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追“星”,老师怎么办?

学生追“星”,老师该怎么办?

偶尔从一名女生的作文上,发现了她的追星信息。她对一名姓徐的歌手似乎崇拜到痴狂的程度,在一次单元作文中,以《心愿》为题,她写道:我的心愿是现场观看蔡xx(歌手名字)的一次演出,蔡XX,你给了我太多的感动。

学生追“星”,老师怎么办?


学生追“星”,老师怎么办?

作文中多次出现她们这个年龄段不应该有的词句,但学生写出内心的真实情感,应值得尊重。

发现学生追“星”了,老师该怎么办?也许有人会说,小孩子玩过家家的,几分钟的热度,不要去大惊小怪;也许有人说:追星是一种文化潮流,任何人抗拒不了,你年少时难道没有过吗?确实,每个人都渴望找到理想中的自己,这种期望被投射到偶像身上,于是追星,对偶像的崇拜,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既然无法阻挡,就顺其自然,担心什么呢?

原因一:近年来有关明星的负面新闻太多太多,盲目追星,导致孩子们的人生价值观发生偏离。

在综艺大众媒体的渲染下,孩子眼中的明星偶像仅限于从事演艺工作的漂亮的年轻人。演电影的为影星,唱歌的称为歌星,跳舞的是舞星,能够被称为“星”,乃是达到演艺界的巅峰。相比之下,演员,歌手的级别低多了,对青少年没有吸引力,收割不了粉丝,酬劳也低了十万八千里。于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演艺公司倾力打造包装明星,能细化到哪一丝头发该往哪边飘,准确到哪一个毛孔啥时候开,啥时候闭,“造星计划”推陈出新,完美无缺。歌手演员也挖空心思,甚至不择手段跨入“星列”,披上耀眼“星光”。更有被“星光”闪晕的粉丝少男少女们,在资本运作和媒体助推之下,疯狂得令人咋舌:倾光27万瓶牛奶、把陪睡当作粉丝的福利、借贷追星、锁场控场、撕逼大战等“脑残”行为。说实话,看见这些所谓的“明星”出场,有多少人能把他(她)与“艺术”二字联想在一起?更多人联想到的是票房、出场费、流量、人气·····一切与金钱相关的东西,也是娱乐媒体大力宣传的。阴阳合同掩盖下的天价片酬、偷税漏税、奢靡夜场、绯闻纠缠、崇洋媚外、认贼作父……一次次挑战人们道德底线,触碰国家法律“高压线”!作品是他们获得暴利的载体,更谈不上艺术精神在作品中的体现,引领时代朝流的文艺工作被这些缺德的家伙弄得乌烟瘴气,实在不能与陈道明、李雪健、李诚儒等德艺双馨的老一辈艺术家们联系在一起。在这样的环境下,发现学生有追星现象,怎么不令人忧虑。

今年,同事的一小男孩,用他父亲手机看网红直播时,刷了一万多元的礼物,幸亏被发现得早及时止损;前些年火红全国的一档综艺节目,迷晕了成千上万的少男少女!我的另一名同事的女儿,已经在某政法大学读二年级了,忽然辍学参加超级女生海选,好在学院及时通知家里,七大姑八大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她劝回头。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让我不得不警惕学生中出现的追星苗头。

所以当我看到这篇作文,再联想到“明星”的负面新闻、粉丝们的疯狂的行为,真是忧心忡忡,替他(她们)们的未来担心。

百度了一下,才发现这篇作文是从网上抄袭下来的。本可以松一口气:这小丫头是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随便抄录一篇文章好交差呢?但我随后仔细看了网页下面还有很多篇写偶像崇拜的文章:民族英雄、革命烈士、父母长辈、解放军战士……她为什么不抄录其它内容呢?后来,无意中在她们的QQ空间里发表的说说、图片全是有关这歌星的(如图),

学生追“星”,老师怎么办?


还有几位女生的QQ同样也有同样的追星崇拜,有一天,我试着与其中一名女生聊追星的事(如图)

学生追“星”,老师怎么办?


学生追“星”,老师怎么办?


学生追“星”,老师怎么办?


