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连续16周回落!“肉贵伤民,肉贱伤农”怎么破?

猪价连续16周回落!“肉贵伤民,肉贱伤农”怎么破?

小炒肉、锅包肉、红烧肉……

最近大家餐桌上

是不是猪肉菜肴“加量”了?

经常下厨的人不难发现

猪肉的价格继续回落

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

猪价已“16连降”

4月以来

全国生猪价格震荡下跌

进入5月

国内生猪均价更是跌破10元/斤大关

创下年内新低

猪价转入下跌周期意味着什么?

“肉贱伤农”会发生吗?


01生猪存栏将恢复常态

决定“猪周期”价格走势的最主要因素是猪肉供给,供给从短缺转为充裕、从充裕转为短缺,“猪周期”势必发生转向,而生猪出栏量则是最重要的判断指标。


猪价连续16周回落!“肉贵伤民,肉贱伤农”怎么破?

在非洲猪瘟疫情冲击下,2020年我国生猪出栏量较2017年锐减了25%,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产能正稳步恢复到正常水平

从存栏水平来看,到今年一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已恢复到4.17亿头,同比增长29.5%,四季度生猪供给将恢复正常。这意味着我国猪肉供给形势已根本性好转,猪价高企的市场基础已不复存在。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认为,在大体型毛猪完全被市场消化之前,肉价将难以出现反弹。更何况眼前的大体型毛猪被市场消化后,还可能有新的一批标猪长成,肉价波动下行走势恐怕一时难改。

02“猪贱伤农”再次发生?

猪肉价格下降,最“痛心”的就是养殖户,行业盈利也大幅缩水,部分养殖户甚至陷入了亏损状态。

“现在降得太厉害了,我家养猪要赔了。”有网友表示,“猪肉价格最贵的时候,看卖猪肉挣钱,就养起了猪,等猪长大了,到了该卖的时候,价钱又降了。”

猪价连续16周回落!“肉贵伤民,肉贱伤农”怎么破?

猪价走低的同时,饲料价格却在升高,双重因素叠加下,生猪产业盈利急剧下降。一季度,除牧原股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超六成外,新希望、温氏股份、正邦科技、天邦股份等养殖企业净利润纷纷大降。

从养殖利润角度来看,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测算的数据,全国猪料比价为7.04,环比下降3.16%。按目前价格及成本推算,未来生猪养殖头均盈利为270.25元,已经创下2019年3月第2周以来新低(当时猪价尚未受到非洲猪瘟影响)。

另外,数据显示,截至5月17日,生猪自繁自养盈利在570元/头左右,较年初高点下滑80.59%。而仔猪育肥盈利压力更大,亏损值已达到49.95元/头,年初盈利最高点则在1803.56元/头。

猪价连续16周回落!“肉贵伤民,肉贱伤农”怎么破?

03如何破解“肉贵伤民,肉贱伤农”?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形势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提醒业界和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

从需求看,我国猪肉人均消费需求正稳中有降。“十三五”前期,由于肉类消费结构升级和环保政策等因素影响,猪肉在我国肉类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由“十二五”期间的65%左右逐渐降至63%左右,非洲猪瘟疫情导致2019年和2020年进一步下降到55%左右。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持续增长,老龄化程度加深,预计“十四五”猪肉消费需求较“十三五”将继续稳中有降。

从生产看,生物安全水平亟待大幅提升,养殖成本将显著提升。上轮周期行业平均成本在13元/公斤左右,本轮周期生产成本已提升到17元/公斤。后期随着养殖效率提升,生产成本有望趋降,但仍会高于上一轮周期。

从供给看,我国猪肉进口已进入高水平时代。自2008年开始,我国猪肉进口量超过出口量。2016年我国进口猪肉162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猪肉进口国。2020年我国猪肉进口量同比翻番,达到439万吨。2019年之前我国猪肉进口量占国内猪肉产量的4%以下,2020年达到10.7%。长期以来,国内猪肉价格远远高于国际市场,如今国内养殖企业将越来越多地感受到来自进口猪肉的竞争压力。

猪价连续16周回落!“肉贵伤民,肉贱伤农”怎么破?

正所谓肉贵伤民,肉贱伤农。那么,如何更好地进行科学合理的供需调配,来缓解“猪周期”对于养殖户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又能保证百姓能吃上便宜肉?

①加大权威信息发布,从而引导市场预期。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大数据,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生猪产品信息数据(←点击查看详情)近日正式上线。该数据平台不仅提供有关生猪产品的生产、价格、消费、进出口以及成本收益等季度数据分析,同时还汇集了近几年多部门出台公布的生猪产业发展相关重要政策。这有助于指导生产主体合理调整产能。

②用好金融工具。通过生猪期货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作用去对猪肉价格波动起到稳定作用。

③通过规模化养殖的长期建设降低猪周期波幅。朱增勇认为,随着规模化提高、生产与需求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我国猪周期将会延长到5年左右。为此,要从抓主产省、抓主产县、抓规模场入手,保障能繁母猪基础产能平稳,以防2022年以后发生新一轮的产能过剩和猪价异常波动。同时,随着养殖效率提升,生产成本也有望趋降。

种种数据来看

猪肉供应紧张的阶段已远离

未来“猪周期”可能还是难以消灭的

但是弱化其周期波动还是可行的

来源丨农业农村部、中国经济网、央视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毛猪   猪瘟   养殖户   进口量   非洲   生猪   产能   猪肉   周期   因素   成本   发生   我国   数据   价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