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老师自创的“省力跑步法”曝光:中考体育不再难,还能拿高分

体育老师自创的“省力跑步法”曝光:中考体育不再难,还能拿高分

正文字数:1352字

阅读时长:约4分钟

说起体育课,大家应该都忘不了上学时候的快乐时光,上体育课就意味着可以有外出活动的时间,完成基本的训练之后,同学们就可以自由活动了。

体育老师自创的“省力跑步法”曝光:中考体育不再难,还能拿高分


但对于课业比较繁忙的初高中来说,体育课很可能会被其他学科的老师占用......这也让许多学生戴上了“痛苦面具”

体育老师自创的“省力跑步法”曝光:中考体育不再难,还能拿高分

体育成绩的重要性

但随着教育改革的开展,体育被列入了中考范围,也就是说体育成绩会影响到学生的升学考核成绩。

体育老师自创的“省力跑步法”曝光:中考体育不再难,还能拿高分

现代教育重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传统教育过度重视文化课成绩,以至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被严重忽视。

在新的教育体制下,体育不仅被列入中考范围,教育局还出台政策要求学生每年必须通过身体素质测试,这样才能督促平时欠缺体育锻炼的同学迈开腿、走出教室。

体育老师自创的“省力跑步法”曝光:中考体育不再难,还能拿高分


要知道,一旦关系到学业考试,学生的学校才会提高重视程度。

因为这个政策,一些学生感到糟心无比,有些人天生体能就比较弱,平时也不喜欢体育锻炼,在体育考试上处于劣势,稍微发挥失常的话,还有可能拖累文化课成绩。

体育老师自创的“省力跑步法”曝光:中考体育不再难,还能拿高分

体育老师公认的“省力跑步法”火了

对于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女生来说,中考体育里的800米长跑简直就是噩梦一样的存在,要坚持跑完全程还要保证速度,很多人跑完之后都“元气大伤”。

体育老师自创的“省力跑步法”曝光:中考体育不再难,还能拿高分


其实跑步也是要讲究技法的,专业的人跑步非但不会累,还会越跑越享受。有体育老师就自创了一套“省力跑步法”,学生试了之后都说好,中考体育一点都不难,只要有方法。

省力跑步法有三个注意点,其一是最后冲刺,最开始保持平稳的速度,保存体力,最后50米到100米的时候再冲刺,会比较轻松。其二是合理利用跑道优势,尽量跑内道。

体育老师自创的“省力跑步法”曝光:中考体育不再难,还能拿高分


最后一项原则是创造“假想敌”,鼓励自己,有压力才能有动力,适当的给予自己一些鼓励和刺激,是不错的方法。

体育考核纳入中考体系其实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坚持锻炼的好处数不胜数。

体育老师自创的“省力跑步法”曝光:中考体育不再难,还能拿高分

坚持锻炼有哪些好处?

★ 有利于促进骨骼和肌肉生长

小学和初中的学生都处于身体发育阶段,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活动筋骨,促进骨骼的发育和肌肉生长。特别是跳绳、打篮球、慢跑之类的运动,十分有利于肯定能拿高分高。

体育老师自创的“省力跑步法”曝光:中考体育不再难,还能拿高分


★ 增强体质,预防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病

坚持锻炼可以让机体长期处于有氧状态,有利于保持各个器官的活力。

现在有很多孩子年纪轻轻身体就不太好,甚至有些人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坚持锻炼可以减脂塑形,减轻身体的负荷,预防各种慢性病。

体育老师自创的“省力跑步法”曝光:中考体育不再难,还能拿高分


★ 保持健康的心态

运动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人体对各种环境的适应性。同时,运动也可以让人保持健康的心态,久在樊笼里,偶尔痛快地出出汗,可以释放一整天的压力。

体育老师自创的“省力跑步法”曝光:中考体育不再难,还能拿高分

好习惯要从小养成,家长也要从小培养孩子坚持锻炼的习惯。

体育老师自创的“省力跑步法”曝光:中考体育不再难,还能拿高分

家长如何让孩子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① 找到一项孩子喜欢的运动

把运动变成爱好,运动才能变成长期坚持的好习惯。家长可以带孩子多体验几项运动,找到孩子最喜欢的那一项,让孩子学习。

体育老师自创的“省力跑步法”曝光:中考体育不再难,还能拿高分

② 制定每日锻炼计划

家长可以制作一张打卡表,督促孩子每天完成,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享受运动。一个习惯的养成通常只要21天,按时完成打卡,孩子就能养成锻炼的好习惯。

体育老师自创的“省力跑步法”曝光:中考体育不再难,还能拿高分

结语

其实每天锻炼就是一种坚持,和其他所有事情一样,持之以恒收获坚持的喜悦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奖励。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里是小允儿的妈妈,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中考   体育   慢性病   高血压   体育课   骨骼   身体素质   体育锻炼   重视   家长   身体   习惯   成绩   孩子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