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笃志真科研,温文儒雅施剑林——我们眼中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施剑林院士是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同时也是硅酸盐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他博学笃志真科研,温文儒雅,是我们科研工作者的楷模。

博学笃志真科研,温文儒雅施剑林——我们眼中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施剑林院士

施院士是江苏太仓人,1983年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1989年于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8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担任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信息功能陶瓷若干基础问题研究”(2002-2008)和国家重点纳米专项“半封闭空间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治理的关键纳米技术”(2013-2017)首席科学家,同时还承担并负责多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863”材料高技术和科学院创新方向性等多项国家与地方科研项目。

博学笃志真科研,温文儒雅施剑林——我们眼中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公开资料显示,施剑林院士主要从事无机纳米材料,介孔材料与介孔主客体复合材料的合成、非均相催化性能与环境应用,介孔纳米颗粒的可控合成及其生物相容性、多功能化、药物输运和纳米诊疗剂等方面的研究。施剑林院士一直致力于将一生所学的新材料应用到医学中,通过二者交叉结合为传统的医学注入了新活力,为新材料的应用开辟新方向。

博学笃志真科研,温文儒雅施剑林——我们眼中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几次交集

国纳环境酱与施院士的交集不多,梳理了一下,大致有以下两个。

早年因研究生时期的课题需要做一些测试,经常去硅酸盐研究所的同学那里做实验,于是就“听说了”施剑林院士,知道他当时就是所里比较牛的人:年轻有为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博学笃志真科研,温文儒雅施剑林——我们眼中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然后一晃十几年,国纳环境酱来到了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环境研究室,因为施院士是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半封闭空间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常温治理的关键纳米技术”的首席科学家,而这个项目正好是我们研究室具体承担的,所以有幸能经常看到施院士的身影,也能听到周围同事对他的评价,于是与施院士就有了一些交集。

博学笃志真科研,温文儒雅施剑林——我们眼中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们眼中的施剑林院士

在环境研究室,大家对施院士的一致印象是:博学笃志、温文儒雅。

对学术,他孜孜以求,勇攀科学高峰,团队提出了纳米催化肿瘤治疗的全新概念,彻底抛弃传统化疗用的高毒性化学药物,采用无毒或低毒纳米颗粒,原位在瘤内通过催化产生抗肿瘤组分如ROS等,从而达到基本无毒副作用的肿瘤特异性治疗。

博学笃志真科研,温文儒雅施剑林——我们眼中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对学生人文关怀,善给关键意见。据研究室赵昆峰博士讲,对于“半封闭空间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常温治理的关键纳米技术”项目,在大家遇到困难时,施老师总能给出关键性的意见。对于项目实施,他尽职尽责,小到一个标点符号,大到整篇文章构思,都会逐字逐句给予修改,充分体现了学者风范。

博学笃志真科研,温文儒雅施剑林——我们眼中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据最新消息,施剑林院士目前已加盟同济大学,初衷是借助同济深厚的医学背景,深入开展与医科的交叉融合,推进由他提出的“纳米催化医学”这一前沿研究方向:通过使用无毒纳米颗粒而非传统的有毒化疗药物,来引发瘤内原位的催化反应达到抗肿瘤目的。

博学笃志真科研,温文儒雅施剑林——我们眼中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这就是我们眼中的施剑林院士,博学笃志、温文儒雅。在此祝愿施院士在新的工作岗位新的研究方向早日开花结果,攻克抗肿瘤药物这一世界难题,为广大患者带来真福音。#中科院院士##科技头条##上海头条#

博学笃志真科研,温文儒雅施剑林——我们眼中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是国纳环境酱,百家榜上榜创作者,专注空净/新材料/节能环保,分享大科技资讯。


重要声明:此处所发表的图文是作者国纳环境酱原创作品,版权归国纳环境酱所拥有。转载请标明原创作者及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温文儒雅   博学   院士   中国科学院   硅酸盐   纳米技术   污染物   研究室   新材料   上海   纳米   药物   眼中   科研   关键   医学   环境   国家   施剑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