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落的中国空调之王:去年销量仅14万台,营收与格力相差600多倍

新能源汽车无疑是当下最热门的赛道,各大企业纷纷“跨界造车”,例如苹果、小米、滴滴出行等科技互联网公司,恒大、宝能等地产巨头。2021年4月27日下午,创维智能汽车品牌见面会上,“彩电大王”黄宏生正式宣布天美汽车更名为创维汽车,并发布了创维汽车ET5车型(由已经上市的天美ET5更名而来)。

创维能否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站稳脚跟,目前还不得而知。事实上,汽车制造业从来不缺乏家电巨头的身影。在轰轰烈烈的造车大潮到来之前,奥克斯、美的、格力,甚至包括戴森,都曾试图分得一杯羹。

但受限于行业门槛高、竞争激烈,砸钱过后黯然退场成为了常态。及时止损,倒也问题不大。可有的企业“不务正业”,结果弄丢了起家的“饭碗”。今天要说的春兰股份,就是走上这条“不归路”。

陨落的中国空调之王:去年销量仅14万台,营收与格力相差600多倍

春兰的前身是江苏泰州市无线电元件九厂,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研发出第一台国产空调。不过因为经营不善,到了80年代中期,工厂濒临倒闭。危急关头,技术员出身的陶建幸接下这块烫手山芋。

经过3个月的市场考察,他果断砍掉40多种产品,选择集中精力开发适合家庭使用的3000大卡以下窗机,以及7000大卡以上柜式空调。产品对路销量自然就上来,结果不到一年时间,工厂就起死回生。

陶建幸决定乘胜追击,建设当时国内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并一口气收购4家企业。90年代初,春兰登上中国空调销量冠军宝座,彼时的董明珠刚刚成为格力的业务销售员。94年公司成功上市,空调年销量达到150万台,实现营收53亿元,净利润6亿元。同年,格力空调销售额只有6亿元,美的亦不过20亿。

在90年到97年这8年间,春兰稳坐行业第一,累计销量超过1000万台,市场份额一度高达40%,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空调之王”。国内首台一拖多变频空调、全球首台静音空调,均出自这家企业。多年后朱江洪(格力前董事长)回忆道:“当时的春兰空调在国内可谓如日中天,作为春兰的粉丝,格力一直在模仿他们。”

陨落的中国空调之王:去年销量仅14万台,营收与格力相差600多倍

和许多没落的企业一样,春兰陷入多元化的泥沼里。客观来说,海尔、长虹、TCL等一大批家电企业,当时也在进行多元化探索。只是陶建幸的野心太大,将产品线延伸至冰箱、电视、洗衣机、微波炉等家电上,问题不大。涉足摩托车、卡车、新能源、液晶显示器等毫不相关的领域,就显得“不务正业”。

上市当年,春兰就迫不及待闯入摩托车行业,推出“春兰虎”“春兰豹”两款产品,曾在半年里卖出6万台,销售收入近10个亿。97年年底,陶建幸把目光瞄向造车,斥资7.2亿元收购了当时亏损严重的东风南京汽车,组建了春兰汽车。

结果受限于产业政策,迟迟未能拿到轿车的“准生证”。无奈之下,只好退而求其次,借助东风南京汽车已有的卡车生产资质,生产中、重型卡车。因为价格相对实惠,春兰卡车销量一度排名全国第三。

可惜多元化扩张过快,必然会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还会拖垮空调主业。02年的时候,春兰旗下的摩托车、动力制造、机械制造、洗涤机械等几家公司全部亏损。之后集团业绩一路下滑,连续三年出现亏损,累计超过5亿。卡车项目卖给徐工科技,摩托车也因销量萎缩不得不停产。

陨落的中国空调之王:去年销量仅14万台,营收与格力相差600多倍

在陶建幸看来,空调行业已经是夕阳产业,企业必须进行转型。他没想到的是,随后的二十多年是黄金发展期。去年中国空调产量达到21064.6万台,相比于97年的971万台,增长了20余倍。换句话说,春兰是被自己打败的,把市场拱手相让,眼睁睁看着格力、美的后来居上。

去年,格力实现营业收入1704.97亿元,净利润221.75亿元。作为对比,春兰股份营业收入2.6亿元,净利润为3983.8万元,两者差距明显,营收相差600多倍。空调销售虽然同比增长133.33%,但仅仅卖出14万台。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及房租业务已成为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占比达到45.63%。昔日的空调之王靠房地产“续命”,不免令人唏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销量   中国   春兰   空调   东风   家电   不务正业   新能源   净利润   卡车   摩托车   去年   行业   汽车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