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的兴趣与现实冲撞,家长该如何选择?

当孩子的兴趣与现实冲撞,家长们你该如何选择?每个优秀的父母,都是孩子生命中不动声色的摆渡人!

当孩子的兴趣与现实冲撞,家长该如何选择?

近期,教育之江双微,与浙江省教育学会德育分会,共同推出“发现好家长”栏目,传授“别人家”的教养秘籍,帮助你渡好孩子的生命之舟。

今天的“发现好家长”第三期,我们或许可以从一名普通父亲的身上,看到他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参与和保护。而当孩子的梦想与现实冲撞时,他是如何选择的?

当孩子的兴趣与现实冲撞,家长该如何选择?

这两天正值乌镇戏剧节,整个小镇沉浸在艺术的狂欢中,西栅随处可见的身穿奇装异服的戏剧表演者。各地的戏剧迷蜂拥而至,当然,当地居民也会每年在这个时候来感受不一样的小镇。

喧闹的人群中,每一年都有一个一边为外地游客指路,一边站在高处寻找最佳角度拍摄的小伙子,他叫徐家捷,地地道道的乌镇人,也是一名自由摄影师,在他的相机里,记录着这个小镇似梦如幻的喧闹,也记录着晨曦微露时的市井模样。用镜头来记录,是徐家捷早出晚归的唯一理由。

他与这座小镇的连接,起于血浓于水,缘于书画和摄影。

当孩子的兴趣与现实冲撞,家长该如何选择?

冬雪里的乌镇(徐家捷 摄)

十几年前,在乌镇中市和南栅接连的一处弄堂里,有一座在门口布满了书画的老房子。推开“吱吱呀呀”的木门是一张摆放着笔墨纸砚的长桌,徐家捷便是在这张有了岁月痕迹的长桌边接触到了艺术。

在徐家捷的父亲徐忠伟看来,孩子的兴趣陪伴孩子成长,也鞭策着自己不断反思。

家长不是孩子兴趣的旁观者,而是参与者

“多练几笔,手不要抖,要稳住,这样笔划才漂亮。”这是徐家捷在学写书法时父亲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了。

徐忠伟是当地电力局的一名普通员工,对书画和摄影也称得上喜欢,徐忠伟说那时候是孩子主动喜欢书法和绘画,作为父亲当然要全力支持他。

“但是毕竟孩子年纪小,没耐心,才写了没几个字就要说玩一下了。”徐忠伟说起陪伴孩子练字时的那段时光,脸上露出了幸福又无奈的表情,“不过,你也不能对他大吼大叫的,我自己也偶尔会练练字,索性父子俩就一块儿写,我俩不比谁写的多,就比谁写的字更漂亮。”

不比速度,重在质量,在父子俩互相比字的过程中,徐家捷逐渐把写字当成了一件好玩的事儿,一个可以创造美的练习,几个简单的汉字,几种简易的植物,在这个细心揣摩一笔一画的过程中,徐家捷慢慢养成了耐心、爱琢磨的性格,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对事物的审美水平也是逐步提高。

徐忠伟说,“陪伴孩子的时间都是在参与他的兴趣爱好中度过的,现在想想,也蛮有意思的。”这位父亲告诉记者,而他也一直希望兴趣就是兴趣,不要让它掺杂功利的东西,比如参加比赛等,用兴趣去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心态才是最重要的,徐忠伟认为。而在日后的工作学习中,这份兴趣也确实给予了徐家捷富足的精神食粮。

当孩子的兴趣与现实冲撞,家长该如何选择?

徐家捷全家(左三为徐家捷)

当孩子的兴趣在进阶时,依然要全力支持

可以说徐家捷是在墨香中长大的,虽然从小学习书法和国画,但如今他是一位圈里小有名气的自由摄影师,“书画和摄影是一个道理,都是在记录生活所见。”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他说用快门来定格转瞬即逝的光影和书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摄影更适合我现在的工作节奏”。

徐家捷结缘摄影,是在他读高一的时候,家中添置了一台单反相机。“捷捷高中的时候特别喜欢摄影,书画把他领进了艺术大门。”徐忠伟告诉记者,当孩子学业之余,摄影就像是一个寄托,劳逸结合。

在徐家捷学习摄影的过程中,全家人常常会在节假日自驾去黄山、婺源等周边采风摄影,周末也常常会去看各类摄影展。他拍摄的几乎每一张照片,徐家捷的母亲徐崖梅都会和儿子讨论,“儿子,我认为这张照拍的很不错”、“这个角度拍会不会显得更有味道?”……“我是个摄影的门外汉,但是会忍不住参与孩子的创作过程,我不希望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旁观者。”

茶余饭后,父亲常常和儿子一起交流拍摄手法、摄影技术,母亲作为一个欣赏者不断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正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徐家捷听到了父母建议的声音,也得到了他们鼓励的肯定。“他们能积极参与到我的爱好中来,而且相信我能做好,这是让我一直坚持下来的重要原因。”

对于儿子的兴趣,徐忠伟始终相信,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一定是最好的朋友。

当孩子的兴趣与现实冲撞,家长该如何选择?

