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明代青花瓷,皇帝性格深刻影响本朝官窑风格

青花,仿佛出现就是高峰,元明清三朝都居于瓷坛霸主地位。蓝色和白色的对比不失雅致、不失浓烈,能最广泛地被各阶层的人所接受、所喜爱。

高峰元青花之后自然是明代青花,明清花没有衰落而是继续发展,明代各个朝代各具特色。如果想看出明代各朝青花的特点还是得去国家博物馆这种大博物馆,藏品多、种类全。国博“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中明代青花是按照明代皇帝的顺序排列,基本可以做到各朝青花特点一目了然。

明代青花大概可以分为永宣青花、空白期、成弘青花和嘉万青花,青花的变化经历一个从浓烈到淡雅到浓烈的变化。但这不是一个从原点回到原点的圆,永宣的浓烈与嘉万的浓烈不是一个浓烈法。

国博:明代青花瓷,皇帝性格深刻影响本朝官窑风格

明洪武 青花折枝牡丹纹花口盘。

朱元璋大概因为姓朱,朱者红也,他喜欢釉里红似乎比青花多些。证据吗就是现在留存在下的洪武釉里红比青花多。洪武也有青花,但这个时期的青花普遍器型粗大,胎体厚重,青花色泽偏灰。

【永宣青花】

永宣青花是瓷器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期。永乐,从某种意义上讲也算开国之君,他的江山是一刀一枪打下来的,自有开国之君的气魄。永乐出手都是大手笔,比如《永乐大典》、用青花做地砖的大报恩寺、修建北京故宫和迁都,都是胆子小的帝王不能完成的任务。洪熙,朱棣嫡长子明仁宗朱高炽,在为不到十个月,忙着调整朱棣的政策、没顾得上在瓷器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就挂了,所以一般很少提到他的瓷器。宣德,在位十年,历史上著名的“仁宣之治”因为他老爸仅在位十个月,所以大部分功劳该归给宣德。明宣宗朱瞻基能文能武,艺术修养很高,他极高的艺术品位也是宣德青花水准很好的原因之一。

国博:明代青花瓷,皇帝性格深刻影响本朝官窑风格

明永乐 青花折枝牡丹纹折沿盘。

永乐青花的特点就是郑和从夕阳带回来了烧制青花的上等色料苏勃泥青,也称苏麻离青。苏青料发色浓烈,晕散不匀,结晶处深入胎骨,用手抚之有凹感。

国博:明代青花瓷,皇帝性格深刻影响本朝官窑风格

明永乐 青花莲瓣纹漏斗。

国博:明代青花瓷,皇帝性格深刻影响本朝官窑风格

明永乐 青花番莲纹轴头罐;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纹折沿洗。

国博:明代青花瓷,皇帝性格深刻影响本朝官窑风格

永乐青花器型多样,很有异域风格。

国博:明代青花瓷,皇帝性格深刻影响本朝官窑风格

明永乐 青花折枝花果纹执壶。

国博:明代青花瓷,皇帝性格深刻影响本朝官窑风格

明永乐 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带盖)。

国博:明代青花瓷,皇帝性格深刻影响本朝官窑风格

明宣德 青花夔龙纹罐。

宣德的瓷器的胎底是细砂底,摸着跟小孩屁股般,很滑溜。青花用料有进口、国产两种,以进口苏麻离青料描绘为主。用苏麻离青则与永乐青花特色相同,用国产钴料则或呈现色泽蓝中带灰,没有黑褐色铁锈结晶斑点;或发色清淡,有晕散现象,色泽幽雅。

国博:明代青花瓷,皇帝性格深刻影响本朝官窑风格

明宣德 青花轮花纹绶带而葫芦瓶。

国博:明代青花瓷,皇帝性格深刻影响本朝官窑风格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纹豆。

国博:明代青花瓷,皇帝性格深刻影响本朝官窑风格

明宣德 青花海水龙纹高足碗。

永宣青花只有三十多年历史,虽然没有元代青花那种热烈奔放,其胎釉精细,发色浓艳,造型多样,纹饰超凡脱俗,还有点异域风情。永宣青花一直是青花瓷器的魁首。

【空白期】

正统、景泰、天顺这三朝一共28年,是瓷器的空白期,也称是瓷器的黑暗期。宣宗38岁就挂了,儿子明英宗继位时才是一个九岁的孩子。没有父亲的教导,崇信宦官王振,引发了后来的土木堡之变,自己做了瓦剌人的俘虏。大明为了不受制于人,拥立其弟继位,即为景泰帝。当景泰皇帝病重的时候,英宗弄了个夺门之变,自己又做了皇帝,年号天顺。正统、景泰、天顺实际上是三朝两帝。这28年乱哄哄的,你方唱罢我登场,也没有精力管瓷器烧造,瓷器的质量也的确不咋地,所以称之为瓷器的空白期或黑暗期。

国博:明代青花瓷,皇帝性格深刻影响本朝官窑风格

明天顺 青花携琴访友图罐。

【成弘青花】

把成化、弘治和正德三个时期的青花归到这个时期。成化,他爸英宗继位后他是太子,他叔景泰继位后他不是太子了,他爹再继位他又是太子了。啥好孩子经得起这么折腾,所以成化很缺少安全感。他有一段旷世的姐弟恋,非常依赖大他十七岁(一说十九岁)的万贵妃。成化鸡缸杯和天字罐都是价值连城。弘治,明孝宗朱佑樘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他在位的时期被称为“弘治中兴”。但因为他父亲成化宠爱万贵妃,他五六岁才见到自己的父亲,而后母亲在一个月后暴毙,对他的身心都有很大冲击。他是有记载的唯一一夫一妻、未纳妃的帝王。也许,对于帝王太需要多子了。他只有一个儿子活下来,就是被传说为不务正业的正德。正德无子,所以帝位不得不转到别家。他家是真有皇位要继承,可惜他家真没了儿子。可惜弘治这支了!正德被传为“不着调”,封自己为大将军、设置豹房……,但事情都可能两面说,如果继位的是他儿子可能就是另一种说法。比如封自己大将军也可以被说成“勇敢”。人嘴两张皮!可惜,他没儿子,继位的是他堂弟。连亲弟弟都不是,堂弟能说他什么好!家里有皇位的,有儿子还真重要。