学生追“星”,老师怎么办?


还好,这个小丫头还能分清学习是现在的主要任务,追星还有理智,但后面那句:“王XX值得!“这么霸气的回答,想想如果某一天直的去了现场演唱会,是否的要与对方粉丝干起来。

二、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业水平让人担忧。

谈到这里,我不得不对本班学生情况做简单介绍:我所在的学校在城郊结合部,属于三级村类小学,学生来源比较杂,在今年才接任的这个六年级学生共44名,其中异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学生32名,90%的父母外出省外打工,要么是年迈的爷爷,奶奶照看,要么是学生自己在此独立学习生活,纯粹的留守儿童,其中有8名孩子父母离异。手机是必备的联系工具。可以想象这部分孩子放学后在家中究竟是在干些什么?听原来该班任课老师介绍,在五年级时学生们自己建了一个QQ群,后来被老师勒令解散了。开学第一周,我进行了一次语文摸底测试,均分38.5,20分以下16人。随后逐一对全班学生进行了基础知识测评,80%左右的学生认不全声韵母,不知道整体认读音节为何物,作业本发下去第二天是收不齐的,书写能力更是惨不忍睹。了解学生学业水平及家庭情况后,就知道作为他们的老师担心什么了。

曾有一篇文章说:如果要毁掉一个孩子请给他一部手机”。

像这位女生成绩好,有信心,自控力强,也许追星可能给她实现理想的驱动力。但外面世界诱感如比之大,父母又不在身边,担心他(她)们会一冲动会做出什么傻事。也许,城市中心学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裕,父母爱心陪护,家庭和睦,学生心态积极,阳光向上,并且兴趣广泛。这类学生追星,偶像不仅仅是演艺界的明星,不仅仅关注光鲜的外表、财富与物质,任何业界精英、民族英雄、行业翘楚、贡献巨大的人物都可能是他们崇拜的偶像。优质的明星偶像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师长的引导下,能形成“自我期待”的正向成长动力,能以自己的偶像为目标,努力完善自我,实现自己人生理想。

偶像激励成功人生的案例很多,女科学家雅梦在学生时代就以居里夫人为偶像,时刻鼓励自己,通过努力学习成为一名科学家,实现了人生目标;新加坡人斯库林少年时代以泳坛名将菲尔普斯为偶像,但他没有沉缅于偶像登上冠军奖台的辉煌时刻,而以菲尔普斯持之以恒的刻苦训练精神对自己严格要求,最终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100米蝶泳决赛中战胜菲尔普斯。

反观自己班级的大部分学生,很可能走向“追星”不利的一面。心理学指出:偶像崇拜既是实现理想的一种需求,又是安全感缺乏的一种体现,越是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对偶像的痴迷度越高。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们没有了陪伴和庇护,没有足够的情感交流,在安全感缺失的情况下,往往将情感寄托于耀眼的所谓的明星上,或者是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我百度了一下他们崇拜的几位演艺明星的经历,都是通过练习生出道成名的,说实话我并没有看见艰难磨炼逆袭成功的励志精神(也许是我孤陋寡闻),所以,在这些演艺界流量明星的光环的“晕轮效应”下,明星在他们心中如此完美,必然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建立不了的情感连接,寄托在明星及粉丝群身上,形成一种病态的迷恋。“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他们根本没有考虑到努力和成功之间的必然联系。

他们可以说是新中国最幸运的一代,国家脱贫攻坚扶贫政策,“两不愁三保障”让他们从穷乡僻壤搬进生活条件优越的城郊,毫不费力住上了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楼房,基本生活条件改善了,但幸福来得太容易了也不是好事,人生目标还得靠自己实现。知识改变命运,正值他们读书完成学业,打好成长基石的时候,却整天抱着一部手机做着虚无飘渺的明星梦,怎能让人揪心,难道今后还要重蹈父辈贫困的覆辙吗?

大家对学生“追星”现象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指教。


学生追“星”,老师怎么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老师   学生   演艺界   演艺   学业   崇拜   偶像   粉丝   担心   父母   理想   女生   孩子   歌手   明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