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做一实验,让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来年问斩,结果如何

李世民做一实验,让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来年问斩,结果如何

“可怜贞观太平后,天且不留封德彝。”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名的明君屈指可数,而李世民算得上其中一位代表人物,他手下的贞观之治更是一个时代的治世标杆。

虽然几千年来治世之法不断变化,但是归根结底终究是某个流派影响着君主与百姓的关系。李世民曾受影响在贞观之年下旨放走390名囚犯回家过年,待年后问斩,最后究竟是什么样的结局呢?

古代的情度与法度

不管是任何时代,皇帝都无法避免在情与法之间相互权衡,企图找到最有效的办法。从商周开始,每个朝代都在做着自己的判断,而这些判断也直接影响着历史的走向。

李世民做一实验,让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来年问斩,结果如何

在商代时期国力起初还是很强盛的,四海之内皆是商土,但是也不禁背上了一个苛政的骂名,强硬的统治方式虽然有效但是丝毫不近人情,没有人情味的统治必然不会持续。

这才有了周朝的开端,周朝有了前车之鉴明显放松了许多,一时间百花齐放,无数的流派纷纷出世,但是却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流派众多,但是没有一个是权威,导致天下大乱。

到了秦始皇,一招焚书坑儒把名门哲学直接推到了悬崖边上,只留下一门,那就是法家。法家太懂统治者的心理,以法治民,以法驭民的思想之际始皇帝内心,成为了他的新宠。

李世民做一实验,让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来年问斩,结果如何

始皇帝重走了商代的老路,将苛政贯彻到底,终究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变革,国民暴动,四处起兵,秦代就在一片打砸声中被吞噬,由刘邦建立的汉朝取而代之。

汉代吸取了历代所有的教训,专心治世,将人情和法度两个极端之间做了有史以来最中庸的调整,既赢得了百姓的好评,又用法度稳固了统治地位。

历史上没有纯粹的仁政也没有绝对的苛政,只是孰重孰轻而已,但是汉代的成功案例让后辈的统治者们看到了希望,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个受益者。

李世民做一实验,让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来年问斩,结果如何

仁政的体现都会有一点铤而走险,既害怕民众不买账,又担心民众过于放肆。例如李世民的一个“实验”就是如此,为了得民心,他一次性放走了390名死囚,约定年后回来,他真的能得偿所愿吗?

仁政的代表

其实唐太宗李世民历时多年换来的贞观之治并不容易,他既需要收拾好隋末的“烂摊子”又需要重拾民心。李世民上位后减少苛税,关注民生,让民众千疮百孔的心又得到了温暖,国力也与日俱增。

唐太宗时期声震海外,许多番邦都来依附称臣。李世民的厉害就在于国力如此强劲却不大动干戈,以德服众,对于不听话的小国只要不犯我边疆,任由其发展。

李世民做一实验,让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来年问斩,结果如何

在国内方面,李世民不仅体察民情,就连监狱里的死囚都能得到他的温暖,在古代很少有人有机会面圣,但在唐太宗时期,死囚有机会的话也可以盼来唐太宗的“慰问”。

一次李世民又一时兴起,决定到大牢里看看。适逢年关,李世民看到死囚们都要等到年后问斩,一个个在牢里濒濒等死,怜悯之心涌上心头,他想:“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回家过最后一个年呢?”

李世民做一实验,让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来年问斩,结果如何

于是李世民冒险下诏,“死牢里390名死囚准假回家过年,务必珍惜最后的日子,待到年后入秋行刑之时全部归来接受处刑。”这是一个相当大胆的诏令,但死囚在死前过上几天好日子也算上天恩赐。

其实风险就在于死囚犯未必会遵守约定,一旦没人遵守那李世民将会非常的没面子,说明自己的仁政根本没什么作用,想必他也会自我反省加强统治力度,如果成功就说明自己的方法还是可行的。

还有一层就是来自于官员的压力,这个决定肯定会遭到他们的反对,如果此事不成,不要说民众难以驾驭,就连手下的官员恐怕也会心生怨忌。

李世民做一实验,让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来年问斩,结果如何

而那些死囚,只要不回家,卷些钱粮找一处人烟稀少的地方住下也是有逃避死刑的可能的,毕竟不可能一次性出现390张通缉画像全国搜捕,那太不现实了。

以信报仁

过了年后到了入秋时节,包括李世民自己都在担心,也在盘算着如果死囚不回来下一步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390名死囚接连悉数回归服刑。

起初令人提心吊胆的是只回来了389名死囚,结果正要派人追捕时那个“落单”的死囚自己就在悠哉地往死牢方向走,这样一来,李世民脸上重现光彩,他赌对了。

李世民做一实验,让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来年问斩,结果如何

这在民智未开化的古代称得上是一大奇迹,放弃生选择信和死亡,李世民再次创造了一个佳话。其实死囚们虽然都是将死之人,但也都是有血有肉的。

本该在牢里遭罪的,是李世民的仁慈让他们有了这个机会。死囚们回到家里与家人团聚了大半年,交代好了后事,这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他们不敢再奢求任何福利了。

可以说这390名死囚也是给足了李世民面子,他意识到自己的仁政和情度用到的恰到好处。李世民虽然表面没有表露出来,但实际上内心已经十分满足,于是下令,这390人全部大赦,放他们回家。

李世民做一实验,让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来年问斩,结果如何

其实这里边很多都是手上沾血的杀人凶手,李世民为了一时的满足将其无罪释放确实有些随意,但是这也体现了贞观之治的一个特点,那就是人情。

但对于死囚来说这也是意外之喜,想必也不会再次发难,毕竟这涉及到皇帝的信任感,这些死囚的行为已经不知不觉与政治挂钩。但是李世民以德服人的本领也可见一斑。

结语

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所立下的功勋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的大胆更是让他仁慈的无所顾忌。能用这样的方式测试自己的政绩也只有李世民有这样的胆量。

李世民做一实验,让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来年问斩,结果如何

回过头来,其实法与情本身就是相生相依的,只要掌握一个度其实造就一个盛世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并不难,难就难在很多帝王对于本身统治的不自信和对权力的过分依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死囚   贞观   苛政   仁政   商代   周朝   贞观之治   法度   法家   入秋   囚犯   国力   流派   来年   民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