化“贡献”了多少?


虽然女学生越来越多多少会有影响,但是特大城市落户的门槛整体还是比较高的,北上这种就不提了,在抢人大战进入白热化之前南京杭州等热门城市也不是说留就能留,因此教育和产业结构能起到的作用,有限。


真正产生杀伤力的,是人口的老龄化。


突生巨变 中国“特大城市”人口迎来全面大洗牌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全国的老龄人口占比是18.7%,但超过这个数字的地区不在少数,因此十四五期间全国会进入中度老龄化,并不是危言耸听。


其实对比上边各市男女比例的图就会发现,17个特大城市大多来自老龄人口占比突出的省份,在配合后边它们各自进入“女多男少”状态的时间,就会更加清晰一些。


比如2009年就开始比例颠倒的上海,老龄人口占比23.38%,全国第二高,仅次于第一的辽宁(全国唯二的女多男少的省份之一),而辽宁的省会沈阳在2010年时也开始了男女比例颠倒。


济南和青岛也差不多也是这个时间段开始的,也很符合山东人口流失的一个现状。


接着就是成都、杭州、南京等地,相应的省份也同样有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广东那边,老龄化相对慢一些,广州、深圳、东莞的女多男少,都发生在近两三年,这与广东连年常住人口激增、落户制度宽松想必有着不小的联系(讲起来这里是炒房大本营,这样看房价赶人,站不住脚的)。


除去老龄化,少子化也是个问题。


讲白了,生不动,比如上海江苏生育率的确不高,人才够,但是人的增长比较乏力。相比之下广东那边,就显得勤快很多。


两者叠加,就会让发展上先人一步的大城市们,出现所谓女多男少的状况。


事情都有两面性,老龄化,或者说长寿人口多,侧面说明了这些地区水土比较宜居,经济发展以及福利都很到位,才能支撑老龄人口的增长,而其中女性数量更多,这与女性本身就会比男性更加长寿有关。


以上,真正的女多男少时代,国内的大城市们基本都还没体验到,而户籍人口上的阴盛阳衰,是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大城市产业结构+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共同作用结果,与房价关系其实没有那么大(当然有肯定是有的,房价劝退的事情甚至不少见),大城市们对于男性同胞们的恶意,似乎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6月14日,四川女首富刘畅在一个访谈中提到,大家对中国男性要求太多,他们挺可怜的,我没有看具体她怎么表达观点的,但是这句话,作为一个男的,其实还挺赞同。


就像现在,大城市女性上浮,男性下沉留不下来,听着也很像是莫名其妙被加上的要求,讲道理,下沉,不留在大城市,也没什么问题,大城市容得下这么多人?小城市不要发展了?真累!


-- END --


檀香们最想听什么,檀谈2021就讲什么。总之,你想知道、你一直想知道、你最想知道的,都在《檀谈2021》!

一身侠气,敢讲敢怼,从不藏着掖着,愿意把一些非讲不可的话,仔细慎重地讲给新人、小白,才是最难得的。你看到的不仅是一档节目,更是叶檀的态度!

参与方式:点击下方专栏卡片,即可加入。限时特价109元,记得领取优惠券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中国   国家统计局   人口   城市   老龄   南京   杭州   巨变   婚嫁   广东   户籍   大城市   男性   男女比例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