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代表,新机会来了

▍来源/赛柏蓝

▍作者/阿妮娅(发自上海)


一方面,带量采购重塑了仿制药市场格局,让国内药企更加注重产品和产品策略问题;另一方面,新的变化带来了新的机会,提前作出应对和转型的医药代表,也会更早的获益。


缺产品,药企的痛


今日(5月11日),在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主办,赛柏蓝承办的第38届中国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赛柏蓝了解到,目前业内有一些企业面临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一类是缺产品。


医药代表,新机会来了

(第38届中国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现场)


一位业内权威专家表示,对企业来说,有些产品是没有价值的,或者在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无论是产品内涵、市场营销,在这些方面没有进行很好的产品管理,也缺乏产品线的规划m最终会表现为产品老化,产品力不足,形成产品的断档。


他进一步补充,之前企业的营销能力弥补了产品力的不足,而到了现在,产品力的重要性变得非常明显,如果企业缺乏很好的产品,就会受到制约。


近年来,对行业影响最为深远的政策就是带量采购,而带量采购对药企的产品结构和产品策略有较高的要求。


对很多小型制药企业来说,其仅有一种核心产品,一旦带量采购就无法生存,面对带量采购,小企业需要考虑长期发展策略。


大型制药企业也可以利用带量采购实现产品结构的调整:比如最早,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片价格就呈现高台跳水,从2910元降低到547元。维护市场份额的同时,也为奥希替尼打开医院市场;施贵宝也借由带量采购盘活原本放弃的产品“福辛普利钠片”——该产品本来已经基本无推广人员。


此外,四批带量采购的平均降幅均超过50%,这标志着仿制药“高毛利”时代结束,没有技术壁垒的普通仿制药将逐步回归制造业利润水平,国内仿制药也会趋向集约化生产,大型仿制药企业需要依靠低成本、多品种存活下来。


有研究机构测算后认为:带量采购下,首仿、难仿、改良型新药以及能够在技术上有所突破的仿制药将成为市场的“香饽饽”,而产品线长、具备持续创新能力、有能力做增量的公司则会被看好。


独特的产品策略实现利好


虽然带量采购使生产企业中选产品的价格大幅下滑,量的提升难以弥补大幅降价的缺口,导致中选产品的销售额萎缩,但独特的产品策略仍然会给药企和医药代表带来机会。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DTP委员会秘书长张小平在第4届中国DTP大会上表示:我们要积极看待带量采购,与医院形成紧密关系。


他表示:医药企业积极参与带量采购,可以占领/操持原研药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与此同时,积极参与带量采购,是一个契机,可以做细做深各级医院、科室和医生市场。医药企业积极参与带量采购,可以用带量产品作为流量,用DTP产品获取收益。


对此,张小平向赛柏蓝解释:这种模式目前有不少药企都在用,用带量采购产品+DTP产品做组合,相当于用带量产品的降价和牺牲带来了流量,在量扩大的同时,带来院外产品的增长。主要模式是做一个围绕着疾病的组合包,跟药店整体谈判,要求组合包一起导入新特药和带量产品产品的流量,来推动其他主推产品的销售,甚至可以要求药店完成既定的销量。地方集采和全国集采都是相同的道理。


因此,很多在院内有合适的带量产品的药企,会将目光投向其他药企的产品,实现有效的联动和放量。


值得注意的是,理论上所有的品种都符合该模式,并不仅仅限于某些特定的疾病领域。张小平强调:如果企业在院内有很好的VBP产品,可以带动院外的销售,一方面院内的药物销量不愁,另一方面也可以拿这个产品当砝码,让院外品种获取收益。


“关于带量产品和DTP产品的组合包选择,主要跟企业的疾病有关,比如有些企业加了疾病的筛查、相关中药、医疗器械、耗材,来营造成一个闭环。”上述专业人士表示。


医药代表,机会在哪?


一旦企业中标带量采购,销售团队的变动就成了大概率事件,但VBP+DTP的模式,可能会让医药代表获得更多的机会。


张小平表示:VBP+DTP的模式下,可以做到销售团队不解散,不缩编,转型做病种管理闭环组织。


他给赛柏蓝举了个生动的例子:就好像一瓶水,如果进了带量采购,就相当于矮了一截,可能要裁撤销售团队,但因为在院外增加了产品,包括筛查、药物、耗材等闭环,相当于队伍的整个业绩增大了,不仅队伍裁撤了,可能反而还要扩张更多的人。


据了解,如今,罗氏已经做了组织架构的革新:从产品线到疾病群,用患者获益代替销售指标,为患者创造端到端的创新解决办法。


“这和DTP的宗旨是一样的,都是以患者为中心。”张小平坦言。


赛柏蓝也从近罗氏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处得知:这是罗氏公司做的一个尝试,目前还没有广泛宣传过,比如三驾马车品种赫赛汀,就有一个胃癌创新团队,打通胃癌患者在院内全流程的管理,以患者创新作为团队的考量指标。


如果说带量采购是一个支点,撬动了中国市场上的国外原研药从高价走向亲民价格,真正走向以量换价,跨国药企未来的应对也是值得国内企业借鉴的。


一方面,带量采购是一把手术刀,重塑了仿制药市场格局,让国内药企更加注重产品和产品策略问题;另一方面,新的变化带来了新的机会,提前作出应对和转型的医药代表,也会更早的获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代表   医药   闭环   组合   院内   患者   品种   策略   疾病   模式   机会   采购   财经   市场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