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地球的五次大毁灭


细数地球的五次大毁灭


反观历史上的五次生物大灭绝

自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以来, 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出现了五次影响遍及全球的生物大灭绝事件。

细数地球的五次大毁灭

第一次,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是地球史上第三大的物种灭绝事件,约85%的物种灭亡。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在大约4.4亿年前,现在的撒哈拉所在的陆地曾经位于南极,当陆地汇集在极点附近时,容易造成厚厚的积冰---奥陶纪正是这种情形。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整个地球的温度下降了, 冰川锁住了水,海平面也降低了,原先丰富的沿海生物圈被破坏了,导致了85%的物种灭绝。

细数地球的五次大毁灭

第二次, 在距今约3.65万年前的泥盆纪后期, 历经两个高峰,中间间隔100万年,是地球史上第四大的物种灭绝事件,海洋生物遭到重创。

细数地球的五次大毁灭

第三次,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 是地球史上最大也是最严重的物种灭绝事件。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 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 让位于新生物种类, 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类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 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一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折的里程碑。其他各次大灭绝所引起的海洋生物种类的下降幅度都不及其1/6,也没有使生物演化进程产生如此重大的转折。

科学家认为,在二叠纪曾经发生海平面下降和大陆漂移,这造成了最严重的物种大灭绝。 那时,所有的大陆聚集成了一个联合的古陆,富饶的海岸线急剧减少,大陆架也缩小了,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很多物种的灭绝是因为失去了生存空间。更严重的是, 当浅层的大陆架暴露出来后,原先埋藏在海底的有机质被氧化,这个过程消耗了氧气,释放也二氧化碳 。 大气中氧的含量有可能减少了这对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非常不利。 随着气温升高。 海平面上升, 又使许多陆地生物遭到灭顶之灾, 海洋里也成了缺氧地带。地层中大量沉积的富含有机质的页岩是这场灾难的证明。

细数地球的五次大毁灭

第四次,距今1.95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估计有76%的物种,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在这次灭绝中消失。 这一次灾难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标志,只发现海平面下降之后又上升了,出现了大面积缺投氧的海水。

细数地球的五次大毁灭

第五次,距今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是地球史上第二大生物大灭绝事件,约75%--80%的物种灭绝。在五次大灭绝中,这一次大灭绝事件最为著名,因长达14000万年之久的恐龙时代在此终结而闻名, 海洋中的菊石类也一同消失。其最大贡献在于消灭了地球上处于霸主地位的恐龙及其同类,并为哺乳动物及人类的最后登场提供了契机。 这一次灾难来自于地外空间和火山喷发,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一次或多次陨星雨造成了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 撞击使大量的气体和灰尘进入大气层,以至于阳光不能穿透,全球温度急剧下降,这种黑云遮蔽地球长达数年之久,植物不能从阳光中获得能量, 海洋中的藻类和成片的森林逐渐死亡,食物链的基础环节被破坏了,大批的动物因饥饿而死,其中就是恐龙。

细数地球的五次大毁灭

对生物大灭绝事件的研究揭示出, 地球生态系统远比我们想象的脆弱,当它损害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我们赖以生存的体系崩溃。 如果我们人类由于自身的行为而造成灭顶之灾的最终时刻的来临,我们会成为幸存者吗?

五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 主要都是由于地质灾变和气候变化造成的。自从人类出现以后,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 由于人类只注意到具体生物源的实用价值,对其肆意地加以开发,而忽视了生物多样性间接和潜在的价值,使地球生命维持系统遭到了人类无情地蚕食。

科学家估计, 如果没有人类的干扰,在过去的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物灭绝。在此背景下,人类的干扰,使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1000倍。 1600年以来,有记录的高等动物和植物已灭绝724种。 而绝大多数物种在人类不知道以前就已经灭绝了。

事实上,地球环境从最初的混沌无序,到逐渐走上正轨,是经历了N多波折、N多劫难的。比如如果没有第一次的冰川时代,那地球上到现在满地还是叠层石这种低级生物。如下图:


细数地球的五次大毁灭


而二叠纪大灭绝带来的好处就是,迫使各种幸存下来的动植物进化,从而为恐龙时代铺平了道路。

白垩纪末期的大灭绝,则终结了恐龙时代,人类等哺乳动物开始成为地球的霸主。

事实上,对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科学家是有着各种不同的观点的,其中甚至包括生命关键物质是从陨石流星中得来的假说。但各种化石、各种地质勘探的结果,都说明了一点,地球生命从最基本的一个分子开始到现在人类这般复杂的生物体,是经过了无数次反复锤炼才进化达成的。而在几百万年前,非洲的古猿从树上跳到地上,才开始了一段人类进化史。

几次大灭绝事件,留给我们的除了各种化石、地质结构(如煤、石油等)之外,更多的就是谜团,因为生物进化出现了断层。但目前的所有研究表明,达尔文的进化论还是站得住脚的,至少比上帝造人要可信的多!

