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我最痛恨的美德

勤俭节约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从灾难中走来,饥饿的基因刻在我们的骨子里。积谷防饥,未雨绸缪是老祖宗教给我们的经验。前两年国家倡导的“光盘行动”,也在告诉我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我从来不否认节约的可贵,但是节俭某些时候却成为我最痛恨的美德。

节俭有时候反而成为一种浪费。相信大家都看过这个故事,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每次图便宜都会买一筐快要烂掉的桃子,每次吃桃子的时候都是先挑着烂的吃,结果,这一家子从来没有吃过好桃子。举一反三,这个家庭的吃穿用度,我相信都是不会是“新鲜的”。在最好的年华,用的最差的,吃的最次的,穿的最丑的。贫穷让人不得不节俭,节俭却造成了可怕的后果,轻则孩子自卑,自暴自弃,造成一辈子的性格缺陷,心理阴影。重则家人生病致癌,花费巨大。过度的节俭,不管是对性格的形成还是身体的摧毁都是致命的。老一辈母亲,做饭很少正合适,大多是多一口,为了不浪费,母亲哪怕已经吃饱,也会把这一口勉强自己吃下,老祖宗告诉我们吃饭八分饱,身体自然好,这一口饭没有扔到垃圾桶,但是我们的身体却成了垃圾桶,装着这一口不必要的饭。

节俭有时候反而成为一种负累。我不止一次听我同事抱怨,她们和婆婆一起吃饭,婆婆每次都是吃剩饭。按理说同事家庭条件不错,虽说男方家庭条件不如女方,但是同事夫妻都是公务员,旱涝保收,家庭条件说的过去。但是每次婆婆吃饭的时候都是让别人吃新做的,自己把剩菜剩饭端到自己面前,哪怕就剩一个汤,哪怕就剩下没有多少肉的骨头,婆婆也舍不得扔,热了一次又一次。同事不止一次和她婆婆说过让她不要再吃剩菜,家里不缺吃饭的钱,说了无数次,但是依然无法改变固执的婆婆。因为婆婆总是吃剩饭,导致同事每次吃的丰盛点都觉得心理压力极大,罪恶感极深,导致本来轻松惬意的吃饭氛围变得极其压抑。过度的节俭,让孩子背负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他们认为母亲还在受苦受累,孩子们有什么资格享受。虽然母亲没有要求孩子们一起过她那样的生活,但是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抉择。她们用潜移默化的力量拉她们的孩子进入到她们的那个时代,过她们那样的生活方式。

节俭有时候是矛盾的根源。婆媳关系自古以来就是最难解开的难题。看电视剧《双面胶》我们知道婆婆嫌弃儿媳爱买东西,花钱如流水。现实生活中何尝不是?婆婆对儿媳收不完的快递,穿不完的衣服,价格吓死人的化妆品颇有微词。不管是儿媳挣不挣钱,婆婆都认为儿媳是“败家娘们”,不管儿媳挣不挣钱,儿媳都很反感婆婆的手伸得太长,管的太宽。更多的 时候是婆婆侵犯了二人相处的边界。婆婆觉得无用的东西,儿媳就觉得我有用就买了。婆婆认为孩子的衣服玩具穿旧的玩旧的就挺好,可是妈妈就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想给他最好的。人与人相处的前提是尊重和理解。婆婆总是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儿媳身上,婆媳冲突不可避免。节俭是一种美德,美德是约束自己,而不是要求他人。这样的道理,又有几个婆婆能明白?

节俭有时候会导致家庭环境凌乱。节俭的人,不忍心一丝一毫的浪费。我相信,不少家里应该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垃圾袋。节俭的老人,总想着塑料袋的二次利用,买菜的,买米的,去超市的,不管大小,无论干净与否,都塞在家庭的各个角落。我嫂子自幼家庭条件不太好,总喜欢囤货,坏了舍不得扔的水果,满床的衣服,孩子的旧书,她的各种护肤品,喝完酒之后的空瓶子,还有不知道她从哪里弄来的各种瓶瓶罐罐,她又不爱收拾,不仅使家里客厅卧室凌乱不堪而且散发出一股异味。“断舍离”对她而言是遥远而陌生的词汇。

勤俭节约没有错,勤俭节约的人也没有错,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度,千万莫要矫枉过正,否则害人害己。所以,有时候节俭成为我最痛恨的一个美德,婆婆的节俭让我们的婆媳关系如履薄冰,妈妈节俭让我总是担心她糖尿病的身体,嫂子的节俭让我不愿意回娘家。我多么希望我的婆婆妈妈嫂子不那么节俭,适度听取一下别人的意见,放过自己,也放过自己的家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节俭   美德   勤俭节约   剩饭   儿媳   婆媳   桃子   嫂子   婆婆   同事   母亲   身体   条件   孩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