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教育孩子善良?

为什么要教育孩子善良?

为什么要教育孩子善良?


教育的本质是教人向善——善心、善言、善行。


曾几何时,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令举国哗然,又浙江学生徐立杀母、湖南某学生杀父事件让人震惊,无论是“重庆的女孩25楼摔童事件”还是“复旦投毒案”等悲剧的曝光,一次又一次警钟敲响都警示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孩子的善良品质教育及培养孩子具有起码的道德良知。


何谓“善良”,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心地纯洁,没有恶意”。善良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育孩子以善良之心看待社会与人生。应当说,善良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课,它希冀着人生美好的未来,应该是人一生追求的道德规范。


《三字经》开篇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就是说人的最初的原始本性是善良的,随着后天环境的变化,本性会越来越近,习性会越来越远;如果不及早进行教育,人的习性就会发生变迁。所以,善的教育越早,将来的影响力就会越深远。这就是古人重视童蒙养正的深远意义的道理之所在。


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在《论语》中明确提出对孩子的教育目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文学。”泛爱众就是善的思想和言行。


为什么要教育孩子善良?



法国作家雨果说得好:“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良、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善心常驻。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对众人而言,唯一的权力是法律;对个人而言,唯一的权力是善良。


卢梭认为:“当儿童只意识到他自身时,他的行为并无道德意义;只有在他的意识扩及自身以外时,他才第一步形成善恶的情操,第二步形成善恶的观念。”这两者便真正使他成为人,成为人类中善与人处的一分子。


教育,一定要先让孩子是个“人”,是一个善良的人,富有爱心的人。


做一个好人,比什么都重要。

善良的人干净温暖,他们往往有更好的人缘,更多的朋友。

善良的人有底线,他们不会去做危害别人的事,也自然不会招致祸患。

善良的人内心有光,他们心中有一份谁也夺不走的温暖。


为什么要教育孩子善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卢梭   雨果   行有余力   论语   孔子   善良   善心   习性   善恶   本性   教育孩子   权力   道德   事件   孩子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