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奶工》一群没有名字的人带给18岁少女的最深恶意

“天才般的实验文学,它有强大的能力从公共生活切入到个体内心的思想世界。有时,一个句子就令人叹为观止。”

--安东尼Ÿ阿皮亚(布克奖评委主席、哲学家)

看到一段视频,公交车上有个女孩刚上车,就被左侧横排座椅上的一个男子摸了下手臂,女孩吃惊地回头看了一眼,往里躲了躲没吱声。紧接着后面一个白衣女孩被这个男子在肩膀上按了下,女孩愤怒地回头:“你干什么!”男子很无所谓地笑笑。这时白衣女孩旁边的一位黑衣女子出手了,她毫不客气地用手中的伞砸向这个行为不端男子的手臂,并且帮两个女孩报了警。

这两个女孩是幸运的,在遭遇到骚扰的时候得到了帮助。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位生活在贝尔法斯特地区的18岁少女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她长期被一名40多岁的男子跟踪,却没有地方可以寻求帮助。多年以后,她半纪实地写下了自己的故事—小说《送奶工》。

这是一本非常独特的书。

“就是这本书!道破女性承受的语言暴力。”


《送奶工》一群没有名字的人带给18岁少女的最深恶意


1.《送奶工》和安娜伯恩斯

“这部作品运用的叙事语言是前所未见的。”—布克奖评语

安娜·伯恩斯是一位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于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的英国女作家。她的作品《送奶工》获得2018年度英国布克文学奖,奖金5万英镑。安娜·伯恩斯不仅是第一位获得布克奖的北爱尔兰作家,也是第2位获得此殊荣的女作家(第一位获奖女作家是希拉里·曼特尔,2012年。)

《送奶工》讲了一位18岁的少女,生活在战争边缘,长期被一名中年“送奶工”跟踪干扰,以及她周围所发生的一切。这位少女因此而遭受了严重的语言暴力,施暴者包括她至亲的母亲和姐姐。在她眼里,那是一个“充满暴力、不信任和妄想狂的世界。”

用布克奖评委的话说:“作品敏锐地捕捉到了在一个人际关系紧密封闭的社群中绯闻和社会压力的影响……还展现出代表社群抗争的个人如何滥用社群赋予自己的权力。”

看上去非常没有情节、很意识流手法的作品,其实刻画人物内心相当地细腻传神,安娜在细节描绘上独树一帜。

《送奶工》一群没有名字的人带给18岁少女的最深恶意


2.一群没有名字的人暗示了隐藏和黑暗

“这是一个“充满暴力、不信任和妄想狂的世界。”

《送奶工》是一本非常有特色的小说,除了语言风格之外,这部小说的特色之一就是从头到尾每一个人物都没有名字。

小说中所有人物的称呼都以与自己的或他人的关系指代。比如“妈妈”?“姐姐”、“小妹妹”、“三姐夫”、“准男友”、“送奶工”等等,就连第一视角的“我”也没有名字。但是不乱,读者能准确地抓到人物的相互关系和人物特点,再加上作者细腻到令人捧腹的细节描述,虽然意识流但阅读起来并不沉闷。

在那个地方,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有严格的准则,准则还必须区分男人女人。作为一部北爱背景的小说,安娜虽然没有明确叙述政治环境,只是用:“海那边”、“这边”、“社区”等等进行指代,但我们还是能从中窥到“THE TROUBLE”对于百姓生活的巨大影响。

小说的主人公之一“送奶工”也没有名字,只是以工种进行替代。但送奶工也不是真正的送奶工,因为“他不接受订单,他从来没送过牛奶,他开的也不是运奶车。”送奶工开的是汽车,各式各样的汽车,就连后来出现的货车也常常变换形状。送奶工一直在跟踪主人公“我”,“我”常常在走路或者跑步或者随便作神的时候能听到“喀嚓声”,因为所有的人都在被监视被偷拍。

现在,我们知道了,“送奶工”其实是位特工,或者说情报人员,“我”只是众多被其监视的人当中的一位。

人人都没有名字,其实也就是人人都在黑暗之中,他们是连名字都没有的一群人,在没有光明的环境中生活着,包括监视者和被监视者。

《送奶工》一群没有名字的人带给18岁少女的最深恶意


3.没有肢体的接触,就不构成侵犯吗

“我不喜欢送奶工,他不停地纠缠我、诱惑我,让我感到害怕和困扰。--“我”

在《送奶工》里面,送奶工从第一次出现,一直到最后被打死,从来没有跟少女“我”有过任何肢体接触。甚至连语言对话都很少,大多数时候是送奶工在说,少女在听。可他依然给少女带来了深深的困扰和巨大的舆论压力。周围的人都把送奶工看成是少女的男朋友,从而各种指责,因为,少女只有18岁,而送奶工已经41岁了。

注意,所有的指责都是单向的,只指责少女,不指责送奶工,包括女孩的妈妈和姐姐姐夫都是如此。少女被打上了“坏女孩”的标签。她变换行动路线,邀请三姐夫一起跑步,不再在走路的时候看书,等等自救措施都无法甩开幽灵般的送奶工。

送奶工总是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少女面前,对少女所有的行为和信息了如指掌,除了少女的课外课程内容。这让少女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但她没有可以求助的地方,也没有可以求助的人。

少女在一个封闭的微型社会里,承受着流言蜚语的杀伤力和社会的压力。

安娜在《送奶工》中借少女的口发出了呐喊:没有肢体接触,就不构成侵犯了吗?

《送奶工》一群没有名字的人带给18岁少女的最深恶意


结语

作为一部半自传体的小说,《送奶工》里的少女如同现实中的安娜,不停地自救,终于走了出来。所以,安娜在封面中印上了这样一句话:“以前我害怕别人的流言和恶意,现在我笑看别人的流言和恶意。”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明白“我”如今的笑看,多么不易!

生活中,如果遇到侵犯,你愿意做公交车上的那位白衣女子还是黑衣女子呢?

愿女孩们都勇敢一点,“ME TOO”不仅仅是“曾经我也被侵犯过”,更可以是“现在我可以勇敢地对侵犯说不!” 愿每一位女孩在遇到类似状况时,都能有黑衣女孩的勇气,能够像安娜Ÿ伯恩斯笔下的“我”一样,勇敢地走出来。

最后,也用布克奖评委主席、哲学家安东尼Ÿ阿皮亚对《送奶工》的评价结束这篇文章:

“它极为独特的叙述声音挑战了传统的思考方式,汇成了令人惊喜、令人身临其境的语言。这是一个关于野蛮、xing骚-扰和反抗的故事,尖锐的幽默感则在其中穿针引线。”


《送奶工》一群没有名字的人带给18岁少女的最深恶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贝尔法斯特   北爱尔兰   安东尼   安娜   阿皮亚   名字   少女   女作家   姐夫   暴力   恶意   男子   语言   人物   女孩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