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孩子犯错到底要不要打?


对于孩子的教育,每个家庭的观念和方法各有不同,有的人给予“无条件的爱”,舍不得打舍不得罚;有的人遵从“不打不明规矩”的教育认知,对孩子实施“惩戒或者惩罚”。


当孩子犯错误时,您作为家长会如何教育呢?


有个家长把自己如何教育孩子“犯错行为”的方法发到了网上。


这个孩子7岁了,在放暑假时,撒欢疯玩,把她妈妈制定的很多规矩置之脑后。由此,这个妈妈将其犯错的行为都指了出来。


在墙上小黑板上写了孩子近期的四大错误行为:1.零食藏被子下;2.房间脏乱;3.随意撕作业本;4.一心多用。


并且因这些行为,对女儿实施惩戒,让她站在墙边自己反思。


美国著名心理学者丹尼尔·西格尔在《去情绪化管教》中指出,管教孩子的目的有二:让孩子听话;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和道德判断能力。


“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孩子犯错到底要不要打?


让她站在墙边的惩罚教育,不仅是让孩子思考自己的行为,更重要的是控制将来有可能会延伸出的错误行为。


假设孩子每次有情绪,都会出现随意撕作业本的行为,这种行为会不会延伸出孩子因为情绪而导致过激的行为。


惩罚是教育方法当中的一种,在教育的同时,让其改正才是惩戒的教育价值。


为何让孩子从小就有明辨对错的观念,因为要减小错误的行为背后,是减小对自身的影响,降低对其他人的伤害。


曾在网上的报道中,郑州一个13岁的男孩从16层扔下两个灭火器,险些砸到别人。


“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孩子犯错到底要不要打?


在问及他扔灭火器的原由时,他竟然说自己扔灭火器就是想看看扔下去会如何。


13岁的孩子,本应该是有自己思考的能力,但是他却做出了险些伤害别人的事,在这些行为的背后,可能是孩子的规则意识不强,或许是家长对其教育上有疏忽之处。


在《圆桌派》的节目中,李玫瑾教授说:“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形成一些东西,除了爱之外,还要有敬畏。如果孩子违法了,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


“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孩子犯错到底要不要打?


让孩子有敬和畏,敬来自于怕,得先怕,他才会敬;他不怕,就不会敬。孩子该打就要打的观点是强调要让孩子清楚有些规矩不能违背,在行为上需要更为谨慎。


“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孩子犯错到底要不要打?


捷克教育教夸美纽斯说:犯了过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受到惩罚,不是因为他们犯了错,而是要让他们日后不去犯错。这种错误就要惩罚,这是在保护他们。



说到惩罚教育,不仅在家庭中如此,学校也应适当实施。


教育部制定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教育惩戒。


有很多网友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是说的最多的话题是如何丈量这把“惩戒”的尺度。


“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孩子犯错到底要不要打?


好的教育应该“惩之有理,惩戒有度,奖惩适度”,在惩戒孩子之后,当孩子不再犯错,可以适度地予以奖励,物质奖励和语言奖励都可以让孩子得以行为上的改变。


“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孩子犯错到底要不要打?


在网上的报道中,有个父亲,他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被称为“狼爸”。原因是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与设定的分值有差别,就会对孩子惩罚。


在网上即便有些人并不认同,但是他却坚称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亲”。


“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孩子犯错到底要不要打?


为何他会把对孩子的“惩罚”,当作育儿法,因为他说他打的有方法。


他会给孩子定惩戒的尺度,更细化到打多少下。在保证不伤害孩子身体的情况下,惩罚孩子还要让孩子表述受罚后的决心。


这种教育方法,他会在孩子12岁之前进行,过了这个阶段,则不会对孩子动手,完全依靠说教。


在这种严厉的教育之下,其中3个孩子考上北大。


“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孩子犯错到底要不要打?


他的做法究竟是可取还是需要抵制,网友的观点有认同也有反对。或许因教育环境的不同而做出相应的举措最为恰当。


惩罚并不是教育当中最重要的方法,但是这是一个需要把控好力度的教育方法。


好的教育需要奖惩有度,爱不是任由孩子放肆而为,也不是极度限制孩子的行为, 适度惩戒是一种保护,“爱孩子”和“管孩子”,是可以并行的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丹尼尔   置之脑后   北大   捷克   孩子   作业本   灭火器   奖惩   尺度   规矩   情绪   观念   观点   错误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