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黑科技?从CO到蛋白质,上万吨的生产能力蕴含哪些黑科技?

根据相关报道,中国在CO生物合成蛋白质领域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并且目前已经完成了万吨级蛋白质产能的生产线建设。据称,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也就是农科院饲料所与北京首钢朗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宣布的,经过多年研究,终于走通了将乙醇梭菌蛋白大规模生产之路,这样直接推动了乙醇梭菌蛋白由不知名菌体到饲料蛋白质原料的广泛应用,并且在近期获得了中国首张私聊原料新产品证书。

又是黑科技?从CO到蛋白质,上万吨的生产能力蕴含哪些黑科技?

(图源网络,图文无关)

从工艺路线来说,根据相关介绍,这种工艺路线从CO合成气的输入,到依靠乙醇梭菌转化出乙醇和菌体蛋白醪液的时间大概为22秒钟,所依托的工艺为厌氧发酵工艺。通过这样的快速转化,能够直接从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并且,这条工艺路线,已经产生了1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

由乙醇梭菌转化出的菌体蛋白醪液,经过蒸发之后,其主要的成分为蛋白质。通过比对分析,并且以多种养殖鱼进行研究,发现它的蛋白质含量接近鱼粉,并且高于豆粕,这也意味着它能够成为优质蛋白质原料。

根据相关介绍,这项技术在国外仍然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距离工业化应用还有一段时间。而国内,尤其是首钢朗泽已经通过连续3年的中试生产,实现了稳定生产,并再次基础上,新建了万吨级蛋白产能的产线,预计到明年,还会继续扩产到3万吨产能级别。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乙醇梭菌蛋白的大规模生产,有助于改善长期以来对大豆、鱼粉的严重依赖,而后两者几乎都严重依赖进口。通过大规模产业化生产乙醇梭菌蛋白,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的饲料蛋白供应,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蛋白质   合成气   无机物   科技有限公司   鱼粉   首钢   乙醇   产能   中国   生产能力   饲料   蛋白   路线   原料   我国   工艺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