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为下一个日本,才对得起倒下的中兴

不成为下一个日本,才对得起倒下的中兴

作者:钱三丰

中兴被美国封杀,对于中兴来说,固然是灭顶之灾;对于中国来说,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至少,能够让我们看清楚中美在科技领域的差距;至少,不用被过激的民族主义情绪裹挟着,陷入“抵制美货,又抗议美国不给中国供货”的悖论怪圈。

与美国打贸易战,中国还年轻,要想不成为下一个日本,就要认真解剖日本、研究日本、学习日本。

贸易战无非是一张皮,在WTO的框架下有的是斡旋的空间。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远不止于此。日本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

何况,美国在对付日本的“贸易战”、“金融战”之外,又加上了“科技战”这个大棒。

中兴绝对只是个开端,不会是唯一受伤的中国企业。在美国试图将中国变成下一个日本的过程中,会有一个又一个的中国企业中枪,我们需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不成为下一个日本,才对得起这些中枪的企业。

中国会不会重蹈日本的覆辙?

客观来说,中国目前很多地方还不如当时的日本,比如科技竞争力、劳动生产率等等,资产泡沫问题可能更甚于日本。

中国也有自己的优势,十几亿人的内需市场和多层级的地域经济水平,让中国拥有极大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战略斡旋,这是极度依赖外贸经济的日本所不具备的。而超强的政府动员能力也不是日本可以比拟的。

对此,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先生与ET财经观察进行了独家对话。李迅雷表示,今天的中国与当初的日本有根本不同的经济地位与环境;但在金融策略上,特朗普非常希望中国做几件事,促使中国重蹈日本覆辙。

不成为下一个日本,才对得起倒下的中兴

看金融:对不起,中国不是昔日的日本

很不幸,与80年代的美日贸易战如出一辙,在中美贸易战打响后,美联储宣布美元加息。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这只是一个开始。

在李迅雷看来,加息与否的一个主要判断,还是在于美国通胀的水平。如果通胀率维持在2%以下,他预计会加2次;如果超过2%,估计会加3次。李迅雷说,他个人判断,可能还是在2%左右,美国经济的复苏不可能一直这么强劲下去,它肯定还是要有一个回落,整个全球经济的复苏已经进入下半场。

那么,中国央行要跟进加息么?

李迅雷认为,一定要吸取日本加息的教训。中国要坚持既有的金融政策,不要过高估计美国的减税对产业的影响,以及美联储对美国各大商业银行的带动作用,中国要走自己的路。

这其中,中美之间的银行模式显著不同。在美国,商业银行自负盈亏,风险意识强,并不受美联储招呼,更不希望卷入国家间的贸易战,他们希望有正向的贸易激励,希望有宽松货币环境。

而中国的商业银行直接受央行指挥,能够保证一些国家宏观的经济政策得以贯彻实施。一旦金融战打响,美联储缩表不代表美国商业银行都将捂住钱袋子,但中国银行则会执行统一战线。因而只要中国的货币政策保持企稳收紧,美联储加息就没有机会可乘。

此外,特朗普的减税与美联储加息之间的作用是对冲的。而且,中国也在进行新一轮的减税,美国企业的实际税负水平从19%降到16%,中国企业名义上的赋税从35%降到25%,这样的对标之下,中国相关政策无需紧跟美国步伐,不必对特朗普的减税政策影响有过高的评判。

不成为下一个日本,才对得起倒下的中兴

看贸易:结构性VS竞争性

中美贸易战今天已然打响,那么聚焦到中国市场,观察大国之间贸易战的三大主战场在哪里?

