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写作教学这点事儿


谈谈写作教学这点事儿


很久以来,一直特别想说说写作教学这点事,但每次都如鲠在喉。

二十多年从事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工作,每一个学期必须按教材要求,循规蹈矩从事作文教学,要求学生完成至少六个大作文,全批全改,因为上级以此作为评判作文教学的标准;还要完成若干考场作文的讲评指导,因为这样似乎学生就能从每一次考试中有所收获。

毫无疑问,这些常规动作都是围绕中考指挥棒而设,对于所有考生来说,60分的作文属实重要,而我们教师也为这60分付出了太多的汗水。

积累一些所谓的好词好句、名人名言、事例材料,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写作技巧,甚至行文过渡、首尾呼应都练得如出一辙,千篇一律,作文拿个中上的分值似乎不成问题。

然而这些都是培养应试作文的方法,无异于培养统一标准的生产零件;我想要说的其实是真正出发点在于面向初中学生的写作教学,其方式无外乎三种。

其一,读。

广泛的阅读是所有写作的基础,这一点无需质疑。我觉得,阅读的最早时间应该是从婴儿期开始,从读图开始,到绘本到文字,甚至呀呀学语也是读的一种。基础阅读的范围一定要广,文学类、科普类、社科类……没有一个孩子是生而爱书的,培养对阅读的兴趣特别重要。一个三岁以下的孩子,撕咬一百本书都很正常,这是他感知世界、接触阅读的一种方式。一个小学生,除了课本之外,要有更多新奇有趣的知识给他满足感,这种感觉有一部分必须来源于阅读。一个中学生,除了阅读,找不到第二种迅速认知世界、补充教材知识体系缺陷的方法。

其二,写。

小孩们刚会说话的时候都是诗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说普通人说的话,于是,一切变得就不那么美好了!上了小学,要会把“把字句”变成“被字句”,要用一些自己都不喜欢的方式来说话。到了中学,情况更糟,那些文质优美的前人之作,要被拿来出各种中考题型,中心主旨、修辞作用、感情色彩……阅读的兴趣就慢慢被抹杀掉,诗人自然成了答题机器。写,自然就成了老大难。所以,老师们绞尽脑汁,教给学生写作技巧,不敢不教,因为有一场场的考试在前面。写真话的作文越来越少,少年老成,童趣全无。作为范本的考场满分作文就成了争相模仿的对象,直到最后,我们培养的还是会考试拿分的写作。

其三,练。最理想的练笔,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可是,在目前的情况之下,练笔,就是应试的手段。放学时间,随便到某个中小学门前,各种写作班的招生简章铺天盖地,“一个月提高写作能力”,“中考作文提分指导”等等,如此急功近利,写作还是生产机器零件。

好多朋友都问我,孩子小学是不得上写作班了,我的建议都是“不”,没有阅读基础的写作班只是生产零件模型的外壳。其实重视写作结果忽视阅读过程是最可怕的事情。

恶性循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家长急,孩子怒,老师累,母语写作竟成了众多孩子的噩梦!提写作就头疼,交作文就为了凑字数。那些美好的关乎风景、关乎人性、关乎生命的写作就被考试分数活活地扼杀了!

客观地讲,以我们的微薄之力不能够改变目前写作教学的趋势,但是我们至少可以留给孩子们一些自由的阅读和写作。如果能转换一种视野,让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尽情地读,尽情地写,到了初中,提供更广阔的阅读写作空间,到了中高考的时候,应该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诚愿所有的孩子不必写着千篇一律的八股文,拿着语文的高分,真正地说说人话,写写人事儿,做一个会说中国话的中国人就足够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中国话   切变   修辞   字句   考场   零件   中考   事儿   诗人   方式   孩子   小学   基础   方法   考试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