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这位新市长有这么多“标签”,其实揭示了更深刻的问题

芝加哥这位新市长有这么多“标签”,其实揭示了更深刻的问题

近期,美国芝加哥市将迎来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女市长洛丽·莱特富特。根据芝加哥选举委员会网站,莱特富特在超过70%的选区中得票率高达74.2%,以绝对优势击败对手托妮·普里克温克尔。

莱特富特身上的标签众多,包括非洲裔、女性、同性恋、政治圈外人等等,正如这位56岁的前助理检察官所说,自己是一位“自豪的非洲裔女同性恋”。尽管这次只是选举芝加哥市市长,但足以体现出当前美国政治中“身份政治”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当前的美国政治生态中,民主、共和两党在“身份政治”上的分裂与对立十分明显,从长远看影响深远。2016年,特朗普异军突起、杀出重围,正是抓住了“沉默的大多数”,牢牢把握了美国信奉新教的盎格鲁撒克逊白人对全球化的抵触、对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不满、对华盛顿政治低效的愤怒以及对“一代不如一代”的沮丧。特朗普以直抒胸臆、简明扼要的方式回应了这些人的诉求,将诸多“建制派”参选人挑落马下,并在执政后强势兑现竞选承诺。民主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对于特朗普所定义的“美国”和“美国优先”颇为不满。

芝加哥这位新市长有这么多“标签”,其实揭示了更深刻的问题

2018年落下帷幕的中期选举恰恰是以民主党为代表的多元身份人士成功“复仇”的一次证明。民主党所汇聚的不仅仅是反对特朗普政策的参选人,更多肤色和信仰的人正成为挑战共和党的中坚力量。如果说“蓝色风暴”不够明显的话,那么民主党在本次选举中刮起了一股难以忽视的“粉色风暴”。

在美国历史上,首次有超过100名女性进入众议院,其中超过30人是从共和党手中夺走席位的民主党新议员。在身份的背后是不可兼容的政治诉求,白人男性占多数的共和党议员与特朗普并肩作战追求所谓“美国优先”,而族裔、性别更为多样的民主党人则借着“反特朗普”的“草根”浪潮趁势反扑。两党“身份政治”背后的冲撞还将长期主导美国国内政治,也将成为2020年总统大选的主线之一。

然而,无论是从中期选举的情况看,还是现在民主党竞选人争先恐后角逐2020年大选的态势看,虽然美国女性、少数族裔、青年一代的觉醒在民主党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民主党仍然处于整合各类“身份认同”的阶段。民主党可以通过“身份政治”打赢中期选举的阶段性战役,然而在总统大选时,倘若无法凝聚多数共识,散乱的“身份认同”只会沦为针对特朗普的“应激反应”,变成共和党支持者口中民主党“分裂美国”的证据,进而成为民主党重夺白宫的严峻挑战。

目前在民主党拥挤的17位竞选人池子里,已经有6位女性竞选人,其中包括曾经强调声称自己拥有美洲原住民(印第安)血统,并将自己作为少数族裔的政治代表伊丽莎白·沃伦,还有选择在马丁·路德·金纪念日宣布参选的卡马拉·哈里斯。哈里斯是第一位宣布参加2020年美国大选的女性非洲裔美国人。随着女性竞选人的增多,男性候选人也不得不面对性别方面的“身份”问题。

芝加哥这位新市长有这么多“标签”,其实揭示了更深刻的问题

伊丽莎白·沃伦

在美国政治中,性别往往又与族裔问题交织在一起,越来越多的民主党选民意识到了这一点,更加关注有关性别、族裔、性取向等方面的议题。与此同时,民主党自身的族裔构成也在变得更加多元,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2017年有近40%的民主党选民不再是白人,1997年这个比例才只有24%。

然而,大选不同于中期选举,对于民主党而言,更为聪明的做法不是主打“身份政治”牌,而是回归议题本身,不应让“身份政治”成为竞选的主旋律。民调显示,选民更愿意在一些经济议题上投民主党一票而不是文化议题。两党争夺激烈的中西部白人选民关心的恰恰就是经济议题。

前总统奥巴马在2012年谋求连任时尤其强调经济议题,因此拿下了密歇根州、宾夕法尼亚州和威斯康辛州。而希拉里·克林顿在2016年大选时却输掉了这三个州,就是因为她在竞选期间和特朗普在族裔和身份问题上争论不休。“身份政治”牌固然可以团结一部分反对特朗普的少数族裔选民,但不应成为民主党重入白宫的王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芝加哥   民主党   伊丽莎白   竞选人   族裔   共和党   非洲   选民   白人   美国   议题   竞选   市长   深刻   身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