答案是,拉动中国经济的就三架马车,投资、消费、出口。

李迅雷指出,和日本不同,中国的出口水平近几年来一直处于放缓发展当中,GDP贡献率在0.6%左右。特别是在2016年,全球贸易低迷,我国的外贸贡献率下降为负值。在2006、2007年的时候,中国的外贸依存度是60%多,现在只有30%多了,降了一半。十年以前我们是严重依赖外贸,现在我们对外贸的依存度是下降了。这样来讲,我们确实有能力来应对特朗普对中国的挑战。

换句话说,今天中国不依靠外贸进出口,只靠国内消费市场,依然可以保持经济增长。而唯一需要中国考量的是,大量外贸企业以及就业人口或将转型、转岗,稍有不慎就是大量企业的倒闭,工人失业。

从产业结构来讲,中美贸易战,有与美日贸易战截然不同的地方。美日之间当时的产业竞争已然势均力敌,特别是汽车、电子领域,日本的产品比美国还要先进。

而目前我国对美出口仍然以纺织品、家具等等为主。美国对中国进口还是以机电产品、高科技产品多,其实是互补性的。中国在先进制造业还有明显的差距。

所以,美日贸易战是竞争性的,中美贸易战是结构性的。

“美国人为什么会买到这么便宜的服装、鞋帽?那都是中国人制造的。我们中国人到美国去买中国制造的服装,多便宜,一件体恤大概30、40美元,要在国内买的话,可能要七百、八百块一件。所以中国给美国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的必需品。所以中美贸易实际上是互补的。”李迅雷说。

所以,李迅雷认为,中美之间跟1985年美日之间是不一样的,中美贸易战对我国制造业带来影响,实际不如想象的那么大。

不成为下一个日本,才对得起倒下的中兴

看生产力:特朗普希望中国百姓涨工资

制造业发展水平存在差距,贸易商品互补,金融业各有特色,看似中美贸易战最终会成为一场口水战,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美国今天想要“打败”中国制造业的,其实不是通过比拼“阳谋”,而是在长期领先中等待对手犯错或懈怠,率先失去自身优势,比如人口红利。

今天,中国普通劳动者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但中国制造业的工人工资大概只美国的六分之一,甚至更低。凭借这个优势,美国不管增加多少税收,都无法改变中国出口方面的这一优势。

而日本,当初其实也存在这一优势,但是这一“汗血”优势在国家层面保持不了多久。在广场协定签署以后的几年里,日本为平抑国内日益提高的社会福利呼声,对一线制造业工人工资大幅提高,最终与美国持平。劳动力价格优势消失了。

对外本币升值,对内快速提高国民收入,日本人发现自己手里的钱又多又值钱。

“既然我们不需要勤奋劳动都能够赚来这么多钱,为什么不投资房地产、股票来赚钱呢?”李迅雷说,日本国内各类资产型投资升高,泡沫加剧。此后,日本政府又不适当地提高日元利率,导致货币政策收紧,各类钱荒发生,资产泡沫最终破灭,随之带来了日本失去的20年。

在这方面,ET财经观察曾撰文《是什么让十几亿中国人不爱劳动致富了?》,已经预言中国社会当前这一致命问题。

特朗普此刻希望的,正是中国普遍地加薪涨工资,让中国继续在“虚拟经济的投资-账面升值-印钞再投资”的内循环圈层中自我满足,直至经济出现危机。

不成为下一个日本,才对得起倒下的中兴

结语:

从历史来看,明清以来,在中国近代史中,对历次贸易战的反应都是闭关锁国,最终导致落后挨打。

但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开放”成为主旋律。面对世界范围的逆全球化趋势,中国领导人高调提出,进一步扩大开放,降低部分领域的进口关税,加大进口,这不仅是对特朗普贸易战的回应,更是对未来中国经济走向的一次回应。

对中国来说,在“贸易战”和“金融战”方面,只要不犯日本当年犯下的“错误”,就不会重蹈日本当年的覆辙。

而对于“科技战”,中国确实要认真学习日本当年的“正确”,才可能成为国际产业分工中更有价值的一环。

无论如何,我们坚信,就算美国掐死了中兴,也掐不断中国科技崛起、产业升级之路,中国更不会成为下一个日本。

(图片源自网络)

↓↓↓点赞评论,都是您的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日本   美日   商业银行   中美   覆辙   迅雷   中国企业   美国   中国   优势   水平   外贸   金融   贸易战   贸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