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把外驱力转化为内驱力,提高学习效能

在实际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特别是对于幼儿、小学阶段的儿童,运用外驱力是不可避免的。咱们再来说一说,通过强化内驱力,帮助孩子内外兼修,提高学习效能。

孩子总有自己的愿望,很多事不可能心甘情愿地去做,家长、老师常常首先要靠外驱力推动孩子。

重要的是,孩子一旦开始行动了,家长就要设法促使孩子变为自己主动、愿意去做这件事。

当孩子主动、愿意做这件事情,外驱力就转化成了内驱力。

但是怎么转化呢?

我们常常认为,如果孩子理解了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就获得了学习的动力,就会自发地好好学习了。换言之,理解了学习的意义=获得了内驱力,其实不然。

因为,我们常常以说教、讲道理等方式,试图让孩子“理解”学习的重要性。

比如告诉孩子学习优秀才能上好的大学,才能成为医生、公务员之类,或者指着某种劳动者说,学不好,以后就和他们一样去干啥啥啥。

这些道理指向未来,或者比较复杂,孩子其实是不能理解的。孩子无法理解学习的意义,自然也就不能转化为内驱力。

如何帮助孩子把外驱力转化为内驱力,提高学习效能


比如,在作文《我的理想》里,三毛写道:“我长大了,要做一个拾破烂的人。”老师很生气,要求重写。

为了交差,三毛重写:“长大做一个夏天卖冰棒、冬天卖烤红薯的街头小贩,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又可以大街小巷地游走玩耍,更重要的是,一面做生意,一面可以顺便看看,沿街的垃圾箱里,有没有被人丢弃的好东西。”

老师仍不买账,三毛只好“乖乖听话”,把理想改成了医生。但她心里知道,自己依然向往成为一个拾荒者。

成年后,她成为了另一种拾荒者。她喜欢把树叶做成哨子,喜欢用破毛笔管来吹泡泡,喜欢拾一些枯枝败叶收藏,在她台北的故居里,摆满了从世界各地淘换来的小玩意儿。

三毛有一双特别会发现美的眼睛,她洒脱、随性,生活充满情调,是那种能在一地鸡毛的日子里,拥抱诗和远方的人。这种诗情画意的生活方式,伴随了她一生。

如何帮助孩子把外驱力转化为内驱力,提高学习效能

所以在孩子眼里,医生未必是长大后想做的工作,因为很多孩子看到医生,就想起小时打针的痛苦;而捡垃圾--就是拾荒,会给孩子简单的、可以理解的快乐。

那应该怎么做呢?

-----学以致用,在当下的日常生活,或简单的事件中,给孩子创造机会,去运用学到的知识。让孩子体验到学习与自己是有关系的,进而领悟到学习的重要性。

这里强调三个关键词:一,当下;二,简单;三,体验。

比如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妈妈发脾气了。让孩子仔细观察,把妈妈发脾气的样子写下来,如果能提醒妈妈控制情绪,孩子就能体验到写作的功效---这是语文学习;

比如,让孩子自己组织一场生日PARTY:做预算,购物,邀请小朋友,现场组织--数学、人际交往;

外出旅游时,让孩子做攻略,设计交通方式、路线图,沿途介绍景点的历史掌故,还可做预算--地理、历史、数学;

户外运动时,和孩子一起观察蚂蚁窝、蚂蚁的路线、树根如何蔓延---生物;

种种方式,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意义,进而转化为内驱力。

如果说学习作为某个阶段重要的人生任务,孩子无法自主选择的话,要在这个前提下,尽可能给孩子多一些选择。

比如:周日上午10:00-11:00,我设定为孩子的英语精读时间。这点我不会让步,但是,可以给孩子一叠读物,让他自己挑选其中一本来读。有一段时间,孩子每次都念“地球大爆炸”来选读物,点到 “炸”的那一本,作为自己今天的读物。有时候孩子耍赖,点到了却不想读,往下再点一遍,换了一本,也笑着由他。

又比如,孩子有时用卡通、顺口溜、说唱、搞怪的方式来学习,家长不要嫌效率低,酌情接受,甚至帮助实现。

这种自己可以做主的感觉,是给孩子的犒赏,有助于孩子把部分的外驱力转化为内驱力。

学习中,除了要学会面对失败,更要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滋味。

比如,孩子的语文好而数学差,在做作业时,就先让他做语文作业,进入状态后,再做数学作业。

在做数学作业时,也要让孩子先做些简易的题目,以增强信心,然后再让他做些较难的题目。当孩子做出来以后,鼓励孩子分享他的解决思路,并认真倾听。这时候孩子会特别有成就感。

看似微不足道的成功,会刺激人体释放某种快乐物质,使人充满自信。孩子在学习和快乐之间,将建立一种关联。同时,孩子还感受到父母亲正向的关注,从而真正的爱上学习。这也是把外驱力转换为内驱力的过程。

内、外驱力,并非什么新鲜话题,很多家长都听说过,为何不能改变许多孩子内驱力缺乏的现状?

白居易有次请教禅师:“如何是佛法大意?”

禅师答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白居易以为禅师会开示深奥的道理,听后失望说:“这是三岁孩童也知道的道理!”

禅师道:“三岁孩童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知易行难的根本原因,是我们都浸淫在我们的民族文化里,我们生长的环境和时代,决定了我们大部分成年人是以外驱力为主的。

并在日常的生活中,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内驱力不足的一面示范给孩子。

家长首先应该提升自己的内驱力,并表现出来。

比如,一个家庭主妇妈妈,常常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享受做饭、做菜、收拾房间的过程;一个上班族爸爸,常常能够示范给孩子,自己享受工作的状态。

父母亲在平凡的、日复一日、螺旋式上升的劳作中获得乐趣,逐渐重建自己的内驱力,孩子自然会模仿。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学习也不过是平凡的、日复一日、螺旋式上升的脑力劳动罢了。

否则,自己做不到的,凭什么要求孩子做到呢?

子曾经曰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言以蔽之,外驱力转化为内驱力的关键就在于:

家长在借用外驱力启动孩子的同时,要设法挖掘这件事情可以给孩子带来的乐趣,并让孩子感受到这一乐趣。

(注:本文中的内驱力,主要指狭义的、也是最重要且稳定的一种内驱力--认知内驱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自净   孩子   作业   禅师   重写   父母亲   效能   重要性   道理   乐趣   家长   意义   医生   妈妈   数学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