冬雪里的乌镇(徐家捷 摄)

妥协不是示弱,是互相理解

父母虽然一直保护和支持着徐家捷的兴趣爱好,但是当梦想和现实冲撞时,矛盾就像曝光在镁光灯下变得愈发刺眼。父亲和孩子的关系也一度变得紧张起来,这场迟早会来的青春叛逆终于在高中时候来到了。

当徐家捷犹豫再三终于把“想考艺术专业的想法”告诉父亲的时候,一向好脾气的徐忠伟立马发火了。或许这是他意料之中最紧张的一次征求意见,“参加艺考,以后有几个能真正搞艺术,靠艺术吃饭的?”徐忠伟告诉记者,“当时就希望他报个好找工作的专业。”

在徐忠伟的观念里,兴趣只是兴趣,不能成为一份工作。即便十几年来,他一直保护和参与到孩子的兴趣中,但它始终是生活的辅。徐家捷不是个执拗的人,僵持了一段时间后,他终于妥协了,“父母是过来人,他们也有自己的考虑”。

直到高考填报志愿,徐家捷在父母的建议下,选择了温州大学的会计专业。“说实话,我们看得出孩子不喜欢这个专业,他每次假期回来,只跟我们分享他的摄影作品,从来不说学习上的事。”

孩子的表现让徐忠伟开始反思:我们真的给了孩子最好的选择吗?徐家捷也跟记者坦言,其实大学的学习让他并没有感到兴奋和快乐,开心的时光都定格在了手上的相机中。

毕业后,徐家捷投了多家公司的简历,但没有一份简历和会计专业挂钩,最后他去了当地一家报社,成为了一名摄影记者。徐忠伟坦言,其实他成为一名摄影记者并不感到意外,曲曲折折四年,孩子最终还是走上摄影的道路,无论将来这份多年的兴趣是否能支持他的生活,孩子自己是开心的就好了。

当孩子的兴趣与现实冲撞,家长该如何选择?

兴趣养成一种心态

从父母支持和保护徐家捷的兴趣,到读大学时又反对按照兴趣填报专业,最终徐家捷还是找到了和兴趣相关的工作,也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徐家捷表示虽然也有怨恨过父母,但是这就是成长的历练。

人们常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它不在于哪一段路程跑得快还是慢,关键是这一路你是如何跑的。而徐家捷便是在这一场长跑中不紧不慢的一位选手。

从前,别的孩子周末都安排得满满的,徐家捷却能和家人一起出门找找创作的灵感,初春杨柳的萌芽、入秋后的一片红叶……都能让一家人乐上半天,等到读了中学后,学业开始紧张起来,虽然因为是否选择走艺考的问题和父母争执了一段时间,但他依旧能忙里偷闲,和父母一起在老镇街头、自然风光中寻觅一处内心的淡定。

糜嘉晋是徐家捷的好友,他告诉记者“有时遇到什么困难的时候,我们总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就他,最淡定了,好像什么困难都不麻烦似的。”

“慢性子不是倦怠懒散,而是慢条斯理,三思后行。就像写一副字,拍一张照,笔划要慢慢写,角度要慢慢找,急不来的。”徐家捷说道,“这和以前学习书画,现在摄影是一样的,只有学会留白,静下心来揣摩,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状态。”

对已经离开象牙塔走入社会的徐家捷而言,从小伴他长大的兴趣爱好虽然看似只是书画和摄影,但其实练就的是心态,收获的是满满的成长的自由。

“虽然我的父母只是普通的职工,没有高学历背景,教育理念也没有多么前卫先进,但至少,他们能和我一起‘玩’,这个过程很幸福。”徐家捷说自己是一个幸运儿,父母给了他足够的空间,能让他畅意发挥,虽然中间也有不少曲折和冲撞,但好在退让一步的海阔天空依旧给予了他对摄影无限热爱的空间。

“支持和信任,这是他们给予我最好的礼物。”徐家捷如是理解父母的爱。

浙江省教育学会德育分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市公益中学校长 潘志平说:

父亲徐忠伟成功的秘诀有三:一是因为他有淡定的心态。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现实背景下,做到彻底去功利化确实很难,但家长需记得:过于功利往往容易导致把孩子当作工具,引起孩子逆反而适得其反。

二是他给了孩子自由。苏格拉底说,求知是每个人灵魂里固有的能力,给了孩子自由,就让孩子的固有能力得到充分发掘。

三是他和爱人的参与。有辅导能力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没有辅导能力的家长可以做一个欣赏者。这样,就有效地保护了孩子学习最宝贵的品质——兴趣和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家长   兴趣   现实   孩子   功利   书画   小镇   心态   儿子   父亲   父母   能力   自由   艺术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