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亚国家印度的时区,会选择东5.5区作为国家标准时间

什么是时间?我们有许多关于“时间”的词语,比如度日如年、白驹过隙、日月如梭、昙花一现、一日三秋、弹指之间等等,由于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我们通常会借助其他地理事物来表述时间的长短。利用天空中的日月星辰周期性的变化,是用来度量时间的很好工具,所以古人就利用太阳的东升西落的周而复始运动,来确定一天的长度,每天太阳刚升起的时间就是日出、太阳落下的时间就是日落、而太阳升高到最高点的时间就是一天的正午。

为什么南亚国家印度的时区,会选择东5.5区作为国家标准时间

印度为什么采用东5.5区

这样一来,我们就会确定出一个适用于当地的时间体系,人与人交流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太阳方位,确定早上、中午、下午、傍晚、晚上等时间,这实际上就是“地方时”。不过“地方时”只适用于小范围区域,因为经度不同,地方时就会不同,每隔15个经度,地方时就会相差1个小时。在国际上,如果采用地方时作为时间体系,那么就会有无数个时间,给交流带来极大不便,那么全球能不能采用一个时间呢?

为什么南亚国家印度的时区,会选择东5.5区作为国家标准时间

太阳视运动示意图

全球采用同一时间,也是不可行的,比如两地经度相差180度,那么地方时就会相差12个小时,当一个地方是正午的时候,而另一个地方就是午夜。而此时,如果两地的时间是同一个时间,那么就会产生同一时间,有的地方是正午,而有的地方是午夜,还有的地方是清晨或者傍晚。全球采用同一个时间,与各地的日出日落现象不相符合。基于以上原因,人们才制定出了“区时”,区时实际上就是在全球无数个地方时中选择了其中的24个地方时,作为某一时区的区时,而整个时区内的其他地区,都以区时作为标准。

为什么南亚国家印度的时区,会选择东5.5区作为国家标准时间

世界各国时区划分

时区的划分从0°经线开始,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往东和往西各取7.5°,作为一个时区,称为“中时区”,然后再往东取15°,划为东一区,中央经线为东经15°;在中时区往西取15°,划为西一区,中央经线为西经15°。以此类推,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注: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为7.5°,以180°经线为共同的中央经线)。时区划分好以后,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就会落在不同的时区内,就可以采用相应的区时。

为什么南亚国家印度的时区,会选择东5.5区作为国家标准时间

黄昏时分

比如英国位于欧洲西部,0°经线经过英国伦敦,全国基本上位于“中时区”,英国就采用中时区时间为标准时间。非洲东北部的埃及,东经30°经线刚好经过首都开罗,所以埃及就采用“东二区”时间为标准时间。此外,有些国家的国土分布,其经度范围刚好位于两个时区的中间,比如南亚国家印度的经度范围大约为东经68°至东经98°之间,其国土刚好位于东五区和东六区之间,而且位于两个时区的国土面积基本相当,也就是说不管采用东五区还是东六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都并不十分恰当。

为什么南亚国家印度的时区,会选择东5.5区作为国家标准时间

类似印度采用半时区方法的国家

因此印度另辟蹊径,以东五区和东六区的分界经线,也就是东经82.5°经线作为中央经线,所采用的区时可以理解为“东5.5区”。类似像印度那样设置国家标准时间的国家还有一些,比如西亚国家伊朗采用“东3.5区”的区时,西亚国家阿富汗采用“东4.5区”的区时,南亚国家斯里兰卡也采用“东5.5区”的区时,东南亚国家缅甸采用“东6.5区”的区时,此外,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国家,也会采用类似印度的半时区方法。

为什么南亚国家印度的时区,会选择东5.5区作为国家标准时间

中国时区划分图

另外,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地跨多个时区,这时候在一个国家内可能就存在多个标准时间,比如美国就有六个标准时间,分别是东部时区(西五区)、中部时间(西六区)、山地时间(西七区)、西部时间(西八区)、阿拉斯加时间(西九区)和夏威夷时间(西十区)。我国也是一个地跨多个时区的国家,由西往东我国地跨东五区、东六区、东七区、东八区和东九区等五个时区,不过和美国采用多个时间所有不同,我国全国以“东八区”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也就是东经120°的地方时。

为什么南亚国家印度的时区,会选择东5.5区作为国家标准时间

美国时区划分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南亚   印度   时区   经线   时间   经度   国家   地方时   东经   正午   国家标准   中央   太阳   地方   标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