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不小心划破手,儿子一句话,逗笑了奶奶,却让我陷入思考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我经常能从孩子身上看到,我和老公的可取之处,也能看到我们的种种不足。

奶奶不小心划破手,儿子一句话,逗笑了奶奶,却让我陷入思考

今天,奶奶在切菜时,不小心切伤了手指,一个小伤口。

老人家,想让孙子心疼一下,就对着孩子说:看,奶奶手指受伤了。

儿子半生气地说:你切菜的时候就不能小心点嘛!

奶奶冲我笑着说:哎呀,这孩子说话跟个大人一样,厉害的。

我却笑不出来,明明应该有的反应是关心,为什么说出来的话却满是责备呢?

奶奶不小心划破手,儿子一句话,逗笑了奶奶,却让我陷入思考


爱之深,一定要责之切吗

如果非要说,中国人有什么事是不擅长的话,那一定是当面表达感情,有时候,甚至连有话直说都很难做到。

父母给孩子的道歉方式,从来不是“对不起”,而是“吃饭了”。

看到孩子摔倒,脱口而出的不是“疼不疼,来抱抱”,而是“你走路怎么不看着点”。

就连爱和鼓励,也是克制而含蓄,怕孩子恃宠而骄,太热烈的情感形式实在没有必要。

奶奶不小心划破手,儿子一句话,逗笑了奶奶,却让我陷入思考

明明想关心,表达出来的却是责备,一方面想承担父母的责任,一方面却又在小事上竭力撇去自己的责任。

责备的潜台词就是:这事跟我没关系,是你自己的错。话我已经讲清楚了,不听就怪不了我了。

我跟你说过很多遍了,走路要看着路;不能在家踢球,你怎么就是不听;你看看你……

这些存在我们潜意识里的话,在我们为人父母时,几乎成了我们在特定场景下的应激反应。

奶奶不小心划破手,儿子一句话,逗笑了奶奶,却让我陷入思考

想让孩子变得更好,一定要让孩子感觉更糟吗

之前,我有在文章里讲过,教哥哥和妹妹学会分享的方法。

现在很多孩子,不愿意分享,是因为分享让他们感觉很糟。对于孩子来说,你让他分享,就意味着他要失去,他当然讨厌分享。

威胁和恐吓,也能达到家长的目的,但这些,并不能使孩子真心认可你。你用家长的权威,要求哥哥必须把玩具给妹妹,不然就打他一顿,他听从了,心里并不服从。

家长要做的是,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奶奶不小心划破手,儿子一句话,逗笑了奶奶,却让我陷入思考

而要让孩子学会分享,必须先要让他看到分享的益处。

我们家两个孩子,一直贯彻着分享,即便偶尔也会有争抢。因为,我跟他们两个讲得很明白,一旦他们争抢某个玩具,这个玩具就会被没收一周。当然,我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所以,他们有矛盾,基本上都是自己内部解决的。

分享意味着拥有,争抢意味着失去,这才是家长要传达给孩子的,而不是反过来。

奶奶不小心划破手,儿子一句话,逗笑了奶奶,却让我陷入思考

最近,妹妹不知道在哪里学会了“我爱你”,天天挂在嘴边。“妈妈,我爱你”、“哥哥,我爱你”、“爸爸,我爱你”……这句话简直是生气时的治愈良方,我亲自体会到了它的攻击力。

妹妹把床上被子、床单、靠垫、衣服弄得一团糟,我刚准备发脾气,她冲我一笑:妈妈,我爱你。

哎,什么脾气、什么火,全没了,就是凭空消失了,整个人非常轻松,完全没有压制怒火的不适感。

爱,比责备,更有力量。

奶奶不小心划破手,儿子一句话,逗笑了奶奶,却让我陷入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奶奶   孙子   目的   潜台词   逗笑   手指   儿子   哥哥   我爱你   家长   父母   小心   妹妹   玩具   妈妈   感觉   孩子   责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