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人过五代另起坟,房过三代必走人”,是啥意思?

前两天在与一位老农聊天的时候聊到了迁坟的话题上了。老农说:在咱们农村有这么一句俗语-----“人过五代另起坟,房过三代必走人”。一般来说,同一个宗族的人,只要过了五代,一般都会迁坟。

听老农这么一说,我有些不太明白了。同一个宗族的人,干嘛过了五代之后就要迁坟呢?

农村俗语:“人过五代另起坟,房过三代必走人”,是啥意思?

老农看出了我的疑惑,便给我讲解起这句俗语的意思来了。老农说:

一、人过五代另起坟

在咱们农村,有一种出不出“五服”的说法。啥叫“五服”呢?

所谓的“五服”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中国古代社会体系,是以父宗为重的。

当然,关于“五服”的说法有多种多样。比如,“五服”是指以皇帝为核心根据亲戚的远近距离以及亲疏关系画五个同心圆,以皇帝能够直接统治的地区称为“甸服”;将环绕皇帝建立起来的列国称为“侯服”;将“侯服”之外的地区称为“绥服”或“宾服”;将“绥服”或“宾服”之外的地区称为“要服”和“荒服”。皇帝以此索取朝贡。

关于“五服”还有一种这样的说法:“五服”是指丧服的粗细。比如,将用最粗的生麻布制作的、断处外露不缉边的丧服上衣称为“斩衰”;将用粗麻布制作的丧服上衣称为“齐衰”;将用粗熟麻布制作的丧服上衣称为“大功”;将用稍粗熟麻布制作的丧服上衣称为“小功”;将用较细熟麻布制作的丧服上衣称为“缌麻”。以上这些丧服需要根据与死者的亲属关系远近而穿用。

不过,农村人口中的“五服”则是指五辈人。比如,在我们这里有一种“五服之内为亲”的说法。一般来说,可以从自己开始推算,依次是父亲、祖父、曾祖父和高祖父,这五代人为“五服”之内的同族宗亲;如果自己不在这“五服”之内,那么,自己就成为了同族旁亲了。而自己一旦成为了同族旁亲,那么,从自己开始,就应该另外“立祖”,重新寻找适合埋葬自己的墓地了。

其实,这就是“人过五代另起坟”说法的由来。不过,需要明确的是:自己父亲以上的坟墓是不必要迁往别处的。

农村俗语:“人过五代另起坟,房过三代必走人”,是啥意思?

二、房过三代必走人

这句俗语里的“房”是指房屋;这句俗语里的“走”是指迁走。

我们都知道过去的房子都是非常简陋的房子,要么是土墙瓦顶;要么就是土墙草顶。这一类房子的寿命是非常短的,要想屹立百年而不倒塌是非常不容易的。

好在过去人们的寿命都很短,许多人都难以活到三十岁,因此,这一类简易的房子还是勉强能够住上三代人的。当到了第四代的时候,房子就存在倒塌的危险了。基于此,古人认为:房子只要住够三代人,房子的寿命已经到了,第四代人就需要迁走另外修房盖屋了。其实,这就是“房过三代必走人”说法的来历。

农村俗语:“人过五代另起坟,房过三代必走人”,是啥意思?

听了老农的解释后,我总算是弄懂了这句俗语的意思了。由此可见,劳动人民还是蛮有智慧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俗语   老农   丧服   土墙   宗族   麻布   祖父   远近   上衣   寿命   皇帝   之内   说法   房子   农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