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丰收,要助农,大丰收,也要助农,是出难题还是在开玩笑?

天时地利人和种庄稼。

寒冷的冬季冻死了害虫,适于播种的春天早早到来,夏季丰沛的雨水使禾苗茁壮成长,阳光灿烂的秋季又使农作物易于收割和运输。

年底了,农民一家高高兴兴围坐一起,计算一年的收入,结果大跌眼镜!

这么好的光景和大丰收,收入居然比往年少!

这么奇怪的现象,我们把它称之为丰收悖论。

不丰收,要助农,大丰收,也要助农,是出难题还是在开玩笑?

#二小姐聊经济名词#039、【丰收悖论】

#每天两分钟#,跟二小姐聊一个经济名词。今天我们来聊聊“丰收悖论"。

不丰收,要助农,大丰收,也要助农,是出难题还是在开玩笑?

还是先来看看百度百科看不懂的原因分析:

一种物品需求弹性大于1时,我们说他是富有弹性,此时价格下降,收益会增加;当需求弹性等于1时,我们说他具有单位弹性,此时价格下降,收益不变;当需求弹性小于1时,就是缺乏弹性,此时价格下降,收益就会下降。

不丰收,要助农,大丰收,也要助农,是出难题还是在开玩笑?

还是换成种庄稼的例子来解释下。

一年四季都是好时节,年底获得了大丰收。丰收这个意思就是产量增多了,原来地里只有100根玉米,现在可以收获1000根了。

我们高兴庄稼的大丰收,可是每天一家人都是吃2根玉米。就算是大丰收,大家也不会一次囤货很多,也就是说我们的需求变化不大。这种像粮食一样,需求量变化不大的物品,我们就把他们称之为需求弹性小的商品。

不丰收,要助农,大丰收,也要助农,是出难题还是在开玩笑?

原来一根玉米卖2元,因为大丰收,提供的数量增加,导致市场供给充足,供大于求,也就是卖多于买,所以玉米价格下降成了1.5一根。

可是由于玉米弹性需求小,人们并不会为了降价就大量囤货,每天吃多少还是买多少,这就导致商家卖的数量一定,由于单价降低,所以总收益会降低。

这便是“丰收悖论”的内在原因。

不丰收,要助农,大丰收,也要助农,是出难题还是在开玩笑?

正是基于这个悖论,政府会对市场的供给进行调控,也会出一些政策进行帮扶,同时也会为了保护农民积极性,长远引导或者转化产业优势。

不丰收,政府忙着调控和帮扶助农,大丰收,政府也要忙着调控和助农。丰收不丰收,到底是出了个难题还是在和我们开玩笑?

———————————

可能有人看不懂,可能有人看完会迷糊,还有可能有人从第一句起就认为是瞎聊。不过一切都没有关系,至少写得人懂了。如果你有更容易理解的例子,欢迎留言向你学习 。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二小姐的书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出难题   悖论   庄稼   称之为   弹性   玉米   名词   收益   例子   年底   数量   小姐   需求   收入   物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