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鼓励无效?那是你没用对,这5种鼓励法才是正确姿势!

有一句话叫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20年前,中国的教育界开始大力提倡赏识教育。所以家长们、老师们都开始学着鼓励孩子,还记得十几年前,在课堂上会看到老师,让所有的孩子竖起大拇指,对那个需要赞美的孩子齐声说,棒棒棒,你真棒。

可是现在呢,又有些人说你真棒,是最没有意义的鼓励。

对孩子的鼓励无效?那是你没用对,这5种鼓励法才是正确姿势!

看来,鼓励孩子也要与时俱进,所以我们来了解一些鼓励的技术吧。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是多表扬好呢,还是多鼓励好?

那我们要学习鼓励的技术,得先明确鼓励的含义是什么?

我们把这两个字拆开来看一下,”鼓”指的是打鼓,而”励”呢,是振奋的意思,古代战场上为什么都会有鼓手,那是因为前方的将士们在作战的时候,无论他们处在劣势还是优势,“咚咚”的鼓声都会让他们无比振奋,所以鼓励是振奋人心的,给人带来正能量的事,让人能够有勇气去面对困难和挑战的。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常用的和鼓励相近的词语,叫做“表扬”。

表扬是什么意思呢?”表”指的是公开表现,”扬”指的是赞扬。那么从这两个词的含义来看,你有什么启示或者思考呢,或者我们这样问:你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是多表扬好呢,还是多鼓励好?

对孩子的鼓励无效?那是你没用对,这5种鼓励法才是正确姿势!

表扬促成的是固定型的思维模式,有些孩子会因此获得认可,上瘾,抗挫折的能力就会差,孩子经常被表扬,聪明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聪明的人,而聪明又是天赋,意味着我不用付出太多的努力,就可以轻松的完成一件事情。当接受更难的挑战的时,就意味着可能会失败,而失败会夺走聪明的标签,然后陷入死循环。

鼓励和表扬不同,鼓励促成的是成长型的思维模式,它能够激发孩子的信心、勇气,乐于接受挑战,更加激发孩子的潜能。

赞赏孩子的努力,他们就会认为是我付出了足够的努力才得到好的结果,就算是失败了,也是来帮助我成长的,那么这种思维模式的人就容易在未来获得成功。

对孩子的鼓励无效?那是你没用对,这5种鼓励法才是正确姿势!

哪些表达方式是鼓励性的,哪些是表扬的?

先看一个案例是这样的:

豆豆,他在阶段性测验的时候数学考了100分,语文考了78分。然后回家以后,他就先拿出数学试卷给爸爸妈妈看,那通常爸爸妈妈们会怎样表达呢?

对孩子的鼓励无效?那是你没用对,这5种鼓励法才是正确姿势!

这张图有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通常你是这几种反应里头的哪一种呢?或者你觉得比较合适的表达是哪一句呢?

后来豆豆又拿出了语文试卷,你又会怎么说呢,78分的语文试卷。

对孩子的鼓励无效?那是你没用对,这5种鼓励法才是正确姿势!

如果是你的话,你通常是哪一种反应呢?

对孩子的鼓励无效?那是你没用对,这5种鼓励法才是正确姿势!

把两组的反应拿来对比,能看出来:

A所说的话,会让孩子处在争气和丢脸中,是很难建立自信的。当你这样说的时候,你是激发了孩子的自信心呢,还是让孩子满足了你的虚荣心。

B所说的话,是一个带有否定的态度的话,在这个句子中有一个“不过”,这个词是一个转折连词,这个词的使用是把语意表达的重心落在了后面,不管你前面说什么,我们听到的重心都是后面的意思。

C所说的话,是比较的态度,潜台词是如果有几个100分,那你就还不错,如果有好些100分,那这就不算什么了。这种表达是让孩子去重视自我评价还是外部评价呢。

D所说的话,是表扬和批评的对应组,在这两个两种表达里,还有贴标签儿的含义。家长有时候觉得孩子有聪明的时候,当你觉得他有聪明的时候,那么你也会觉得他有笨的时候。

E所说的话,是奖励,那么面对这个数学考100分家长说的话,那下一次考试前孩子会怎么想呢,他可能会说,“爸爸,这次我考好了,你给我买个最新款的手机吧”,那这样的表达究竟是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内驱力还是外区力呢。面对那个78分的试卷,不仅取消了买手机等一个一个又一个奖励,同时,还有惩罚在里头,那这个惩罚在孩子的心里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G所说的话,也是表扬和批评对应的组,它和D的表达是一样的,但是在G组里头还多了一层抱怨嫌弃的色彩。

只有F所说的才是鼓励的话,无论孩子的成绩优劣,我们都鼓励孩子感受自己的内心,尤其是接纳孩子,不让孩子停留在消极的情绪中。而且积极的去面对,寻求解决方案。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会发展出一种自豪感和价值感。

其实,鼓励和表扬都是肯定孩子的一种方式,只是这些方式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的影响是有很大的不同的。鼓励是不评判的事,给孩子提供机会,我有能力,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

而表扬,就不利于人们去深层次的体验自我价值,尤其是表扬过多,或者以控制为目的的表扬,那么就更容易塑造孩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这样的一种行为模式。

对孩子的鼓励无效?那是你没用对,这5种鼓励法才是正确姿势!

鼓励的方法有哪些?

