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的自我付出感是通往福之路的绊脚石

一个家庭的幸福,离不开每个成员的付出和包容。但是,家庭成员的自我付出感,绝对是家庭幸福路上的绊脚石。如果其中任何一方有比较重的自我付出感,那将会大大影响家庭的和谐与幸福。自我付出感,从根本上说,是在给自己积累道德资本,如果另一方看不见或者不认可,就会招致抱怨甚至是隐形的愤怒,从而成为通往幸福之路的绊脚石。

比如一个三口之家幸福的维持,离不开两个人付出的相对平衡。如果一方一味地付出,就会不自觉地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付出多的一方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自己应该有更多的话语权。而另一方会因为付出少而无法承受心理上的内疚感而谈及家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两个人都在努力地积累着在家庭中的自我付出感,其结果可能就是两个人都觉得自己委屈、包容,而因为对方的不领情或者感恩而心生抱怨。而事实,很可能只是自己自编自导的一出戏,感动了自己、伤害了最亲密的另一半。

在一个家庭中,每个人对自己都有一个自我定位,无关他人的看法,并且会为了维护自己的那个形象而努力编织一个一个的故事去感动自己。把自己定为一个家庭的付出者、包容者时,不仅能让自己有家庭成就感,还会把自己置于家庭道德的至高点上,深深地满足自己“好人”的形象自恋。我、老公都不例外。今天就mark一下老公这两天的几出“付出好老公形象”的剧情。
周五,老公说吃火锅,下班我就直奔市场买食材。按照我俩的下班和通勤时间来算,我能比他早至少两个小时到家。如果我回家先休息半小时,再花半小时买菜,还能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去洗菜。我也是这么做的。就在四点半刚过的时候,我正好买完菜要回家,这时老公发来了语音通话的请求。接了电话,老公说:“老婆,你拎不动的话就少拎点,等我回去帮你拎”。多么感人的话呀。可是我们已经一起生活了快20年,他也非常了解我是个急性子,肯定不会等他回家再去买菜,除非自己实在是不舒服没有力气。貌似这么多年也就在前两年状态不好的时候偶尔会发生。他自己也习惯了回家就吃现成的。这样的关心,我也已经很熟悉了,就是我一直很不齿的“虚假、作秀”,但是在那一刻,还是没有分辨力的,我以为他快要下车了呢,我也的确拎了两大兜子,赶紧问“你到哪儿了”?他回答我刚从单位出来。恩爱母的,我自己五六分钟就能到家的,难道我要拎着两大兜子东西,就那样站在市场等你一个小时来接我?问完我才知道又被他套路了。戳穿之后,我赶紧回家开始着手洗菜。

老公回家后,也赶紧来厨房帮忙,剥蒜、调酱料,就这样我们一起忙碌着。最后,灶台上还剩下菜板没收,我正要拿起来去洗,老公刚好也凑过来了,而他离水盆更近。加上以前愿意围着我转,从我手里抢活干,我就顺嘴来了一句:“把菜板洗了放回去”。老公回答:“我手破了,明天洗吧”。我滴个天,一个菜板,我本来就去要洗的,非得欺负老公,手破了也不放过。而老公, 妥妥的老好人。我们开始了辩论。我:“你说什么?这个菜板本来我正要洗的,我看你过来了,想着那就你洗吧”。我的抗议是,我没有像欺负他,我本来就打算洗的,他完全可以以告诉我他手破了。洗不了。或者他不靠近我直接去饭桌就不会发生这一幕。老公:“我手破了,洗不了”。我:“我知道你手破了,但是为什么要把一个菜板放到明天去洗?我有那么坏吗?我逼你了吗?”老公:“我也没有干活呀!你忙的时候我也在忙呀?”我:“我也没有嫌你不干活呀?再说你干活也是应该的呀!”老公:“我没有嫌自己干活多了呀。”就这样我们就唠不明白了。我再次重申:我没有嫌弃你不干活,也没有嫌弃你嫌自己干活多了。我的意思是你为什么要把一个菜板留到明天去洗呢?我得有多坏,老公手都破了,我还不干活,强迫老公,把老公给为难的,洗不了也不抱怨,等明天手好点了再洗!我纠结的不是你干不干活,也不是干多干少,而是把一个本来我要洗了收起来的菜板放到明天再去洗,在你心里你是多么地委曲求全呀?我是看你凑过来了就寻思配合一下你体贴老婆的需要,菜板由你来洗,本来我就是要洗、收的。你这是妥妥的把自己塑造成好人,而我就是个大坏蛋!

