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约有1100000人因抑郁症而自杀,压力之下,如何走出困境?

文 | 一木君

01

6月25日,广西河池一位38岁的单身男子自杀身亡,遗书留言:至今单身,对生活已经失去希望,活着没有意义,自杀、火化……

6月29日,韩国著名演员全美善于酒店内上吊自杀,年仅48岁,而其生前曾患有抑郁症,一度接受治疗。

历史上,受抑郁伤害或致死的名人并不少,如画家梵高、作家三毛、意识流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芙、演员玛丽莲梦露等。

每年约有1100000人因抑郁症而自杀,压力之下,如何走出困境?

看不到的希望, 每年有多少人正在遭受着相似的苦难?

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几乎每十个成年人里面就有两个人患有抑郁症,每天,因重度抑郁而自杀的约有3000人。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统计显示,全球抑郁症患者高达3.4亿人,且这个数值以每年11%的速率在递增。

每年约有1100000人因抑郁症而自杀,压力之下,如何走出困境?

2009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的抑郁症患者高达九千万人

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据无不在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在心理学上,抑郁是一种个人情绪的表现,具有多发性、不确定性等特征,常与焦虑、烦躁等相关联。

抑郁患者常常会被认为是矫情、自找苦恼、瞎折腾、逃避现实、逃避责任。亲人、朋友的不理解,更是让他们的情绪越来越悲观,而这种悲观厌世的情绪一旦发展到无法排解的状态,人就极易在悲观绝望中做出极端的事情来。

每年约有1100000人因抑郁症而自杀,压力之下,如何走出困境?

02

我们都知道,抑郁的产生一般因压力大、精神负担重而导致。近些年来,社会的急剧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倍感焦虑和不适,人们对物质的过度关注,对自我内心世界的忽视,导致自我焦虑、抑郁倾向越来越严重。

小陈是某公司的一名程序员,任职时长已经三年多。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他几乎每天都需要加班,有时候工作到深夜两三点。但是,他每个月到手的工资也就五千多,扣除每个月的房租费、水电费、交通费、餐饮费,所剩无几。毕业工作已经三年多,大学的贷款依旧还拖欠着。因为工作忙,基本没有时间社交,而父母则天天逼着相亲。

巨大的经济压力、职业压力、精神压力等,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他经常在想,人生的价值在哪?迷茫和无助让他越发抑郁和悲观。

每年约有1100000人因抑郁症而自杀,压力之下,如何走出困境?

老李是一家事业单位的员工,表面看起来工作虽然十分体面风光,但是工资并不高。他每年要供孩子上学,还要赡养老人,当被问及买车、买房时,他经常苦笑,现在这年头,自己挣的钱还不够一家四口吃饭,哪有多余的闲钱用来买房,即便是分期还款也供不起呀。近几年,即将步入四十岁的他,经常失眠做噩梦,头顶发量渐渐稀疏,眼袋浮肿得像被打了一样,还未四十岁,看起来像五、六十岁的大爷……

对于小陈、老李的经历,很多人都感同身受。结婚压力、经济压力、职场压力、房贷、车贷压力,养儿养老压力等等,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像一块黑布,遮天蔽日地压在每个人的头上,让人看不到前方的路,前方的光明。

03

年少的时候,很多人以为,自己离抑郁很远,但长大了之后才发现,抑郁已经成为了自己生活的常态。家庭背景差、没有学历、没有技能、失业、欠债、大龄单身、婚姻失败……

每年约有1100000人因抑郁症而自杀,压力之下,如何走出困境?

父母的碎言碎语,亲戚朋友的冷嘲热讽,外人的流言蜚语,社会的挤兑排斥,让人陷入无限的恐慌与抑郁中。抑郁症成了世上最摧残生命的疾病之一。

抑郁症像一张巨大的天罗地网,能够把人一点点吞噬掉,若不及时预防和重视,将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

如何调整心态,预防抑郁症,走出抑郁症?

黑格尔说:“人要经历一个不幸的抑郁症的或自我崩溃的阶段。在本质上,这是一个昏暗的收缩点……通过这一个关卡,才能到达安全的境地。”

是的,人生其实就是要不断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苦难。若看开了,想通了,烦恼就自然少了。

每年约有1100000人因抑郁症而自杀,压力之下,如何走出困境?

04

38岁因单身而自杀,这是愚者的表现。父母含辛茹苦将孩子带大,在那个如此艰辛的岁月里都熬过来了,现在社会那么发达,还有什么坎迈不过去的?我们应该多向老一辈学习,学习什么是艰苦奋斗,什么是永不言败……

精神压力大,应多与亲人、朋友交流、沟通;走出去, 多锻炼,健身、运动,发泄负面情绪。另外,在孤独的时候,找个自己喜欢干的事情,把它发展成人生的一门技能。这些都能帮助你提高自信心,找回人生希望。

每年约有1100000人因抑郁症而自杀,压力之下,如何走出困境?

余华曾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人生之所以有过多的焦虑,是因为我们追求的东西太多,欲望得不到满足,才变得如此抑郁。生活总会有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过度追求物质,过度追求完美,给自己设立太高的门槛,当目标达不到,自我心理就容易产生受挫感,最后导致精神压力倍增。

其实,简单一些,平凡一些,工资不必无限高,房子不必过大,车子不必过于完美,吃穿不必过于讲究精致,生活也能过得很好。

转换思维,放宽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勇于迎接挑战,做一个淡然、成熟、理智、积极向上的人,才能远离抑郁,走出抑郁!

【参考文献】

[1]刘建新. 现代性危机中城市生存焦虑的风险与化解[N]. 中国科学报,2019-06-26(003).

[2]章正.经济压力,是在职青年面临的最大“敌人”[J].就业与保障,2019(09):4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弗吉尼亚   压力   悲观   焦虑   困境   抑郁   患者   情绪   单身   工资   父母   自我   精神   人生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