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卓元:党领导市场化改革带来生产力大解放

智库动态 本报记者 范思立

日前,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荣誉理事长张卓元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举办的“孙冶方大讲堂”上作题为《党领导市场化改革带来生产力大解放》学术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群慧主持报告会。

张卓元表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全世界范围内罕见的经济快速增长的奇迹。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78年的1.8%跃升到2020年的17%,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张卓元表示,在我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有很多经验和规律值得研究和探索,并从中概括出三条重要经验。

第一,渐进式改革、不搞急转弯。中国市场化改革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改革成果,首先得益于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化。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只有在保持经济社会稳定的条件下,才能实现42年的经济正增长。

渐进式的市场化改革经历了四级跳的历程:第一步,1979—1984年,引入市场机制,让经济初步活跃起来。第二步,1984年确立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开了大门。第三步,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目标,明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第四步,2013年,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走向成熟、定型、高水平。与不同改革阶段相适应,在所有制、经济运行机制、宏观经济调控等方面展开了市场化改革。

第二,顶层设计,立足国情,勇于进取。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和每年中央全会的决定集中体现了党对如何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既立足国情,又勇于进取,不失时机地推进。张卓元基于多年参与中央文件起草的经验,简要分享了在文件起草、制定各个环节中顶层设计如何集思广益、采纳各方面意见,在修改过程中如何反复打磨、精益求精,最终体现党的集体智慧,又是如何面对思想交锋、排除干扰,强力推动、积极落实。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是在党中央的支持下集中推进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中国市场化改革新征程。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攻坚阶段,为了更好地冲破藩篱,成立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在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产体制改革、财税改革、金融改革等方面的顶层设计。

第三,市场化改革的成果惠及全国人民。市场化改革、解放生产力的最终目的是造福全国人民,让人人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市场化改革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不仅带动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具体体现在:市场化改革带来了买方市场格局的形成;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生态环境的改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老百姓高质量生活的重要保障。市场化改革到一定程度,慢慢就需要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必然会降低发展速度,以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这完全符合经济从低向高,从粗放向精要,从外延到内涵,不断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中国社会科学院   党中央   中国共产党   资源配置   生态环境   全会   国情   体制改革   中国   经济总量   经济研究所   成果   党领导   经验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