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行业养活了一群外企,一旦被“卡脖子”后果不堪设想

2020年9月15日,台积电正式断供华为,华为陷入芯片危机中,一时间芯片成了国人最关注的行业。从芯片中许多人、许多企业真正地意识到了过去“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错误思想,自研开始被重视。但相比于芯片而言,这个隐形的行业更应该被重视。在这个行业中,中国企业几乎毫无影响力可言,很多外企被中国养活,但它们一旦发难,中国的明天可能将不复存在。这一行业养活了一群外企,一旦被“卡脖子”后果不堪设想,这就是科研仪器行业。

这一行业养活了一群外企,一旦被“卡脖子”后果不堪设想

相关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在科研仪器方面,尤其是高端仪器上,几乎全部依赖于进口,自研能力极其低下。数据显示,科研仪器的进口金额在我国所有进口商品金额中占据第三的位置,其中每年上万亿的科研经费中,有60%都会用来进口设备。在我国巨大的需求和进口下,这些科研仪器设备公司得以正常发展。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科研仪器的利润其实相对而言是非常小的,尤其是和房地产等行业相比。在2018年的科研仪器企业销售额成绩单中我们发现,其排名第一赛默飞企业销售额不足400亿人民币,利润相对而言更是较低。而同年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前50的公司销售额都成功达到了400亿人民币。而我们还需要知道一点的是,这不足400亿的赛默飞销售额其实就已经相当于是整个科研仪器行业销售额的四分之一了。

这一行业养活了一群外企,一旦被“卡脖子”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各大企业自然没有人愿意接触这个领域了,实在是销售额太低了。而且其需要的成本、技术等各方面又绝对是排在各行业之首的。因此,人们常说科研仪器其实就是在做着学霸的工作,却赚着学渣一般的钱财。对于看重利益的企业家而言,自然没有人愿意碰他了。

这一行业养活了一群外企,一旦被“卡脖子”后果不堪设想

而在我国其实不仅是企业家,之前对科研仪器的相关研发投入相对而言也很小。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年给予的二三百亿的科研经费之中,用于科学仪器研发项目的费用总体仅有5.8亿元,每个项目平均只有707万元,这对于设备的研发显然是不够的。在各方面资金都不充足的情况下,我国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便更加微小了。

这一行业养活了一群外企,一旦被“卡脖子”后果不堪设想

并且我国不仅对其缺乏投入,在人才方面也极其匮乏,或者说是没有人愿意投入到这方面的研究中来,即使有也想要跑到国外去发展。毕竟很多人都是现实的,国外无论是研究环境还是待遇,亦或者是重视程度,都要高于国内。再加上其他发达国家对我国的刻意封锁,在此方面想要获得突破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前20的科学仪器企业中,中国没有一个上榜,而美国占据8家,欧洲7家,日本5家。这一行业遍布外企,几乎看不到中企身影,是一颗危险的“哑弹”。

这一行业养活了一群外企,一旦被“卡脖子”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面临的不仅是巨大的科学仪器进口费用,更会经常被人们拿捏,从而阻止科研的进程。2018年,北大核磁共振中心的一台机器出现故障想要维修,结果所有科研人士都束手无策。在要求供应商提供维修服务的时候,却被要求先付23万的人工费,之后才会维修。在这种情况下,北大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台机器,但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所以说这是一颗危险的“哑弹”纵然我国在相当一部分领域方面科研做出了突出成就,但设备一旦跟不上,一切都会停滞不前。

很多人都曾直言,有时候并不是人们想不到,或者是发展不到那里,而是因为缺乏相关的设备。甚至不少教授直言,当下阻碍中国科研发展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设备。作不出设备,一切设想就都是空谈。

这一行业养活了一群外企,一旦被“卡脖子”后果不堪设想

事实也确实如此。2013年之前,清华大学在生命科学领域可谓是寂寂无名,毫无影响力科研。但在不久后,《细胞》、《自然》、《科学》等国际顶尖杂志先后出现了无数来自清华大学的文章以及研究成果。而之所以这样,并不是因为科研工作者灵光乍现,也不是那时候引进了什么顶尖人才,只是因为已经不怎么流行的冷冻电镜成功进入清华实验室,他们借此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冷冻电镜中心,从而接连获得突破。