这三位皇帝都是在未年的时候登基,也都命短,不到四十岁。

国博:明代青花瓷,皇帝性格深刻影响本朝官窑风格

明成化 青花海兽纹碗。

成化和弘治两位皇帝都有点文弱。所以,这一时期的青花的颜色由明早期的浓烈转向淡雅,画法也由永宣的强烈变为柔弱。进口的苏麻离青料已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平等青,发色淡雅,没有结晶黑斑,色泽平和均匀。成化青花在具体画法上,双钩平涂。成化青花人物有“成化一件衣”的说法,即光膀子穿一件衣服。马未都说成化青花有点很腻的感觉,就像人脸油擦多了一样。这是啥感觉呢?

国家博物馆这个陶瓷馆中没有弘治的青花,有他的代表作鸡油黄的盘子。弘治官窑比较少见,与他本身比较节俭有关。弘治青花的特点就是画面大面积留白。

国博:明代青花瓷,皇帝性格深刻影响本朝官窑风格

明正德 青花缠枝莲纹三足炉。

青花到了正德这里又由清淡逐渐转为青翠,正德青花上承成弘下接嘉万。正德深受伊斯兰文化影响,他的瓷器中大量出现伊斯兰文字。

【嘉万青花】

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除了中间的隆庆在位时间短点只有6年,嘉靖45年、万历48年,祖孙三代合起来就是99年。

嘉靖,外藩入主,心理上还是有阴影的。他本是极聪明的人,但这个阴影让他热衷于玩弄权术。嘉靖朝有几件大事,继位之初的大礼仪之争,壬寅宫变……都极大的改变了嘉靖的性格走势,后果有点严重。

隆庆,挺倒霉的,老爸是嘉靖,儿子的万历,两个不爱上朝的都让他摊上了。他老爸本来就性格不咋好,后来还吃丹药,药物中毒就更加烦躁,脾气坏到连宫女都想弄死他!隆庆这个等着接班的儿子可能更不入老爸的眼,提心吊胆地过每一天。总算接班了,心力也耗尽了,只干了6年。隆庆开关是他在位期间可以大大记上一笔的成绩。

万历,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以几十年不上朝闻名,也是死后的倒霉蛋,他的陵墓是唯一被咱们郭同志挖了的。本来就事还可以研究一下他的身体状况和死因,看看不上朝是不是真的是身体原因。结果帝后的遗体还被付之一炬。

国博:明代青花瓷,皇帝性格深刻影响本朝官窑风格

明嘉靖 青花缠枝莲纹罐。

从嘉靖开始青料使用回青,蓝中带紫,有点类似佛造像中佛陀发髻的颜色,所以也叫佛头青。

国博:明代青花瓷,皇帝性格深刻影响本朝官窑风格

明嘉靖 青花八仙云鹤纹葫芦瓶。

嘉靖青花内容受道教影响显著。葫芦、八仙等道教内容大量出现在嘉靖青花中。

国博:明代青花瓷,皇帝性格深刻影响本朝官窑风格

明隆庆 青花云龙纹缸。

国博:明代青花瓷,皇帝性格深刻影响本朝官窑风格

隆庆青花颜色最为浓艳,蓝得发紫,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中属于鹤立鸡群。隆庆瓷器上人物的特点是长腰,人物一般画成半蹲来显示长腰。还有一点,隆庆瓷器款识是“大明隆庆年造”而不是其他朝代的某某年制。

国博:明代青花瓷,皇帝性格深刻影响本朝官窑风格

明万历 青花百寿字罐。

万历瓷器典型特征是装饰繁缛,密不透风。瓷器上的画没有主题,比如这个寿字罐就满满当当全是寿字不留空隙。也许是受到小时候太严厉教育、课业很重的影响。他的老师张居正以及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极为严格,这一方面让他产生了极大的逆反心理,亲政后不遗余力地清算张居正,但另一方面习惯也深深刻在了生活里,包括瓷器纹样的密不透风,仿佛是课业布置的极多,密不透风。

嘉万青花是明代青花继永宣青花后的第二个高峰,数量多、造型千变万化,蓝中带紫的颜色和贴近生活的装饰,都是人们喜爱它的原因。这一时期外销瓷是数量也在增加。

国博:明代青花瓷,皇帝性格深刻影响本朝官窑风格

明崇祯 青花山水人物纹净水碗。

大明来到天启、崇祯也就走到大明的尾声。这个时期的瓷器再加上清朝的顺治、康熙合起来都算是青花的过渡期。崇祯的青花摆脱了嘉万以来繁缛的密不透风的风格,走向了清丽、舒朗的风格,这也奠定了康熙青花的风格基础。

推荐相关阅读:

国博:瓷器的婴幼儿期

爱上博物馆之企盼天上掉下件汝窑馅饼 破的也行—观故宫汝窑展

故宫半解之“永乐出品,必属精品”,看看永乐朝的瓷器和剔红

故宫半解之在展万历御窑青花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官窑   景泰   正德   明代   大明   皇帝   成化   宣德   嘉靖   青花   瓷器   万历   永乐   浓烈   深刻   性格   时期   儿子   风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