按照现在公认的观点,生命的摇篮在于超新星的爆炸,具体来说就是1A型超新星的爆炸,产生的铁、碳、氧原子等物质基本构成成分,而这些成分是最终形成星系的源头。比如现在的太阳系,就是在好几十亿年前的一颗附近的1A型超新星爆炸后喷射的物质,经过数十亿年的引力作用(也可能与暗物质、暗能量有关),而最终形成的。

细数地球的五次大毁灭

也就是说,我们都是恒星的子女,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当年可能都存在于某颗巨大恒星里。我们熟知的某些贵金属,比如金,就是在恒星爆炸的过程中产生的,所以量非常小。

说道这篇文章里涉及的内容,首先我要说的是,有很多自然灾害可以留下类似核爆炸的痕迹,比如通古斯大爆炸,现在多数人认为是一颗陨石或者冰核彗星在空中4公里处因为与大气层剧烈摩擦而发生爆炸,而这种自然灾害产生的地面效应,与一颗核弹无异。

再者,说道某些物质的产生,就更没有说服力了。因为一颗陨石撞击地面产生的高温、高压,可以在地表生成女孩子们最喜欢的东东:钻石!所以,地球上没有什么天然物质是不能天然生成的!

最后我要说的是:

科学的先进程度是以平行尺度来衡量的,如果是相比同时代的科技水平,肯定会有高下之分。比如苏美尔人对科学技术的贡献,肯定领先于其他文明。但从科学角度来分析,我们不可能仅仅根据文字记载就可以推断古人的真实情况。至少要有一些遗迹、古物来作为参考。举个例子,就好像我朝张衡的地动仪,就完全是个文字记载。而古天文台的那个是现代人凭借文字记载而制造出来的,是个复原品,根本起不到监测地震的作用,甚至连个最小的反应都没有!但这个复原的地动仪甚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一种标识LOGO。我举张衡地动仪这个例子,主要是因为有科学家说那个地动仪更像是当年给皇帝进贡的一个摆设,并没有实际用途,更像是一个玩意而已。但是反方则在很努力的想通过现有科技来还原地动仪,能真正达到文字记载里的那种效果。不过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造出能用的地动仪。但这个争论过程,更符合科学研究的本意,抛开一切ZZ因素以及民族感情的影响,从纯科学角度来分析古人的科技水平。

细数地球的五次大毁灭

现代科学家试图还原古代科技产物,这也是一种考古。但这是一种严谨的科学研究,绝非凭空想象与囫囵吞枣式的全盘接受。真正尊重科学的人,不会凭主观意志而妄作结论,都是根据数据、演算、实验、分析等手段来得出可信的结果。古人在口耳相传或者文献记载里说的再怎么天花乱坠,也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去对待这些东西。也许科学本身就是对美丽幻想世界的一种拷问,是对感性追求的一种理性审视,但如果真要在科技方面有所进步的话,这种精神是必不可少的。

不管是《摩诃婆罗多》还是《荷马史诗》,都是作为文学作品传承下来的,里面有历史史实,但也充斥着大量的神话传说。如果将它们都统称为“史书”,实在是太不着调了!

细数地球的五次大毁灭

科学与哲学合在一起,才是辨析是非、追求真理的康庄大道。对于人类文明中的社科、人文,我们会用哲学思辨的方法来审视、反思;对于人类文明中的科学、技术,我们会用科学推理的方式来研究、创造。其实科学和哲学在西方世界并不是完全分开的,很长一段时间科学是包容在哲学范畴里的。所以,从古至今,我们都是在严密的逻辑思维与严谨的辩证分析中去伪存真、辨识真相的。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落入由少数权威或者强权者所布下的陷阱与桎梏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冰川   地动仪   地球   白垩纪   海平面   海洋生物   物种   陆地   恐龙   年前   人类   事件   生命   生物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