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每到吃饭的时候就记起您

吃饭,每到吃饭的时候,就记起袁隆平爷爷。仿佛5月22日他老人家离我们远去的背影,依旧沥沥在目。这几天竟然有人在网络平台上说什么过度追捧了袁降平,甚至摸黑袁隆平。那我倒要问问……我们到底该追捧谁?是追捧脸蛋长得美丽的明星?还是追捧内心长得丑陋的汉奸?

我可要提醒那些忘恩负义之徒。把丰功伟绩用于袁隆平爷爷身上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还远远不够。他为中国人民,为世界人民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在60年代,全世界都处于粮食紧张状态。当然,中国更为突出,因解放战争刚结束,新中国成立,是百废待兴,都是处在勒紧裤带过日子。采取了“食堂化”吃大锅饭的生活体制。规定每个成年人每天二两米,小孩一两米。二两米是什么概念?就是一餐半小碗饭!又没肉没菜的,一天到晚二两米饭怎么吃也吃不饱,肯定不够吃,不够吃就饭里面放杂粮。

记得爷爷的一个五十多岁的弟弟,就是在1960年过苦日子给饿死的......

他是个大高个子,饭量自然又大。每天都在田野里干农活,收工回家还没饭吃,而且儿女又多,都是一家七口人吃饭,可是一家人的口粮加起来一天还不到一斤米,每餐都是吃着汤汤水水的杂粮饭。这样岂能填饱肚子?过如此的日子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过就是几年。肚子一天天挨饿,人也一天天枯瘦,在快饿死的前一月。有一次,在出工的田里抓到一只青蛙,偷偷地拿回家煮着吃了,第二天对邻居说:“昨晚吃了一只青蛙,晚上不起夜了”。当时,吃到一只青蛙就如此的开心!

那年成每个社员(群众)每到月底的最后几天就没粮了,有的人吃野菜杂粮,有的人吃岩粑(做陶瓷的泥巴)支撑不住残酷无情的饥饿,爷爷的弟弟一个月后却被饿死……。

1930年出生的袁隆平,在1960年苦日子正好三十岁。尝到了饥饿的可怕,意识到了粮食的重要性。他说:一粒粮食可以压垮一个国家。

最近每到吃饭的时候就记起您

试问一下,如果了解“苦日子”或者曾经过个“苦日子”年代的人,你还会随性摸黑袁隆平吗?

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的袁隆平,开始对水稻种植进入了克苦的钻研,立志要改造种植水稻的生产技术,为全国在饥荒中解救出来。

1960年的7月份,袁隆平在农校试验田中发现一株特殊性的水稻。他利用此株水稻试种,发现有不同性质。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他推论为天然杂交水稻。随后把雌雄同蕊水稻的雄花用人工授入另一个品种,尝试产生杂交品种。

1975年,袁隆平攻克了制种难关,总结出杂交水稻制种的技术。

1976年,杂交水稻制种全面推广。我的家乡就是种植基地之一。

最近每到吃饭的时候就记起您

用杂交制种的种子种植水稻,从原产量300斤每亩,提升到了最高每亩产量1000斤。彻底改变了粮食紧张的局面……。

现在我们是吃饱喝足了,还嫌没好菜吃,甚至是有些人过度挥霍浪费粮食。

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断努力和付出,袁隆平的试验田里,现在已达到了最高产量1500公斤每亩。1500公斤每亩?简直不敢相信,是3000斤每亩!与之前的300斤每亩相比是翻了整整十倍的产量。我们国家才有今天稳步发展的底气,做粮食出口国。

袁隆平爷爷更为重大的水稻技术性突破,是海水种植水稻,所以,我们只知道吃饭,不知道米从哪里来的?更令人感到可悲的是那些抹黑袁隆平科学家的人,是如此的愚昧无知!


最近每到吃饭的时候就记起您

袁隆平自1960年开始步入水稻钻研技术以来,直到今年的5月22日临走之前,因在海南摔伤腿,九十多岁的老人家才停歇了自己的工作,与农田打了整整六十一年的交道。无论是烈曰炎炎,还是刮风下雨,都依然坚守在田坑里,深一脚浅一脚,起早贪黑地行走在田野之间。

他老人家虽然是科学家,依旧是几十元钱的汗衫,十元一双的鞋穿到人生结束。这样朴实而伟大的科学家,你们竟然有良心来抹黑?我倒怀疑这些人的道德观和人生观,是不是存在着严重的变形?这种人也许在自己的父母面前,也是一条不懂感恩的蠢儿!在工作岗位上也是一条没人敢合作的小人!更难以置信的是,这种人到底是不是中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解放战争   雄花   吃大锅饭   杂粮   田里   水稻   饥饿   青蛙   科学家   粮食   爷爷   产量   肚子   弟弟   日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