还好,老公终于明白了我要表达的意思。这要是前几年我们可能真的会因为这样的小事吵上三天三夜。我们冲突的焦点不是吵架时话语里的谁干活多谁干活少,而是互相没在一个频道上,结果无论是吵架还是心平气和地谈话,因为他早已在心里设定好了我,所以无论我怎么解释都没有用,很多时候都是死心放弃。现在他能够越来越快地觉察自己了。我再次说完,老公很快就觉察到了。自己也感叹戏太多太深。而他之所以内心剧情这么多,无非就是要制造自己是个好老公,勤快、包容,同时老婆又是个不讲理的坏人这样的感觉。如果不去觉察,那么本来根本啥也没有的小事,就会在他的心里积攒下越来越多的道德成本,如果我不回应, 势必会招来他的怨恨——我有眼无珠,看不见他有多好多优秀多体贴。

前段时间要是被我怼,他总是习惯说,那即使我那样做了,我也意识不到,一句意识不到就可以把自己的洗得干干净净,意识不到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给自己积累道德资本然后来攻击家人?我们俩之间,经过日常这种反复的入戏拆戏,我快活活把自己训练成老公戏精的侦探了,他一入戏大多数时候我很快就能意识到。可见之前那十几年多少次吵架都是这样琐碎的不值一提的芝麻小事引起的。还好,努力终有成长。在破解“付出型好老公”形象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

而我自己,也常常因为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老公的回应而心生怨气。就拿这几天做饭的事情来说吧。我一直认为,我在努力为老公孩儿做好每一顿晚饭,这么多年都是,也常常被自己用心的厨艺而感动,至少在心里感动着自己。所以,后来当我慢慢放手时,就不再洗碗了,我理所应当地认为,老公一天也就顺路接送个娃,上个班,家里的活大多数都是由我承担的,他洗个碗太应该了。其实他周末时也会擦地、洗衣服,浇花,家里的水电那些活更是由他全包揽了。

从上周开始,孩子周一、二、四的放学时间延长到了晚上7:40,晚饭也是在学校解决了。而老公需要顺路接孩子,回家吃饭再去有点折腾,于是我们决定这三天不做晚饭,我和老公都自己解决。这样的话,这三天我几乎是十四个小时自己轻松在家的。但是,十几年形成的做饭很辛苦的这种意识一直都没有破。以前到了周末,我就想吃现成的,甚至吃什么想都不愿意去想。也许老公也有他内心的剧情支撑,说自己也想不出吃什么。除了火锅,周末我们常常会因为想不起来吃什么而简单对付过去。如此,我就会生起无尽的委屈:我辛苦一周了,你就不能给我做好了让我吃?但是为了家庭和谐,除非吵架的时候,不然平时我也不会抱怨。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我也给自己积累了足够多的道德资本,也积累了一定的抱怨。后来我改变了想法,自己想吃啥做啥,从去年年末开始,周末也能吃好饭了。现在工作日也就做两顿饭,但周末我依然会被自己之前的意识所左右,认为周末老公就该无怨无悔地做好饭,还不能带情绪。意识到自己头脑里的剧情之后,好了很多,我们一起商量着吃什么,由老公去买,回家我们一起做。周六做了蒜蓉粉丝蒸鸳鸯贝,酸菜汆血肠,周日做了生菜包烤肉,麻婆豆腐,香辣龙虾尾,再配上两个素材,一顿丰盛晚饭也很快就做出来了。

觉察,本来就很难,改变,更是难上加难。这几年的成长尽管很多时候也痛到令人窒息,但也让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真实的幸福,所以无论多难,都会坚定地坚持下去,因为这是通往幸福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兜子   自我   家庭   绊脚石   晚饭   小事   剧情   道德   意识   周末   老公   形象   明天   努力   小时   幸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