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后一代在恢复高考时的“诺曼底登陆”,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今天顺利进行高考,高兴进入大学的青年人可能不知道,这一幸运是怎么来的。

是43年前的“恢复高考”,把停滞10多年的中国教育引上正轨,让几千万青年从此有了新生。

今天看去,“恢复高考”仿佛如烟的历史,但对当时中国是关乎改革开放前程的“决战时刻”,对与共和国一起长大的50后一代犹如背水一战的“诺曼底登陆”。

50后一代在恢复高考时的“诺曼底登陆”,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文革中关闭的大学校门

1.恢复高考像一声炮响,启动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1977年,十年文革浩劫刚刚结束,中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中国的科教文化界伤痕累累;高考停滞了11年;极左思潮制约着人们的观念和脚步。

改革开放举步维艰!

50后一代在恢复高考时的“诺曼底登陆”,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当年《人民日报》发表中央恢复高考的决定

复出不久的邓小平主管科教文化,他力图从科教领域打开改革开放的突破口。

1977年8月,全国教育工作在京召开,邓小平亲临会议,他在听取了专家们对教育现状的真实汇报和恢复高考的强烈呼吁后,果断拍板:马上恢复停滞了11年的高考!

它像拨乱反正战场上的一声炮响,启动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并由此改变了中国和被文革耽误的一代人的命运。

50后一代在恢复高考时的“诺曼底登陆”,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国务院关于恢复高考的文件

两个月后,也就是1977年10月21日,刚刚恢复正常工作的国家教委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下发恢复高考的文件,决定当年12月中旬进行高考。

仅有两个月的时间,其工作量之大、准备之仓促,在中国教育史上空前绝后的,可想当时百废待兴中的中国教育界是何等的繁忙和紧张。

50后一代在恢复高考时的“诺曼底登陆”,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犹如海浪的恢复高考

对已经荒废10年学业的年轻人来说,恢复高考是一次柳暗花明的人生机遇,一次跳龙门似的命运突围!他们宛若积压长时的岩浆,顺着高考的突破口,汇聚和喷涌出来了。

无论是返乡无望的知青,还是当工人和流落在社会上的老三届,踊跃报名,总人数达570万,涉及11届高初中毕业生,其奇特的盛况堪称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50后一代在恢复高考时的“诺曼底登陆”,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复习丢失十年的功课

然而,经过十年浩劫,中学课本早已销毁殆尽,复习资料严重缺乏,一家敏锐的出版社紧急印制的《数理化自学丛书》成为供不应求的抢手货。

每天,各地书店开门前的几个小时,门外就排满了长队,有些父母甚至为孩子在这里等了一宿。开门后,人如潮涌,似乎在抢一份难得的希望,在进行一场人生的决战……

50后一代在恢复高考时的“诺曼底登陆”,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求学之心犹如海浪拍岸

2.面对“诺曼底登陆”般的高考,我唯有背水一战

我有幸成为这股潮流中的一朵浪花。

恢复高考那年,我正在一家企业当工人,几乎泯灭的求知欲和大学梦顿时被点燃,我克服重重困难报了名。而这时距高考时间不足一个月了。复习资料没有,复习时间也不给,而我一个初中毕业生需要复习和补充的内容太多太多了。

50后一代在恢复高考时的“诺曼底登陆”,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夜色

我就到一个有复习资料的考生那里求救,同命运的朋友很支持,让我看他复习过的资料。白天要上班,晚上宿舍又不允许开灯,我就钻进厕所里,蹲在路灯下,边看边消化;若上夜班,我白天就不睡觉,趴在床上,复习一整天。困了,洗一个强刺激的冷水浴;饿了,啃几口干馒头,凭着一股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这样苦斗了一个月。

50后一代在恢复高考时的“诺曼底登陆”,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1977年高考

1977年12月21日,停滞11年的高考开始了。

因为这次高考政策放得很开,30岁左右的50后都给予了机会。他们的青春年华曾耗费在农村,求学无门,学知识无条件。现在,这一代人随国家一起进入了改变命运的“决胜时刻”啊!