而且自20世纪以来,60%以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利用自己设计制造出来的仪器来发现了其他人尚未发现的物质,使得自己的科研获得重大突破。而很多中国科学家却因为仪器而停滞不前。

这一行业养活了一群外企,一旦被“卡脖子”后果不堪设想

有人可能会说,这都属于高层次的东西,和我们日常生活并没有多大的关联啊?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没有科研,就没有当下的生活,科技与我们生活处处相关。曾经中国为什么被各国肆意侵略,不就是因为科技落后吗?而科学仪器又是科技研发最本质的存在。

其实不仅是这种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也存在。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各大医疗结构的检测仪器了。为人们进行疾病诊治的CT、核磁共振仪、大型X光机等高等设备几乎全部被GE、飞利浦以及西门子三家给垄断。而在垄断的背后,自然是高额的售价。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时候我们医疗费如此高昂的原因,是因为仪器太贵。就连充满现代化的无人生产车间中,许多核心仪器也都是依靠外企的。

这一行业养活了一群外企,一旦被“卡脖子”后果不堪设想

在我国“毫不保留”的支持下,这些科研仪器外企得以获得进一步发展。其中科学仪器领域第一的赛默飞自2006年至今就实现了200多次并购,成功夺得第一,FEI就被其用42亿美元收入囊中。丹纳赫更是从1986年就在中国的“支持”下开始并购,已累计完成了600多家公司的并购。而反观我国科学仪器企业,不要说并购了,没有破产就已经不错了。

这一行业养活了一群外企,一旦被“卡脖子”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在早期,我国也曾在科学仪器上实现过重大的突破,就算是现在,也有一些公司做出了成绩。但这些不是被停滞下来,就是被看不上,从而阻碍了进一步发展。导致目前中国在科研仪器上与他们的差距越来越大。

1958年,距离世界上第一台透射电镜诞生不足30年的时候,我国就在黄兰友和王大珩的带领下研制出第一台透射电镜,在20世纪70年代更是一度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但之后却因为各种因素被搁浅下来,直至现在只能全部依靠进口。有着相同经历的还有质谱仪的研发,但最终也被放弃,成为了只能以来外企的存在。

这一行业养活了一群外企,一旦被“卡脖子”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就算是当下,我国也有一些企业在科学仪器上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相对而言,数量太少,而且就连我国自己国家也不会支持。其中华大基因在被Illumina卡脖子之后,知耻而后勇,在基因测序仪上获得重大突破,成为全球三家量产临床级别基因测序仪公司之一。但在购买的时候,人们还是更偏向于Illumina这些外企。

同样的还有在显微镜方面。2015年至2017年期间,我国显微镜出口量达到了220万台-300万台之间,年均出口数量在5万台左右,数量也远远超过了进口。但总金额算下来,还是呈负值,进口金额远远超出了出口金额。当然了,这不排除是因为质量的原因。但有调查显示,即使是在同等质量的情况下,即使中国企业的更便宜,科研机构等还是偏向于购买外企的。

这一行业养活了一群外企,一旦被“卡脖子”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幸运的是,科研仪器行业已经被我国重新重视了起来。明确表示将会重点支持重大科研仪器行业的发展,将专门设立“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项目,进行重点攻破。为此,更是在相关提案中提出了加大项目资助力度;鼓励相关企业积极创新,推动产学研结合发展;优化人才支持三大建议,使我国科学仪器早日摆脱对外企的依赖。

我们也相信,在未来,中国于科学仪器的研究上定会捷报频传。

这一行业养活了一群外企,一旦被“卡脖子”后果不堪设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外企   哑弹   华为   行业   不堪设想   销售额   中国   金额   芯片   后果   重视   科研   仪器   我国   设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