鼓励是教给孩子们在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所必须的生活技能和社会责任感,鼓励绝不是对结果进行评价,而是认同行为的过程,认同行为背后的情感态度,它传递出的是信任和尊重,尤其是在被失败,沮丧无助,恼怒伤心等等负面情绪包围时,适时的鼓励犹如雪中送炭,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温暖和力量。

1,榜样法

如果是在一个小团队中,我们可以通过鼓励那些状态比较好的孩子来提醒那些状态不太好的孩子。

比如说,如果有哪个孩子的状态不够好,那我们可以说,“哎呀,我注意到谁谁谁,表现的很好,他没有被别人打扰到”,就是赞美那个他旁边的不太容易分心的,比较专注的孩子。

那我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会看着那个我们要表扬和赞美的孩子,当你说完这些话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其他几个状态不好的孩子立马就坐直了,立马就投入进来了,所以这个效果还是蛮好的。

2,比较法

这里所说的是跟孩子自己比,跟孩子之前好的状态作比较。

比如说,孩子产生不满情绪的时候。那么我们可以说,上次你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也是有一些困难的,不过我记得你坚持的时间要比这次长一点,你想再试试吗?或者说你上次坚持的时间不如这次长,你比上次要更好,要不要再挑战一下,挑战你的不可能。

3,十分之一法

有很多父母讲的最多的就是孩子的缺点和不足,那我会建议他们使用这个方法,就是在十处问题中找出其中一处好一些的方面来鼓励。

比如有些父母会说:“孩子不好好吃饭,吃饭的时候总爱玩儿”。

那也可以用十分之一法,你可以说:“我注意到,刚才那一分钟你吃饭的时候没有玩儿,你在专心的吃饭”,那么通常孩子就会想下一分钟我也能做到专心吃饭。

所以孩子的进步是一点一滴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我们能够带着一种静待花开的态度,再加上鼓励和引导,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越来越好的。

对孩子的鼓励无效?那是你没用对,这5种鼓励法才是正确姿势!

4,致谢法

也就是向孩子表达谢意。

比如说,谢谢你对我的信任,跟我如实的说了这件事儿,这种相互信任的感觉真好,或者还可以这么说,谢谢你这么努力的学习,让妈妈很省心,有你这样的女儿真好。

一些传递鼓励的句子:

5,在家里设一面鼓励墙

这个墙可以稍作装饰。然后可以买一些不粘贴心型的、彩色的,把一些想要鼓励的话,鼓励谁写在上面。然后把它贴在一个家里头或者教室里一个最显眼的地方,让大家都能看得到。

为什么会出现鼓励无效的情况呢?

有的家长说我们也鼓励孩子呀,但是孩子总是鼓不起来劲啊,没有什么理想的效果,那为什么会出现鼓励无效的情况呢?

1,要放下过度保护的意识

比如包饺子,当孩子去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我们就很担心,不断的教孩子,然后孩子做完了以后我们再替他捏,就怕露馅儿,有时干脆不用孩子做,因为家长嫌麻烦。

其实这些都是对孩子的过度保护,那么这种过度保护会让孩子失去勇气,让孩子相信自己做的不好,我们需要首先放下教和保护,鼓励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寻找自己,在发现自己和寻找自己的过程中生成自信。

对孩子的鼓励无效?那是你没用对,这5种鼓励法才是正确姿势!

2,不允许孩子出错误

当错误来临的时候,其实责备已经没有办法去解决问题了,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的层面,想办法去弥补错误的后果,在弥补中积累经验。

3,鼓励的时机,很重要

当冲突发生的时候,大人和孩子都可能会因为太愤怒而不能给予或者接受鼓励,那我们需要在一段冷静期之后,鼓励才能被给予和接受。所以在爆发期的时候,鼓励是没有任何的意义,那么这时候如果给孩子鼓励的话,孩子不接受,大人也会觉得非常的没面子,不舒服。

4,鼓励要实事求是

鼓励不是控制的手段,如果你希望通过鼓励来达到控制孩子的目的,给孩子施加压力。那么,孩子就会很容易地识别你的目的而不接受鼓励,或者鼓而不发。因为当你要以控制为目的去鼓励孩子的时候,你的鼓励就会变得很虚伪,变成孩子心中的套路,那你今后想要再去鼓励他,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

5,鼓励的时候不比较

不要说,你努力学习的劲头可比你们班的某某某强多了,鼓励是帮助孩子形成一种积极的自我评价,那我们通过和别人的比较,又成为一个外界评价的样子了。

对孩子的鼓励无效?那是你没用对,这5种鼓励法才是正确姿势!

鼓励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他重点在给予孩子自尊和成就感,鼓励对家长来说也是一个引领之旅,你希望孩子负有什么样的品质,就要不时的在这些方面去鼓励他,他最终会走向这个方向的。

同时鼓励对家长来说也是一个发现之旅,如果我们带着鼓励的态度去看待孩子,那么我们就会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长,帮助他发挥优长,而成为自信,自尊,自立,内心丰富强大的人。

为人父母,我们有没有闭上眼睛扪心自问,我们爱孩子吗,我们懂孩子吗,我们是孩子选对的父母吗,一个再优秀的老师也只能陪孩子几年,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却是一辈子,父母才是孩子的天花板和起跑线,父母不在学习中成长,孩子就在生活中买单,让我们一起加油,成为那个对的家长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豆豆   孩子   目的   可能会   含义   姿势   没用   所说   自信   情绪   聪明   态度   爸爸   家长   正确   父母   状态   努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