但是,他们的复习很仓促,对丢失多年的考试十分陌生,而1%的录取率又是那样的苛刻。“决胜时刻”就显得十分激烈和残酷,其严峻的形势犹如二战时期的“诺曼底登陆”。

50后一代在恢复高考时的“诺曼底登陆”,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高考期间的作者

我就是在这种激烈而残酷的竞争中险些失去这一难得的机会。

成绩公布后,我的成绩与录取线相差4分,而这4分就要剥夺我期盼已久的上大学之路!

命运之神又一次青睐了与共和国同命运的一代人。

就在我惶恐之时,中央紧急下发了由邓小平亲自批发的一个文件,核心的精神是:考虑老三届考生的特殊情况,他们的录取线下调10分,同时取消政审。

这就意味着我够了录取线,并躲过了复杂苛刻的政审。

但是,高校录取都是从高分数向下挑选的,我的低分肯定不占优势,危机并未解除。

50后一代在恢复高考时的“诺曼底登陆”,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背水一战

我和许多50后考生一样,只有背水一战了!

打听到陕西高考的录取在西安一家饭店进行时,我就整天在饭店门前转悠,寻找与接待人员说话的机会。这里一直戒备森严,接待人员每天仅出面一会儿,而这一会儿都充满了诉说的考生,根本没有我说话的机会。

我就天天在这里泡着,终于等到一个可以和接待人员从容说话的安静时刻。可能是我的朴实形象和礼貌举止赢得了一位接待人员的好感,他主动给我说了我的名字,并问我有什么困难。

仿佛是上帝派来这位叫黄开权的“天使”,我虔诚地向他倾诉了自己的坎坷经历,并告诉我已经发表过许多文学作品。

黄开权老师似乎被打动了,认真地说:“你尽快把你发表过的作品送来,其他的事我周旋。”

我把发表的几十篇作品仔细剪贴后,及时送去。

几天后,黄开权兴冲冲地告诉我:“经省教委对你的作品和情况研究后,决定破格录取!”

50后一代在恢复高考时的“诺曼底登陆”,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上大学前的作者

03.大学对50后俨然一次灵魂再造

接到入学通知书那天晚上,我躺在唯一属于自己的两平方米的单人床上,感慨万千。10多年下乡、当工人的甜酸苦辣顿时涌上心头,我一口气写出10首诗,几乎抒发了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爱恨与苦乐。为了感恩给我知识和力量的这张小床,我特取名这组诗为《写在我的两平方米》

最后一首诗是这样的:

“我要读书,我要读书”,

我大声地在喊,我拼命地在呼;

“我要读书,我要读书”,

这是我微薄的希望和幸福。


然而,不能啊,不能,

学校已关门,知识都荒芜;

青春的体力和求知欲,

只能在枯燥的劳作中虚度。

今天,命运之神向我们伸手,

大学之门给我们开路;

抖起萎靡多年的精神吧,

在科学的殿堂贪婪地读书!

50后一代在恢复高考时的“诺曼底登陆”,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恢复高考的第一批新生进校

我想这种感受也表达了恢复高考后、走进大学的一代人的共同心声,“贪婪读书”也成为当年大学生的精神写照。

是啊,我们这一代人走进大学太不容易了,谁不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都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扑在书本上”(高尔基语)。

50后一代在恢复高考时的“诺曼底登陆”,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当年大学生听课的认真状态

学校阅览室里,天天都坐满了人;每逢专家讲座,必定座无虚席,连走廊上、窗户外都挤满了人。又恰逢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如潮涌来,他们如饥似渴地吮吸着,丰富和武装着自己的头脑。

更幸运的是,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毕业后又遇到中国百废待兴而形成的人才空缺,大多数人毕业后都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平台。我们也用与生俱来的使命感和艰苦环境下修炼出来的奋斗精神,报效祖国,感恩时代,从而成为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

50后一代在恢复高考时的“诺曼底登陆”,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华山松

近期一家世界权威报纸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的50后》的文章,其中一句话说的十分中肯和准确: 中国的50后,是全世界最强的一代人!

这正是恢复高考的“诺曼底登陆”所产生的巨大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百废待兴   复习资料   文革   科教   中国   改革开放   考生   当年   多年   命运   时刻   精神   人员   机会   诺曼底登陆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