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改变中国

农民工改变中国

农民工改变中国

从1978年底算起,中国改革开放已经33年。

半个甲子来,制度之辩常有、观念之争不断,国人命运亦不乏曲折,但均无碍一个国家的整体巨变。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成就,可以归功于两股主要力量:其一是国家,其二就是农民工。国家作出了划时代的决策,但绵绵不绝为之挥汗如雨的,则是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两相比较,还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

农民工改变中国

农民工推动了中国经济30年高速增长的世界奇迹。

这批从土地上走出来的产业工人,拿着极低的工资收入,基本没有福利保障,总是随意而漫长地加班。他们默默承受,成为了全世界最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了全球资本到中国逐利。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世界工厂机器轰鸣,农民工把人生最有活力的时光消逝在流水线上,数年如一日重复着单调的动作,给商品打上“made in china”的标签。

因为农民工,中国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商品制造国和出口国,在国际贸易的大舞台上唱起了主角,创造了世界第二大经济总量。

农民工改变中国

在14亿人口的大国进行工业化的过程中,长期依赖工农业剪刀差哺育工业现代化,农民成为市场竞争下的弱势群体,负担一度沉重不堪。亿万弱小农户能够免于破产,正是得益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迈进了工地、工厂,以工资性收入弥补微薄的农业收入,巩固了农村家庭经济。农民工这种特殊身份,令他们进可务工,退可务农。有了生存的进退空间,农民工尽管每年如侯鸟一般迁徙,但已经成为一个内在稳定的群体。

农民工改变中国

农民有了生存的第二条道路,农村有了以工补农的机会,在中国利益与矛盾趋向多元化的这30年中,农村始终没有产生影响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保障了经济领域的高速发展。

农民工的出现加强了中国内部环境的流动性。

从1970年代起,第一批农民洗脚上岸,从生产队的土地上走了出来,从社队企业、集体经济中转化出来,成为最早的广义农民工。

1984年开始,中国正式确立商品经济,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商品贸易带动工业生产,城市对产业工人的需求量大增,农村人口开始大量外流。这一年,“农民工”一词正式诞生。

1992年,邓小平南巡,随后中国下定决心走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外资大举进入中国,产业布局遍地开花,城市建设快马加鞭。农民工流动因此风起云涌,蔚为壮观。到现在,中国农民工数量保守估计已经在2亿人以上。

从牢固地将劳动力和土地捆绑在一起的人民公社中突围,农民工率先对1958年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展开冲击。他们跟随着市场流动,打破了国家配置资源的单一形式。他们得以进入各个行业,体现出了社会各种分工的市场价值。

僵化的中国,因此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变得丰富多彩。

农民工改变中国

近些年来,对农民工的各种调查研究逐渐增多。但是相比于改革开放中的各种风流人物,农民工这个重要的群体,给予中国30年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却一直未有广泛传播。

在现实中,他们也常常处于弱势地位。他们强大了国家,自己却只能拥挤在逼仄的城中村;他们繁荣了城市,却留下了一个寂寞的乡村;他们穿着最廉价的T恤,生产着最昂贵的GUCCI和LV;他们每天照顾着雇主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却一年才能见上一回。他们是中国强大的力,也是中国深沉的痛,时刻拷问着中国的贫富差距和社会公平性。

农民工改变中国

随着第二、第三代农民工群体的出现,他们的利益诉求也在发生变化。他们渴望在城市被认同,以冲破城市内部形成的二元结构。农民工讨新、富士康跳楼等新时期的社会问题,无不考验着全社会对待农民工的诚意和胸怀。

农民工改变中国

当前中国,一方面正在寻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摆脱单纯依赖廉价劳动力的国际贸易竞争;另一方面则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与农村又在发生着深刻的改变。那么连接城市与农村的农民工们,经过了30年的奋斗,他们的改变会发生在何时,会朝哪里去。这无疑事关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事关现代化。

农民工改变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农民工   中国   社队   数年   剪刀差   产业工人   劳动力   群体   国际贸易   农民   农村   国家   商品   城市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